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省份中,有一個省城市的名字非常好聽!而且幾乎不存在尷尬的名字?在中國34個省、直轄市及自治區中,你很難再找到一個像甘肅省的城市名字那樣優美的省份了。
甘肅省的地理面積實在不大,經濟發展水平也算不上太高,但是它的城市命名水準絕對可以在全國排上名號。它的城市不單是部分名字優美,而是整體的水平都高,不存在拖後腿的情況。要說甘肅的城市,首先要先了解甘肅省的「甘肅」。
甘肅,位於中國西北,東通陝西,西達新疆,南瞰四川、青海,北扼寧夏、內蒙古,西北端與蒙古接壤。公元1036年,西夏李元昊相繼攻取甘、瓜、沙、肅諸州,迅速控制了全部河西走廊和黃河東部部分地區。李元昊將比區域劃分為12個軍事防禦區,取甘州、肅州之名於甘州設立「甘肅軍司」,這是「甘肅」之名首次出現在歷史中。
元初,蒙古統治者在全國範圍內設立行中書省(簡稱省),甘肅行省是全國十大行省之一。後來清朝乃至民國時期,以至新中國仍取「甘肅」之名,不過其行政區域各有不同,就不一一贅述了。這就是甘肅之名的淵源。
現行甘肅省共下轄12個地級市,省會蘭州市,另有武威市、張掖市、酒泉市、天水市、平涼市、嘉峪關市、金昌市、白銀市、慶陽市、定西市、隴南市,還有兩個自治州。
蘭州市——甘肅省會,古稱金城,取「固若金湯」之義。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改金城郡為州,因其靠近皋蘭山,故城蘭州。後雖多次復改金城,但蘭州已經走進甘隴之地,後世雖行政區劃多有不同仍亦多稱蘭州。
武威市、張掖市、酒泉市、敦煌市——之所以將這四個市放在一起,因為他們都源於一個強大無比的帝國,出自一個雄圖偉略的帝王——大漢武帝。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進攻匈奴,收復河西,先後設立了酒泉、張掖、敦煌、武威「河西四郡」。
酒泉之名的由來據《漢書武帝本紀》載,公元前121年夏,霍去病進軍河西大捷後,漢武帝御賜美酒一壇,霍去病將酒倒入泉中,與眾將士共飲,酒泉因此得名。
張掖之名則顯示了大漢天子的雄圖偉略,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武帝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之意,置張掖郡。
武威之名則是大漢軍隊武功軍威之意,名副其實,漢軍當然配得上如此稱號。
敦煌,即盛大輝煌之意,漢武帝以地名的方式,將他經略西域的偉大構想留在了河西。
天水——傳說為伏羲和女媧的誕生之地,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秦文化的發祥地。天水於漢武帝元鼎三年設郡,天水之名則來源於「天注流水」的美麗傳說。
平涼——素有「隴上旱碼頭」之稱,史稱「西出長安第一城」,為古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公元376年,前秦苻堅攻滅前涼,取平定涼國之意,設置平涼郡,平涼由此得名。
嘉峪關市——是直接取自「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之名,同時嘉峪關還是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中國規模最大的關隘。明清時期,此處又誕生了多少豪邁詩篇和英雄往事!
金昌市——一座在鎳礦上興起的城市,被譽為「祖國的鎳都」。其原名金川鎮,後因武威永昌縣併入其轄區,取金川和永昌各一字為「金昌」。
白銀市——同樣是一座因礦產而興起的城市,自明朝洪武年間開始,此地盛產白銀,「白銀」因此得名。比名盡顯富貴卻又不覺庸俗,絲毫不覺得有金錢的市儈之意。
慶陽、定西、隴南也都各有其歷史淵源,最後發現原來並非甘肅的城市名字好聽,而是甘肅基本都保留著古名,而這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有一段膾炙人口的歷史依據,與其單單說名字好聽,不如說背後的歷史更讓我們尊崇和追憶。
由於地理原因,不論強盛如漢唐還是羸弱如兩宋,西北地區自古以來都是中原王朝的邊防重地,邊疆城市之名也往往寄予了朝廷和百姓的美好願景,或開疆拓土,或安邦定國,或和平富足。一個城市名,就是一段波瀾曲折的歷史。當然惹得人喜愛,自然也就覺得這個名字好聽了。而反觀現今有的城市,名字越改越無趣。
例如我們河北省的省會——國際莊,向來是被吐槽的重點。還有臨近的河南駐馬店市、內蒙古的包頭市,總覺得不該是一個城市的名字。
另有山東的棗莊市,好好的蘭陵不用,非要叫棗莊,真的全莊都盛產大棗嗎!各地的改名之風大都有之,不過越改越好的倒是不多,名字代表的不光是一個符號代稱,更多的是歷史承載,拋棄了這一點,再好聽的漢字組合也沒有韻味。
最後再多提一句,西南邊境的鎮南關,好好的威武霸氣的「鎮南」,改成了友誼關,咱們和越南有那麼大的友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