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三農小助手」,再點擊「關注公眾號」,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經典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請放心關注!
隨著消費者對果品品質要求的提高,果農們也越來越重視有機肥製作和使用,從事果園生產也必須保證充足的有機肥供應。但是生產中經常發生有機肥肥害問題,主要是有機肥沒有腐熟好造成燒根,其次是畜禽類有機肥中的化學物質,主要是其中用於消毒的火鹼等,造成果樹燒根。目前,有機肥無害化處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生物方法等幾種。現分別介紹如下:
生物處理方法
由於使用的微生物不同,有機肥生物無害化處理的堆、漚方法也有很多。
1.自製發酵催熟堆腐法
按米糠重量14.5%、油粕14%、豆渣13%、糖類8%、水50%、酵母菌0.5%的比例,先將糖類放在水中攪拌溶解,然後加入米糠、豆渣、油粕和酵母粉,在30℃左右的溫度中進行45天的發酵,最後用草木灰按1:1的比例摻混稀釋,攪拌均勻,即製成堆肥催熟粉。將糞便與稻草等膨鬆物按10:1的比例混合後,每100公斤混合肥中加入1公斤催熟粉進行堆腐。堆積10天進行第一次翻混,再隔10天進行第二次翻混,再過一周,堆肥熟化即完成。
2.酵素菌堆肥
原料配比是秸稈:麩皮:鈣鎂磷肥:酵素菌擴大菌:紅糖:幹雞糞=50:6:1:0.8:0.1:20(是原料公斤數,不是百分比)。將麩皮、鈣鎂磷肥、紅糖、酵素菌擴大菌摻混均勻後,再和雞糞一起依次撒在用水溼透的秸稈上,拌勻後堆於池內,稍微鎮壓,每天觀察堆肥的溫度、溼度。適宜的堆溫為60~65℃,溼度為50%~60%。堆肥呈黑褐色腐爛狀態且有光澤無任何異味時,即說明酵素菌堆肥堆制完成。堆漚時間20~30天。
3.EM多功能發酵菌堆腐法
把各種有機肥源如米糠、稻殼和麥秸(粉碎品)等充分拌和均勻→調整含水率30%~40%→將材料平鋪高度20~30公分→均勻噴灑「EM多功能發酵菌」→上面蓋透明的聚乙烯薄膜→溫度達到45~60℃時翻動3~4次→產生白色絮狀毛,無臭氣,即為發酵完成。夏天3~5天可完成,春季10~15天可完成,冬天適當加50℃的溫水以加快完成。發酵完成後仍要堆放數周后再施用,這樣可以把病原菌、蟲卵、草籽殺滅,把臭氣除去,同時可使肥料腐熟,提高肥效。
4.商品催腐劑堆肥
堆制技術要領是「水足、藥勻、封嚴」。水足:按秸稈與水1:1.7的比例,使秸稈溼透,確保發酵期的水分需要。藥勻:按溼透後的秸稈量的0.12%施足催腐劑,用噴霧器均勻噴施,邊噴邊拌。封嚴:將施藥後的秸稈堆垛成寬1.5米、高1米的秸稈堆,拍實,用土和泥密封,泥厚2公分。堆漚時間20~30天。
5.「301」菌劑堆肥
「301」菌劑生長周期短、繁殖快、易培養。可在短時間內使秸稈充分腐熟成秸稈肥,殺除病菌、害蟲、草籽。堆腐要點是「喝足、吃飽、蓋嚴」。喝足指秸稈必須充分溼透,水分充足是纖維素水解的關鍵。吃飽指要用足「301」菌劑和尿素。堆制時,將溼透的秸稈分三層堆積,一、二層各厚50~60公分,第三層厚30~40公分,在各層上部撒上「301」菌劑和尿素,用量比自下而上為4:4:2。蓋嚴是指堆積結束後,做好泥封,若冬季堆積,堆頂可蓋地膜增溫,或在堆內加少量驢糞、馬糞,以利前期提溫。夏秋季堆漚時間20~40天,冬季50~60天。
物理方法
高溫處理法
主要適用於堆肥,是利用有機物質分解釋放出的能量來提高溫度,以殺死肥料中的病蟲。高溫堆肥應掌握以下技術要點:
(1)堆制堆肥要求含水量是乾材料的60%~75%,即用手緊握材料時能有水滴擠出,表示水分適度。
(2)在堆肥堆制前期,要保持良好的通氣條件,必要時可設通氣塔、通氣溝等,後期要保持厭氣條件,可拆除通氣塔、堵塞通氣溝等,可壓緊、封泥、蓋塑料布等方法,以保存養分和促進腐殖質的積累。
(3)堆肥內部溫度可控制在50~60℃。當溫度高於65℃時,可翻堆或加水降溫,以利於氮素的保存。
(4)堆肥材料的碳氮比為25:1,以利於微生物對有機物質的分解,可在秸稈類肥料堆制過程中適量加入尿素。
(5)控制適宜的pH值。在堆制堆肥時,每50公斤秸稈加入1~1.5公斤的石灰等鹼性物質,以將堆肥的pH值調節在7.5左右。高溫堆肥的衛生標準是蛔蟲卵死亡率達95%~100%,有效控制蒼蠅孳生,堆肥周圍沒有活的蛆、蛹或新羽化的成蠅。
別忘了點在看哦 讓我們繼續為農民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