靈臺縣第三十五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於2019年11月13日開始徵集作品,在有關單位和參賽學校的共同努力下,於2019年12月24日圓滿結束。本屆大賽共有33所縣屬學校、中學和學區上報參賽作品725項(幅),經縣科協、縣教育局和縣科技局組織專家進行評選,共評出優秀組織單位6個,優秀作品326項(幅),其中小學生創新成果項目25項;中學生創新成果項目25項;青少年科學DV作品15項;科技實踐活動18項;科技輔導員創新項目15項;優秀輔導員方案43項;青少年科技創意競賽項目15項;科幻畫作品170幅。
靈臺縣第三十五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獲 獎 名 單
一、優秀組織單位:(6個)
靈臺一中 職業中專 城關中學 城南小學 東關小學 什字中小
二、優秀參賽作品326項(幅):
(一)小學生創新成果項目:(25項)
一等獎6項:
什字中心小學學生周健的《自動循軌裝載車》,指導老師胡成軍、楊海雲、曹文祥;
東關小學學生王凱瑞的《電動吸塵器》,指導老師任春紅、王海霞;
東關小學學生王韻凡、李文昊的《自動澆花神器》,指導老師周春娟、許曉明、王仁盼;
東關小學學生何昭融的《「暢想號」多功能清潔車》,指導老師 談靜、仇惠娟、閆曉婷;
城南小學學生喬喬的《環保智能飲水機(迷你型)》,指導老師李會科、談軍豔;
城南小學學生喬心宇的《月地運行儀》,指導老師喬軍科,仇彩雲。
二等獎8項:
東關小學學生範奧成的《時尚摩的》,指導老師劉鑫、閆曉婷、談靜;
什字中心小學學生王文強的《創意爬蟲機器人》,指導老師曹婧;
朝那中心小學學生馬致遠的《智能自動識別噴水滅火器》,指導老師楊秋萍、楊宏彥;
東關小學學生姚丹妮的《太陽能智能嬰兒搖籃車》,指導老師王元平、 劉婷、李濤;
東關小學學生郭寶瑞的《水陸兩棲風驅車》,指導老師韓麗、王曉紅、衛曉青;
新開中心小學學生何睿亮、郭明蕊的《太陽能混合電動房車》,指導老師李丹;
朝那中心小學學生景超琦的《簡易無線充電演示儀》,指導老師姚海雲、楊宏彥、張靈軍;
城南小學學生代亦薇的《環保低碳託馬斯小火車》,指導老師談軍豔。
三等獎11項:
獨店中心小學學生王梁傑、李博、馮楠的《平衡機器人》,指導老師張靈濤、邊鴻、薛曉娟;
獨店中心小學學生章婉婷的《新款智能噴水滅火器》,指導老師白 帆;
邵寨中心小學學生王旭華的《科技小製作「飛天號」直升機》,指導老師劉小鵬;
城南小學學生張熙的《「旺仔」機器人洗衣機》,指導老師於曉麗、王小強、曹麗娟;
東關小學學生馬超偉的《太陽能電能自行車》,指導老師李濤、武玉娥、郭穎;
東關小學學生於一文的《新型老年代步車(不用汽油不用電也能跑)》,指導老師劉婷、馬玉娟、王玫;
上良中心小學學生楊文浩的《紅綠燈》,指導老師龐麗娜;
上良中心小學學生王康的《自動升降電梯》,指導老師楊小敏;
新集九年制學校學生孫偉的《對乾電池、銅導紅和圓形磁鐵組成的電動機的原理的探究》,指導老師逯野、史建忠、焦中華;
中慶九年制學校學生何旺洋、王義龍的《抽水機演示模型》,指導老師尹亮、景小強、郭林萍;
城南小學學生張茜、李欣航、邊琛的《新能源電梯模型》,指導老師李月娟、陶雪婷、張建榮。
(二)中學生創新成果項目:(25項)
一等獎7項:
西屯中學學生薑娜的《自製簡易燒烤機器人》,指導老師溫宏波;
職業中專學生趙林博的《家用普通防盜門兒童、智障老人防反鎖裝置》,指導老師於凱明、許曉明、陳虎香;
職業中專學生李志龍的《無線電測向機》,指導老師王雅琴、郭小強;
靈臺一中學生馮煜輝的《DNA分子雙螺旋模型》,指導老師焦雙琴、曹淑琴;
靈臺一中學生曹澤乾的《反衝式汽艇避障模型實驗》,指導老師王小娟、張強、徐海霞;
靈臺一中學生曹家瑋的《「循跡小車」模型製作》,指導老師曹鳳婷、白曉鋒、梁佳怡;
靈臺一中學生姚超雲、張焞宇、黃曉康的《潛水型三軸遙控潛水器(模型)製作》,指導老師於勝利、張君燕、曹軍科。
二等獎8項:
城關中學學生李雨晴的《太陽能混合智能自動控制灌溉機》,指導老師景小強、焦小強、郭林萍;
西屯中學學生孫金輝的《紅外線反射式報警器》,指導老師孫小峰;
獨店中學學生馮俊傑的《風力越野車》,指導老師郭小龍;
西屯中學學生仇繼何的《自製離心式吸塵器驗證氣壓與氣體流速關係》,指導老師姜紅霞;
靈臺一中學生李豐宇、李鐵成、李貞的《空間直線、平面的位置關係模型製作》,指導老師王金霞、薛罡、徐海霞;
星火中學學生馬睿謙、張文靜的《自製手搖發電機》,指導老師曹維傑、楊轉秀;
靈臺三中學生邊偉的《振動機的研究及製作》,指導老師尹建勇;
靈臺一中學生張菁、張學聰、劉豔的《以港珠澳大橋為母體進行的橋梁研究》;指導老師劉暉、王潔瓊、曹淑琴。
三等獎10項:
靈臺一中學生朱巖的《外燃機模型機》,指導老師王淑莉、曹淑琴;
靈臺一中學生張烜偉、王嘉輝、王蕾的《製作「小水氣壓計」測高度》,指導老師劉暉、王潔瓊、曹淑琴;
靈臺一中學生梁志誠、潘興旺、劉歡的《電磁轉換》,指導老師劉暉、王潔瓊、郭建明;
城關中學學生胡夢琛的《感應垃圾桶》;指導老師焦小強、景小強、郭林萍;
新開中學學生郭妮娜的《實驗室製作風味酸奶》,指導老師王金鵬;
城關中學學生宋健的《液壓挖掘機》,指導老師李紅玲;
靈臺一中學生王嘉儀的《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型》,指導老師焦雙琴;
靈臺一中學生牛曉歡的《動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式圖》,指導老師焦雙琴;
新開中學學生郝宇彤的《塑料瓶的多功能使用》,指導老師馬健;
靈臺三中學生邊彥鵬的《掃地機的研究及製作》,指導老師杜小豔。
(三)青少年科學DV作品項目:(15項)
一等獎6項:
獨店中學學生王哲、馮潔的《探究水的沸點與氣壓的關係》,指導老李春豔、韓琦生、董穎;
靈臺一中學生李彤的《毛細現象的探究 》,指導老師王永永、王小娟、張強;
什字中心小學學生於心語、曹雅蓉、王元瑞的《水土流失》,指導老師孫濤、曹文祥、胡成軍;
城關中學學生楊森的《神奇的液體》,指導老師仲思芳、邊雲燕;
城南小學學生王雨彤、馬雅雯、張梓萱的《空氣佔據空間嗎?》,指導老師姚紅娟、劉煒、李娟;
什字中心小學學生完顏佳、楊盼的《比較紙橋承受力的實驗》,指導老師曹文祥、胡成軍、孫濤。
二等獎5項:
城南小學學生宋嘉輝、於林平、孫伯源的《探究高塔不易倒的秘密》,指導老師陶雪婷、李月娟、楊志華;
城關中學學生喬丹、孫思甜的《植物細胞模型製作》,指導老師鄭淑平、白新波、薛亞春;
城關中學學生賈舒帆的《水果電池之新型能源探索》,指導老師馬瑞麗、白曉峰;
靈臺一中學生朱伊丹的《保護環境、從垃圾的回收與利用開始》,指導老師王永強、王海霞、王燕妮;
靈臺一中學生姚釗、馬金鳳、王苗的《靈臺縣農業發展探究》,指導老師王小娟、董亞平、祁曉莉。
三等獎4項:
靈臺一中學生張寓斐、孫瑞文、王凱的《踐行垃圾分類、從我做起》,指導老師馬建華、王小娟;
靈臺一中學生杜丹彤的《跟我做數學模型—「中點四邊形」動態
演示儀和三稜錐的摺疊》,指導老師張永鋒;
靈臺一中學生白嘉寧、周瑩的《電子白板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指導老師張永鋒;
靈臺二中學生張子樂的《聖誕快樂》,指導老師姚靈鳳。
(四)科技創意項目:(15項)
一等獎5項:
東關小學學生楊智宸的《城市十字路口道路交通系統》,指導老師楊靈燕、仇惠娟、任麗萍;
靈臺一中學生曹欣宇的《一款針對老年人(殘疾人)的輪椅》,指導老師賈忠恩、蘇鴻軍;
靈臺一中學生王星奕的《喜陰盆栽保護器》,指導老師王小娟;
城南小學學生張茜的《市內智能行李託運公交系統》,指導老師李月娟、陶雪婷;
城南小學學生朱芳萍的《「涼山」號高能滅火器》,指導老師杜海燕、仇彩雲。
二等獎5項:
靈臺一中學生白佳苗的《冬季植物防寒設置—對溫室大棚的改造》,指導老師王小娟;
靈臺一中學生孫文君的《未來家居—空中花園》,指導老師蘇鴻軍、賈忠恩;
中慶九年制學校學生彭萬榮的《探夢號機械臂》,指導老師鞏盼迪;
靈臺一中學生白嘉寧的《探究如何利用「割圓術」計算圓周率》,指導老師賈宏燕、相得年、夏瑋輝;
城南小學學生張建航的《自動繪圖儀模型》,指導老師陶雪婷、李月娟。
三等獎5項:
上良中學學生於新娟、楊欣的《太陽能小車》,指導老師景維忠;
星火中學學生史晨志的《太陽能電動兩用車》,指導老師張銀花; 西屯中學學生馮贇的《自製四足行走機器人》,指導老師邊蘭英;
城關中學學生張依婷的《「山合水易」人居環境創意模型》,指導老師張小剛、張永壽;
靈臺一中學生趙廣榮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標誌創意》,指導老師王小娟。
(五)科技實踐活動項目:(18項)
一等獎5項:
什字中心小學六年級(2班)的《傳承靈臺民俗、增強文化自信-靈臺民俗文化綜合實踐活動》,指導老師胡成軍、於小娟、姜小鳳;
城關中學小家電維修社團的《小家電維修》,指導老師姚起、李剛、王虎棠;
職業中專的《無線電測向》體育活動,指導老師鞏永輝、萬文娜、王海萍;
城南小學六年級(1班)《校園生物分布圖》;指導老師劉煒、姚紅娟、孫維敏;
城南小學五年級(六班)的《土壤中有什麼》,指導老師李娟、趙麗娟、姚紅娟。
二等獎6項:
靈臺一中高二(18班)的《農村垃圾處理問題》,指導老師曹鳳婷、梁佳怡;
靈臺一中高三(4班)社會實踐小組的《關於廢品回收再利用的實踐活動報告》,指導老師姚秀琴、楊映東、王明;
東關小學四年級組的《我是糾錯小能手》,指導老師郭紅莉、景宏偉;
縣幼兒園社會實踐活動小組的《挖掘民間遊戲,優化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實踐研究》,指導老師姜春娟、田慧麗;
梁原中心小學科技組的《保護家鄉河我們在行動》,指導老師武玉娥;
東關小學社會實踐活動小組的《「小手牽大手,敬老獻真情」關愛空巢老人教育活動》,指導老師羅倩、衛曉青、仇惠娟。
三等獎7項:
星火中學德育工作小組的《青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實踐活動案例》,指導老師曹維傑、趙剛、張明才;
上良中學八年級全體學生的《低碳生活——從我們做起》,指導老師景維忠;
什字中心小學科技小組的《電子產品對青少年的傷害調查活動》,指導老師張亞梅、郭華;
城關中學綠色家園社團的《基於中學生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之無土栽培技術探究》,指導老師陳小明、李同樂、鞏大千;
獨店中學生物社團的《常見植物標本製作》,指導老師王恆樂;
新開中心小學四至六年級學生的《水是生命之源》,指導老師劉英;
城南小學五年級(六班)的《學校周邊環境情況的調查》,指導老師劉彩娟。
(六)科技輔導員創新項目:(15項)
一等獎5項:
靈臺一中教師焦雙琴的《自製彩色卡紙教具——果蠅染色體組》;
靈臺一中教師薛亞春的《教具製作——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靈臺三中教師尹建勇的《無線電傳輸原理組合教具》;
城關中學教師邱芳玉的《自製教具演示電解中離子的移動方向》;
什字中心小學教師胡成軍的《平面鏡成像裝置的改進》。
二等獎5項:
城關中學教師曹春芬的《彈性勢能大小探究裝置》;
上良中學教師嚴海軍的《初中化學實驗設計的改進與創新》;
西屯小村小學教師牛永鴻的《一種防水洇溼鞋面構件》;
靈臺一中教師王勇的《自製教具測定溶液的導電性》;
朝那中小教師張旭的《自製複合鐘擺實驗裝置》。
三等獎5項:
靈臺一中教師白小飛的《簡易電梯模型及升降原理演示儀》;
邵寨中心小學教師李玉婷的《光的反射、折射實驗盒》;
獨店學區教師李銳的《四邊形角平分器的製作》;
蒲窩中學教師郭海瑞的《製作手動風扇 》;
星火中學教師郭建宏的《遼寧號「航空母艦」》。
(七)優秀輔導員方案項目:(43項)
一等獎11項:
靈臺一中教師王小娟的《靈臺一中師生食堂廚餘垃圾處理設計方案》; 靈臺一中教師賈宏燕的《啟迪科學心智,增強創新思維校園科技節活動方案》;
靈臺一中教師相得年的《拒絕垃圾食品,爭創綠色校園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東關小學教師郭紅莉的《愛護水資源,創建低碳綠色家園實踐活動方案》;
邵寨中心小學教師夏曉花的《倡導低碳生活,科學利用垃圾》;
北溝中學教師馬建華的《「踐行垃圾分類,建設美好家園」科普宣傳教育活動實踐方案》;
靈臺一中教師王潔瓊的《氫氧化亞鐵的製取及轉化實驗的創新設計方案》;
上良中學教師趙芸芳的《節約用水,從我做起》;
靈臺一中教師王金霞的《「新型小組合作學習」實施方案》;
靈臺一中教師鄭鴻德的《「科技成就夢想、創新改變未來」活動方案》;
靈臺三中教師尹建勇的《靈臺三中署期安全科普教育活動》。
二等獎13項:
靈臺一中教師王燕的《書的忠實伴侶——書籤的研究與製作》;
靈臺一中教師郭濤的《「人文一中、智慧一中、快樂一中」校園文化創建方案》;
城南小學教師李月娟的《觀察大樹》;
城南小學教師楊志華的《生活中廢物的回收與利用》:
城南小學教師陶雪婷的《一個雞蛋的發現、探究、理解和利用》;
靈臺一中教師張君燕的《「傳承非遺文化·體會皮影藝術」主題活動方案》;
靈臺一中教師孔娟的《靈臺一中關於開展2019年「119消防安全」主題教育月活動方案》。
靈臺一中教師王麗萍的《高中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方案》
什字中心小學教師郭樹嬌的《什字中心小學科學探究輔導方案》;
中慶九年制學校教師劉鳳霞的《小學生科學探索活動的組織與引導》研究;
靈臺一中教師楊淑玲的《「創新·成長·築夢」學生電子報刊製作活動方案》;
城南小學教師徐小華的《形形色色的民間編結藝術》。
百裡中心小學教師李瓊的《垃圾分一分,校園更美麗》。
三等獎19項:
城關中學教師張金紅的《調查我們身邊的動物和植物方案》;
新開中小教師馮曉昀的《如何做好農村小學科技輔導員》;
城南小學教師王文靜的《城南小學首屆科技節活動實施方案》;
城南小學教師何莉的《垃圾零處理從我做起》科技實踐活動方案 新開中學教師楊棟的《光路顯示盒》;
靈臺一中王燕妮的《靈臺一中溪河文學社組建及策劃方案》;
靈臺一中教師王元錄的《靈臺一中2019年校園閱讀活動實施方案》;
靈臺二中教師於明霞的《鄉村學校建設「智慧校園」方案設計》;
獨店中學教師王鵬飛的《安全警示展演活動》;
西屯中學教師姜紅霞的《科學與生活探究實用創新教程》;
中慶九年制學校教師王永剛的《植物與我們的生活》科技教育活動方案;
龍門中心小學教師馮文淵的《科技總動員活動方案》;
靈臺二中教師張蕾的《知恩於心·感恩於行——感恩教育活動方案》;
城南小學教師李建華的《科技總動員》;
城南小學教師仇麗娜的《垃圾分類齊參與,人人動手美校園》:
城南小學教師郭文華的《變廢為寶——綠色生活》;
蒲窩中心小學教師任小亮的《崇尚科學——挖掘人才》;
靈臺一中教師陸亞平的《靈臺一中「名師工作室」建設方案》;
龍門學區教師宋小虎的《小小手發現大科技》。
(八)科幻畫作品:(170幅)
一等獎45幅:
東關小學學生劉若儀的《智慧細胞》,指導老師談靜;
東關小學學生曹雨欣的《未來城市》,指導老師孫海紅;
東關小學學生于靖鷗的《樹上的家》,指導老師於瑞琪;
東關小學學生於哲的《綠色環保房車》,指導老師閆曉婷;
東關小學學生柳震的《智能環保機器人》,指導老師衛曉青;
東關小學學生馬玉蓉的《太陽能安全校車》,指導老師胡春芬;
東關小學學生楊澤宇的《陽光能源轉化站》,指導老師仇惠娟;
獨店中心小學學生馬梓萌的《多功能播種機》,指導老師張靈濤;
獨店中心小學學生王可星的《海底住宅區》,指導老師楊建生;
獨店中心小學學生王清博的《釋氧溼化器》,指導老師邊鴻;
獨店中心小學學生馮媛的《收集太空能源機器人》,指導老師王文婷;
城南小學學生孫伯源的《戰機組合》,指導老師陶雪婷;
城南小學學生史宇博的《太空之旅》,指導老師李月娟;
城南小學學生楊宇晗的《城市治霾機器》,指導老師王豔;
城南小學學生脫雲帆的《智能穿越機》,指導老師胡曉明;
城南小學學生楊娜的《F5號環保車》,指導老師邊莉;
城南小學學生任欣怡的《自動榨汁機》,導老師張文霞;
蒲窩中心小學學生範麗娜的《星空樓閣》,指導老師陶亨通;
上良中心小學學生姚偉的《多功能機器人》,指導老師史麗萍;
龍門中心小學學生呂燕妮的《科技的騰飛》, 指導老師李婷;
中慶九年制學校學生王文娣的《未來太空世界》,指導老師王永剛;
獨店中心小學學生夏澤雲的《未來小城交通飛行器》,指導老師邊鴻;
獨店中學學生孫嘉倩的《海上水培實驗室》,指導老師鞏小菊;
獨店中學學生張悅的《未來的家園》, 指導老師鞏曉紅;
獨店中學學生宋文杰的《夢幻飛屋》,指導老師王恆樂;
新開中學學生劉婷的《智慧帽》,指導老師王文亮;
梁原中小學生杜思賢的《「涼山」號滅火器》,指導老師杜海英;
梁原中學學生楊文欣的《未來的城市》,指導老師王天福;
城關中學學生馬丹妮的《中國「永安好」採礦機》,指導老師王春霞;
北溝中學學生杜思彤的《彩虹樂園》,指導老師楊丹;
城關中學學生王瑞強的《鯤鵬(2035)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指導老師張小剛;
城關中學學生馬嘉誠的《拯救冰精靈》,指導老師王海英;
城關中學學生王璐遙的《地球吸塵器》,指導老師姜雪;
城南小學學生熊嘉豪的《未來海上俱樂部》,指導老師孫維敏;
龍門中學學生蘇娟的《「一帶一路」中國龍》,指導老師韓凌雲;
百裡中心小學學生的郭鵬的《雲端之城》,指導老師李婷;
百裡中心小學學生張雯的《垃圾分類管理器》,指導老師李瓊;
邵寨中心小學學生李偉的《救火飛船》,指導老師楊超鋒;
朝那中心小學學生李可馨的《海洋淨化一號》,指導老師張旭;
靈臺二中學生龐佳麗的《美好家園·我來維護》,指導老師張蕾;
中慶九年制學校學生羅瑛的《地震預警器》,指導老師李萍;
縣幼兒園學生姚榮澤的《恐龍1號戰鬥機》,指導老師王玫;
縣幼兒園學生付美賢的《多功能環保小精靈》,指導老師曹麗;
城南幼兒園學生焦子陽的《空中街市》,指導老師周雲霞;
新開中心小學學生馬紫怡的《太空旅行站》,指導老師王芳。
二等獎61幅:
縣幼兒園學生楊浩民的《太空世界》,指導老師史亞婷;
縣幼兒園學生鄭冰悅的《複製個爸爸陪著我》,指導老師馬玉娟;
縣幼兒園學生於佳欣的《沒有霧霾,家園更美》,指導老師仵淑娟;
星火中小學生喬輝的《遨遊太空》,指導老師丁愛琴;
北溝九年制學校學生馬沐野的《太空能源》,指導老師曹維傑;
東關小學學生王軒宇的《植物新能源加油站》,指導老師喬建設;
東關小學學生史培岐的《臨近空間能源站》,指導老師郭靜;
東關小學學生楊豐元的《火山熔巖發電廠》,指導老師孫海紅;
東關小學學生李偉誠的《新能源路燈》,指導老師王穎;
東關小學學生任翌菲的《海底之城》,指導老師鄭曉娜;
東關小學學生杜同悅的《夢中的太空和地球》,指導老師於葆華;
東關小學學生宋雪的《未來城市》,指導老師杜海珍;
東關小學學生魏琪兒的《未來的房子》,指導老師郭瑞娟;
東關小學學生楊靖熙的《太空吸塵器》,指導老師羅玲鳳;
東關小學學生郭庭羽的《未來城市》,指導老師董春麗;
東關小學學生王雨薇的《多功能機器人》,指導老師楊慧香;
獨店中心小學學生馮媛的《空中雷射巴士》,指導老師孫宏錄;
獨店中心小學學生王英的《氣流轉換器》,指導老師鞏紅江;
城南小學學生孫杰的《太空旅行之夢》,指導老師張麗紅;
城南小學學生權嘉怡的《空氣淨水器》,指導老師楊惠芸;
城南小學學生景繼敏的《在未來宇宙裡》,指導老師雷婷;
城南小學學生程渝的《空中花園》,指導老師郭永林;
城南小學學生陳可心的《探索未來世界》,指導老師郭曉菲;
城南小學學生馬婭妮的《太陽能空調傘》,指導老師何莉;
城南小學學生李凱樂的《海底世界》,指導老師楊志華;
城南小學學生多澤宇的《海底城堡》,指導老師楊慧琴;
城南小學學生羅好的《未來樹》,指導老師王晨霞;
城南小學學生於佳琳的《廢物處理器》,指導老師馬麗娟;
城南小學學生於佳輝的《太空之旅》,指導老師喬軍科;
城南小學學生李健的《新型綠化機》,指導老師賈國英;
城南小學學生楊佩琪的《家的夢想》,指導老師仇麗娜;
城南小學學生於淼涵的《未來挖煤機器人》,指導老師於小青;
蒲窩中心小學學生史黎昕的《海底醫院》,指導老師馮亞娟;
上良中小學生楊誠的《環保機器人》,指導老師郭振國;
龍門中小學生李秀琴的《「環保」烏託邦》,指導老師任永強;
中慶九年制學校學生王一鳴的《美好的未來》,指導老師馬雪雁;
獨店中小學生馮昊的《未來的太空城》,指導老師趙寶;
東關小學學生蘇榮的《消防機器人》,指導老師趙紅;
城關中學學生黃丁銘的《人類的秘密武器》,指導老師陳亞玲;
城關中學學生姚懿娟的《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之太空淨化器》,指導老師景靈軍;
城關中學學生史瑞的《汽車噪音轉化器》,指導老師王雪琴;
新開中小學生張西瑤的《垃圾分類機》,指導老師杜奇花;
城關中學學生董懷文的《太空環保站》,指導老師葉紅梅;
城南小學學生張玥的《太空遊樂場》,指導老師仇靜;
龍門中學學生王鵬舉的《汽車噪音廢氣轉化器》,指導老師王永福;
上良中學學生黃璐的《太空漫遊》,指導老師孫瑞利;
星火中小學生喬敏的《天空漂遊城市》,指導老師徐強;
西屯中學學生幹亞瓊的《遙遠的友誼》,指導老師王莉;
百裡中小學生王欣的《未來太空之旅》,指導老師楊紅萍;
吊街中學學生郭雪的《天空之城》,指導老師王列秀;
靈臺三中學生邊睿的《宇宙空間清理器》,指導老師張海紅;
新開中學學生何明燕的《太空航站》,指導老師王亮;
東關小學學生於一文的《夢幻戰車》,指導老師閆曉婷;
城南小學學生鄧家媛的《廢氣處理器》,指導老師陶雪婷;
城南小學學生薛浩的《高科技採摘機》,指導老師邊莉;
上良中心小學學生景玲的《宇宙旅遊公司》,指導老師龐麗娜;
獨店中心小學學生衛瑞雲的《我的太空夢》,指導老師郭紅梅;
獨店中學學生楊一凡的《空中自動滅火神器》,指導老師楊亞明;
城關中學學生馬旭陽的《與未來相會》,指導老師史安龍;
城南小學學生李澤恩的《全能章魚》,指導老師孫維敏;
城南幼兒園學生史梓萌的《動物新家園》,指導老師郭林萍。
三等獎64幅:
縣幼兒園學生董予涵的《超級救護車》,指導老師郭琳娥;
縣幼兒園學生盧嘉琪的《太空之旅》,指導老師楊軼;
縣幼兒園學生姚景然的《未來通行》, 指導老師邊雲燕;
星火中學學生楊嘉奇的《環保利器——太陽能播種車》,指導老師曹維傑;
東關小學學生楊子鵬的《天然彩色自動織染機》,指導老師王曉紅;
東關小學學生曹家榮的《夢想專列》,指導老師杜海珍;
東關小學學生杜同媛的《未來宇宙和地球》,指導老師於葆花;
東關小學學生郭寶瑞的《高效能空氣清潔車》,指導老師李強;
東關小學學生孫果兒的《會飛的滅火器》,指導老師劉婷;
東關小學學生景若軒的《太空環保小衛士》,指導老師張永燕;
城南小學學生劉玉瑩的《太空飛船大賽》,指導老師郭惠瓊;
城南小學學生喬紫涵的《池塘新趣》,指導老師姚娟;
城南小學學生景宇航的《太空房子》,指導老師王文靜;
城南小學學生楊宇晗的《癌症治療儀》,指導老師王豔;
城南小學學生羅釗的《太空旅行》,指導老師郭映霞;
城南小學學生曹夢如的《空中長城》,指導老師劉彩娟;
城南小學學生劉言博的《太空之旅》,指導老師吉亞麗;
城南小學學生李超鋒的《太空漫步》,指導老師白麗娟;
城南小學學生楊明玉的《漫步太空》,指導老師鄧元軍;
城南小學學生於林平的《未來海底之城》,指導老師劉麗霞;
城南小學學生柳沛垚的《未來的生產機械》,指導老師周慧玲;
城南小學學生梁雪兒的《海上之城》,指導老師薛亞麗;
城南小學學生王婕的《空中花蜜加工廠》,指導老師賈國英;
城南小學學生馬茹的《空氣淨化器》,指導老師高燕;
蒲窩中小學生任柯迪的《能量樹》,指導老師馮亞娟;
蒲窩中小學生練長蓉的《海底醫院》,指導老師魏榮華;
龍門中小學生黃明偉的《我的飛天夢》,指導老師任園琴;
星火中學學生程亞玲的《夢裡自然》,指導老師張文軒;
北溝中學學生張悅的《環保自然科學實驗室》,指導老師陶龍;
城關中學學生李華的《夕陽下的天空之城》,指導老師高海燕;
城關中學學生姚詩語的《太空垃圾飛船》,指導老師黃海梅;
城關中學學生姚子涵的《空中花園》,指導老師夏瑞瑞;
城南小學學生雷雨涵的《太空遙感霧霾吸塵衛星》,指導老師談軍豔;
星火中小學生吉雪的《宇宙通道》,指導老師姚亞琴;
西屯小村小學學生蘇果果的《廢氣吸收機》,指導老師王彩榮;
邵寨中小學生曹智航的《科技漫畫「霧霾消化機」》,指導老師李春豔;
中慶九年制學校學生王以桐的《我的家》,指導老師楊玲;
西屯中小學生任雨彤的《大海在召喚》,指導老師鞏雪戎;
什字中小學生王美琪的《未來空氣淨化器》,指導老師楊雪峰;
新集九年制學校學生王倩的《保衛地球》,指導老師李贇;
百裡中小學生姚鈞鏵的《節能神舟15號》,指導老師白西琴;
靈臺二中學生曹敏的《奇特的新型車》,指導老師張蕾;
中臺康家溝小學學生王朵朵的《人類生存的新大陸—海底城市》,指導老師仇昕;
中臺下河小學學生楊悅的《萬能垃圾處理器》,指導老師鄭巧鳳;
新開中小學生張立軒的《月亮上的廣寒宮》,指導老師楊玲娟;
邵寨中學學生杜妍的《廢氣處理機》,指導老師王秀麗;
邵寨中學學生董楠榮的《記憶管理器》,指導老師劉虎軍;
星火鄉蔡家原小學學生幹靖瑤的《太空旅行》,指導老師喬科平;
靈臺三中學生楊麗菲的《多彩生活》,指導老師李宏德;
邵寨中小學生楊英的《奇幻太空吸塵器》,指導老師夏曉花;
什字中小學生杜雅苗的《未來探空世界》,指導老師胡成軍;
什字中小學生賈春苗的《未來神奇淨化車》,指導老師姜小鳳;
百裡中小學生曹元的《智能輪椅》,指導老師張東靈;
北溝九年制學校學生馬思深的《旅拍火星》,指導老師楊丹;
新集九年制學校學生丁紅娟的《海底新居》,指導老師焦中華;
中慶九年制學校學生王蕭祺的《太空星居》,指導老師鞏盼迪;
縣幼兒園學生範梓航的《地球吸塵器》,指導老師郭改林;
城關中學學生田卓爾的《動物外形的可居住房屋》,指導老師何超;
邵寨中小學生蔡雨嘉的《空氣淨化機》,指導老師王寧;
百裡中小學生李婷的《免費書屋》,指導老師馬燕群;
星火中學學生徐靜的《城市衛士空氣清理機器人》,指導老師張文軒;
龍門中學學生楊帆的《自動降雨器》,指導老師王永福;
百裡中心小學學生白博的《多功能自動築路機》,指導老師於立群;
西屯中學學生姚曌隆的《飛向未來》,指導老師溫宏波。
來源:科普靈臺
出品:靈臺縣融媒體中心
原標題:《靈臺縣這些師生榮獲第35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縣級獎勵!》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