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海洋環境預報研究中心

2020-12-12 中國教育在線

2016年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考研專業目錄及參考書目

據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消息,2016年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考研專業目錄及參考書目已公布,詳情如下: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border='1' bordercolorlight='#333' bordercolordark='#333' style='border-collapse:collapse;' width='100%'><tr><td>

     專業、研究方向</td><td>

     擬招生數</td><td>

     考試科目</td><td>

     參考書目</td></tr><tr><td>

070601氣象學

01.海洋氣象學

02.熱帶氣候與颱風

03. 海氣相互作用及大氣

     邊界層

04. 數值天氣預報</td><td>

4(與中國海洋大學聯合培養2人)</td><td>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

③302數學二

④801流體力學或803氣象學</td><td rowspan=3>

     流體力學:

     《流體力學》(上下冊)吳望一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

     海洋學:

     《物理海洋學》,葉安樂、李鳳岐編,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海洋科學導論》,馮士筰等 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氣象學:

     《動力氣象學》,呂美仲等編,氣象出版社。               《天氣學原理和方法》,朱乾根等編,氣象出版社。

     海洋遙感:

     《海洋遙感導論》,蔣興偉等譯,海洋出版社。</td></tr><tr><td>

070701物理海洋學

01. 海洋動力學

02. 海洋災害理論與預報技術

03. 海洋生態環境預報

04. 極地海洋學

05. 海洋資料同化技術

06. 厄爾尼諾預測

07. 海洋環境數值預報

08. 預報業務平臺開發技術</td><td>

6(與中國海洋大學聯合培養2人,與廈門大學聯合培養2人)</td><td>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

③302數學二

④801流體力學或802海洋學</td></tr><tr><td>

09.海洋遙感信息獲取

     與處理技術

10.輻射校正與檢驗技術

11.海洋水色遙感

12.微波海洋遙感

13.海岸帶遙感

14.海洋地理信息系統</td><td>

2</td><td>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

③302數學二

④804海洋遙感</td></tr></table>

相關焦點

  • 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與中再巨災管理公司共商颱風風暴...
    8月12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以下簡稱:預報中心)黨委書記、主任於福江研究員一行來到中再巨災管理公司,與公司領導及颱風巨災模型項目組共同研討如何將颱風風暴潮模擬方法及風暴潮模擬技術在保險行業中進行應用。
  • 省海洋預報減災中心與東營市啟動共建海洋預報減災綜合示範區
    2020年11月18日,山東省(東營)海洋預報減災綜合示範區揭牌儀式在東營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舉行。省海洋預報減災中心主任孫福新、東營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局長張善東籤署了綜合示範區共建協議並揭牌。山東省(東營)海洋預報減災綜合示範區的成立,為全面提升山東省海洋預報減災體系建設水平,整合共享省、市、縣各級海洋預報減災機構軟、硬體平臺與技術人才優勢力量帶來積極帶動作用,探索服務全省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模式,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 - 國家海洋預報臺官方
    近日,海南省科技廳與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理化所)在海口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海南省降解塑料技術創新中心,研究降解塑料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等,推進海水可降解塑料技術在海南進行中試(即產品正式投產前的試驗),儘早實現海水可降解塑料的產業化,為海南全面鋪開的「禁塑」工作注入科技力量。海水可降解塑料,是此項合作的核心。
  • 海洋經濟發展與海洋環境保護問題-環境工程
    第一類課題是海洋環境特徵對各類汙染物作用的機理和規律研究,第二類課題是海洋工程設施防災、抗災和減災研究,第三類課題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環境工程與海洋環境的相互作用及防治措施與對策。  關鍵詞:海洋環境汙染 海洋災害   海洋工程與海洋環境相互作用隨著沿海經濟的迅猛發展,近海海域遭到越來越嚴重的汙染,使海域環境質量明顯下降,生態環境日趨惡化,並對生物資源和人體健康產生有害影響。近海水域的汙染已成為世界各國,特別是象我國這樣具有相當長的海岸線和眾多海灣的國家所共同關心的環境問題。
  •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發布在線潮汐表 實時查詢潮汐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和中國海事服務網(cnss.com.cn)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籤署了「潮汐潮流預報數據產品發布合作協議」,並舉行了在線潮汐表上線儀式。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王宏、中國海事局副局長李世新出席會議並見證了雙方合作協議的籤署。國家海洋局海洋預報減災司司長王峰、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周旻等領導出席會議。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徐勝、中國海事服務中心主任郭潔平代表雙方籤署合作協議並發表講話。
  • 德國亥姆霍茲國家研究中心聯合會主席訪問海洋所
    10月8日,德國亥姆霍茲(Helmholtz)國家研究中心聯合會主席Jurgen Mlynek教授、亥姆霍茲極地與海洋研究中心AWI所長Lochte Karin教授、亥姆霍茲HZG海岸帶生物地化所所長Emeis Kay教授等一行8人訪問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 中標國家海洋監測中心!曙光先進計算支撐海洋預警
    我國擁有遼闊的海域以及豐富的海洋資源,而近岸海域汙染、海洋生態系統健康不佳等海洋問題卻一直存在。對於此,我們從未停止過對海洋突發事件的研究工作。 做好海洋生態災害預警監測與應急處置工作,將最大程度地減輕海洋生態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同時,對相關行業預測業務的準確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 海洋環境治理研究綜述
    作者:龔虹波,寧波大學公共管理系教授,浙江省海洋文化與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治理是一種多中心、高參與度的管理模式,要想達到治理目標必須實現治理主體多元化,最終建立一種公共事務的管理聯合體。海洋治理是指為了維護海洋生態平衡、實現海洋可持續開發,涉海國際組織或國家、政府部門、私營部門和公民個人等海洋管理主體通過協作,依法行使涉海權力、履行涉海責任,共同管理海洋及其實踐活動的過程(孫悅民,2015)。
  • 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臺)
    分管辦公室、計劃財務處;聯繫生態和農業氣象中心、中國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氣象服務室(中國氣象局災害監測預警評估中心)和預報系統開放實驗室。分管業務科技處、世界氣象中心(北京)運行辦公室;聯繫天氣預報室、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強天氣預報中心、天氣預報技術研發室。
  • 中國海洋事業改革開放40年系列報導之預報減災篇
    今年2月8日,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開展業務化試運行,開始向南海、蘇祿海和蘇拉威西海附近國家和地區提供全天候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隨著預報水平的提升,海洋預報領域由物理海洋學已拓展到環境海洋學及生態海洋學,涵蓋赤潮,綠潮,海冰及海水溶解氧、葉綠素、銨鹽、硝酸鹽等要素。
  • 「深圳海洋預報」電視節目正式開播
    6月8日起,請鎖定在深圳都市頻道晚間《第一現場》欄目播出的「深圳海洋預報」。  「深圳海洋預報」節目由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海洋監測預報中心製作,每晚在深圳都市頻道《第一現場》欄目中插播,插播時間為19時45分左右。
  • 德國環境獎頒給海洋與水領域研究人員
    新華社柏林10月28日電(記者張毅榮)德國聯邦環境基金會28日授予5名研究人員2018年度德國環境獎,以表彰他們在保護海洋與水領域做出的貢獻。  一名獲獎者是來自德國亥姆霍茲極地與海洋研究中心阿爾弗雷德·魏格納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安特耶·伯丘斯。
  • 颱風「美莎克」外圍仍影響上海和浙江 國家海洋預報臺繼續發布風暴...
    颱風「美莎克」外圍仍影響上海和浙江 國家海洋預報臺繼續發布風暴潮藍色警報 2020-09-03 0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英國成立首家空間天氣預報中心
    圖片來源:NASA/Royal Observatory Belgium   本報訊英國上周正式成立了第一家空間天氣預報中心。   英國政府在2013年年底便宣布將向該國氣象局的空間天氣業務中心提供資金,該中心的總部將設立在埃克塞特市。
  • 青島市國家海洋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批山東省技術創新中心
    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4月30日訊(記者 孫秀青 通訊員 趙曉峰)今日,記者從青島市科技局獲悉,青島市國家海洋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入選山東省技術創新中心獲批建設名單。省技術創新中心是山東省科技創新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省技術創新的重要載體和策源地,承擔著推動重大關鍵核心技術、顛覆性技術、高端跨界融合技術研發與轉化應用,帶動產業邁向高端、搶佔產業技術創新制高點的重要任務。
  • 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牌 確定多個研究方向
    原標題: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牌 確定多個研究方向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8月7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馬偉元)8月7日,我國首個針對南海海洋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和保護研究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海南大學揭牌成立。
  • 物理海洋和環境海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馮士筰
    物理海洋和環境海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馮士筰是我國風暴潮研究的開拓者之一。與合作者提出了超淺海風暴潮理論和數值預報模型;主持完成了國家「七五」和「八五」重點科技攻關風暴潮專題,為我國風暴潮數值預報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撰寫了專著《風暴潮導論》。
  • 海洋生態監測與修復技術重點實驗室獲批設立 | 獲批、更名為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確立科學研究新方向
    19生態地球化學重點實驗室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20海洋生態監測與修復技術重點實驗室國家海洋局東海監測中心,國家海洋局東海預報中心、國家海洋局東海海洋環境調查勘察中心自然資源部東海局21海洋環境探測技術與應用重點實驗室國家海洋局南海調查技術中心,國家海洋局南海規劃與環境研究院、國家海洋局南海環境監測中心、華南理工大學、國家海洋局南海預報中心、國家海洋局南海信息中心自然資源部南海局22海洋環境信息保障技術重點實驗室國家海洋信息中心自然資源部科技發展司
  • 省海洋預報減災中心組織開展消防安全知識專題培訓
    為強化幹部職工「防範勝於救災」的安全防範意識,近日,省海洋預報減災中心組織召開消防安全知識培訓專題講座,特邀青島全安安防應急救援中心姚廣齊教官到會授課。通過此次培訓,省海洋預報減災中心職工對消防安全知識有了更加系統的認識,進而也為中心各項工作的安全穩步開展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來源:山東省自然資源廳】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山東海洋科技走出國門 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成立
    2016學術年會上,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與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發組織在青島籤署了「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協議書」,將攜手構建全球分布式協同創新平臺,聚集全球資源,發展海洋科學技術。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將設立在澳大利亞海洋科技中心霍巴特,擁有澳大利亞40%的海洋學家和60%的南極研究人員。未來,研究中心將會有30多家澳大利亞的科研機構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