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田亮在微博上曬出兒子亮仔的日記,用戲謔的口吻說:「細品亮仔的日記,我深深檢討自己,把孩子累夠嗆的表演我怎麼能錯過呢……」
田亮愛分享孩子們的日常這無可厚非,但萬萬不該分享孩子的隱私。孩子的日記,是屬於他的小秘密,家長不能看更不能曬出來。
世間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只有父母之愛是為了分離。父母陪伴、養育孩子最後的目的,是希望他成為獨立自主的人,能負責起自己的人生。分離,從允許孩子擁有「小秘密」開始。
別動孩子日記本
在孩子看來日記是絕對安全的地方,可以讓他們吐露心聲。黃磊曾說過一段話:「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秘密。這些秘密是孩子內心最寶貴的財富。孩子的日記本、手機,我絕不會偷看。不用說上鎖,哪怕日記本放在桌上,我也不會看!」
電視劇《虎媽貓爸》中,媽媽畢勝男就愛翻看女兒茜茜的日記。
女兒茜茜一開始主動寫日記,很快她就發現媽媽在偷看自己日記。在媽媽畢勝男這,可能算不上偷看,她很光明正大,一點不認為這是不對的行為,甚至在日記上標註出了錯別字。為了應對媽媽的偷看,茜茜準備了兩本日記,一本給媽媽看,一本記錄自己的秘密。
媽媽畢勝男的這種行為已經是把孩子當做私有物品,所以她不認為看孩子日記有錯,甚至覺得孩子不該對她有所隱瞞,因為沒有人比她更愛她。
心理學家曾說: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邊界,就如同一座「心理圍牆」。
不僅大人需要「心理圍牆」,孩子同樣需要。在圍牆背後,孩子會覺得有安全感,「心理圍牆」被越界,他就會產生相應的心理應激。
一旦父母試圖用偷看日記這種方式窺探孩子隱私,孩子就會逐漸對你失去信任感。
允許孩子有小秘密
孩子開始擁有越來越多的秘密,跟自己也不像以前那麼親熱,孩子的這種變化,讓父母們很難受,甚至會感覺孩子在自己手上逐漸失控。企圖控制孩子的父母,打著為孩子好的旗幟,不把孩子的隱私當回事,殊不知每個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秘密基地」。
孩子一歲左右開始有「自我意識」,知道自己是獨立個體;兩歲半左右開始出現羞恥感;三歲孩子會有一些不願讓別人知道的小秘密。
孩子成長過程中越來越有「自我意識」,越來越注重隱私,可能出現這些情況:當父母跟別人講自己糗事時,會不好意思;擁有的玩具,喜歡把它藏起來;結交朋友,喜歡在家外玩……
從孩子擁有「自我意識」開始,我們就應該把他當做「完全形態的人」,而不是自己的所有物。作為人,他的隱私應該得到父母的尊重。
把孩子當做獨立個體,尊重孩子,父母應該做到:不追問孩子秘密;不偷看孩子日記、手機;進孩子房間先敲門;尊重與孩子之間的約定。
不點媽有話說
當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和秘密時,孩子也學不會尊重別人,無法把握社交的界限和分寸。窺探孩子秘密,將成為一個惡性循環。
希望所有家長都有這樣的覺悟:尊重孩子的隱私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