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私慕
在留給投資人近10倍的收益之後,申龍開始了神隱,並且一隱就是幾乎2年,直到2020年疫情穩定之後。這位私募大佬幹了什麼呢?懷著非常好奇的心情,小編日前與申龍先生小聚,進行了十分深入的一次訪談……
「私募基金」是一個新興行業,短短十年間,英雄疊出,各領風騷,很多基金經理人創造了無數讓普通投資者豔羨不已的業績。和聚基金創始人,和聚基金的金牌投資經理人申龍,就是這樣一位「神人」。和聚基金不僅成績斐然,而且最關鍵的是,自2010年成立以來,申龍帶領下的和聚基金成功避險10餘次,幾乎每一次股市大跌之前,和聚的倉位都是空。在近期的一份行業調研報告中,和聚基金以「十年業績淨增長率371%」的成績,位列全國基金雙十榜第五名(《上海證券報》5月30日)。
就是這樣一個私募業的老牌優質基金,在2018年初,在2018年1月份的股市大跌之前,清空了大部分主力資金,在留給投資人近10倍的收益之後,申龍開始了神隱,並且一隱就是幾乎2年,直到2020年疫情穩定之後。在這兩年間,和聚基金少量產品持續運轉,而申龍卻幾乎消失在人們視野中。這位私募大佬幹了什麼呢?懷著非常好奇的心情,小編日前與申龍先生小聚,進行了十分深入的一次訪談……
問:申總,圈內人都說您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哈,和聚全天候產品,6年漲了10倍的業績,為什麼2018年3月之後,您好像突然消失了,沒有發新產品,媒體上也沒有聲音。很多人都很好奇,是在醞釀什麼大動作嗎?
申:見笑了,這兩年朋友們開玩笑說我是「神隱」,其實我們是在「閉關修煉」。在2018年初的時候,我們的決策系統反覆提示過風險,自動空倉了。這之後,我們就開始優化整合「投資決策系統」的工作了,這個本來就是在我們計劃中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和美國紐約石溪大學的技術團隊,把「和聚智慧倉」(我們的投資決策系統)升級到了3.0版,並且用了將近1年時間,實盤檢驗它,成效非常不錯。我們這種閉關的「深度優化」,從2011年開始到現在,已經進行過三次。這次,智慧倉3.0版(這是我們的量化工具,投資分析決策系統的名字),會是私募領域裡「核武級」的量化工具。
問:核武器級別的工具?願聞其詳哈(後面申總開始滔滔不絕,小編整理了其中比較重要的對話,成此一文哦~)
2011年,從「想」到「算」的轉變
和聚的三次蟄伏,第一次是2011年,我們用了12個月。完成了一個很重要的轉變,決策體系從主觀到科學的轉變,就是從「主觀策略到量化策略」的轉變。
當時在國內的基金公司,「量化」還基本上是這個概念性的東西,但是我們已經開始建立自己的量化數學模型了,這是一次脫胎換骨的轉變。那時候,我個人在私募這個行業已經很多年,我最重要的經驗,就是不能相信自己,不能相信人。科學的決策不是「想」出來的,而應該是「算」出來的。
2011年的時候,美國量化基金,技術上領先我們很多,所以,我們就找了紐約的石溪學院的Dr. Andrew Mullhaupt安德魯博士的技術團隊合作,建立和聚的量化數學模型。那時候,別人招基金經理,都是金融的,有經驗的,我的員工,基本上是數學和計算機,我不要他們有金融經驗,我們要的是金融白紙,這樣,他們構建和優化數學模型的時候,才能最大程度的「去主觀」。之後的3年,2012、2013、2014,我們所有的基金產品,平均回撤率非常小,5~10%左右,平均盈利能力都在20%以上。
2015年,從「數據決策」到「智慧決策」
和聚的第二次蟄伏,發生在2015年,我們用了8個月時間。這個期間,我們對原來數學模型進行了根本性的改造,首次把「大數據+人工智慧」運用到了科學決策系統中。市場變化更加複雜,需要考慮和計算的參數增加了,每個參數影響的權重也發生了變化,而原來的系統還不夠「聰明」,對變化的應對有點「刻板」。2015年之前,我們構建的數學模型,其實還只能叫「資料庫處理決策體系」,它是一個相對固態的系統。
2015年,我和我們美國的技術夥伴,對數學模型進行了改造,為它重新構建神經網絡,讓它可以對即時海量數據進行學習和計算。這個現在流行叫做AI技術(計算機面對海量信息的自我學習能力),它在數據採集、分類、處理、呈現方面表現出了讓人吃驚的能力。這是一種——大數據+AI的動態學習模式,這是一個最本質的飛躍。就是說,它的決策具有智慧了。它既能夠知道,歷史上的每一個參數的變化,對當時的市場產生影響,也能夠知道一秒鐘前,這些參數的變化對一秒鐘前市場產生的影響,並且能夠根據數據,更新參數的權重,輔助計算,得出對市場的科學判斷。在這次改造之後, 我們的2016、2017兩年,在盈利狀態穩定基礎上,不斷更新迭代,捕捉到更多的市場機會。原來「固態的+標準化」,徹底轉變為「動態的+智慧化」(大數據+AI),這個轉變是裡程碑意義的。
2018年,從「億級模型」到「百億級智慧倉」
我們2018年的第三次蟄伏,主要是兩個因素。一個是16、17年我們的資金規模增加的很快,需要構建新的100~300億容量的模型。一個5億容量的模型,和一個100億容量的模型,運轉方式會有很大的不同。
同時,2018年市場的整體風格切換非常大,我們系統也觸發了多次所警報信號,2018年1月份,我們清倉了70%的多頭基金。1月26日,和聚發布了研究報告《全球股市即將大幅調整》,結果,2018年上證指數下跌了30%,很多次事實證明,這個風控機制的算法還是非常準確的。
2018年的第三次蟄伏,最終形成了「和聚智慧倉3.0」——系統量化工具(新一代量化投資體系)。這次改造的核心是擴容,並且在模型裡介入了商業智能決策的因素(BI)。這同樣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優化,它提升的是和聚基金的絕對盈利額,1億贏利30%是3000萬,10個億贏利30%就是是3個億,完全不一樣的概念,算法也會有很多不同。
和聚智慧倉3.0在2018、19年,在市場經歷風格劇烈切換情況下,經過整整一年的實盤推演,總體表現非常突出(經歷單邊、震蕩,減少了交易次數,縮小了回撤,轉折點的交易準確率提高到了七成多)。
和聚新一代量化投資體系——和聚智慧倉3.0,包含了17項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實現了多系統數據互聯。已經學習了我們目標市場的所有發生過的事件和經驗,能捕捉到市場上的每一個變化,並且通過極其複雜的計算,推演市場的結果,這是一個有智慧的系統,在應用層面,是「核武級」的量化工具。
問:申總2019年,和聚團隊被「中國財經峰會」評為2019人工智慧先鋒哦,可以說一下未來的展望麼?
申:我覺得三點很重要。第一,未來,以「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的量化私募基金,會成為私募行業頭部公司的主導。因為,市場上大資金的製造的假象和偽裝,可以迷惑中小投資人的主觀判斷。但是大資金的每一個動作,都會被寫入正確算法的計算機準確捕捉到,並且在沒有任何主觀情緒的幹擾下,被計算出來。第二,市場上,中小投資人、散戶,越來越很難獲勝。大資金和私募基金(尤其是量化私募對衝基金),在博弈中是佔有絕對優勢。第三,同樣是做量化的公司之間,最本質的差異,是算法精準度的差異。我們在量化算法上研究了十年,用十年的實戰經驗不斷優化我們的算法,這個是我們最大的優勢。
古話說的好,十年磨一劍,和聚智慧倉3.0量化投資系統,在中國私募投資行業,已經過十年的磨礪,曾經創造了非常不俗的業績。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學院,是西蒙斯執教,並開始金融數學量化模型的地方。2020,和聚基金帶著智慧倉3.0回歸市場,又會有一番什麼樣的資本故事發生?讓我們拭目以待哦~
PS:各位!由於訂閱號將原來的時間順序推送改成了亂序閱讀,你可能沒法準時收到我們的推送。
如果你喜歡我們,請多多點擊的「在看」,或把懂私慕「設為星標」,就能第一時間收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