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雙甲子學術研討會

2020-12-11 華夏經緯網

  6月29日,由武漢大學臺灣研究所、臺灣兩岸統合學會、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香港中國評論通訊社聯合主辦的「甲午雙甲子學術研討會」在武漢大學珞珈山莊召開,來自海峽兩岸的40餘位著名學者、嘉賓參加會議。

  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黃泰巖、海協會駐澳門辦事處主任王憲、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張亞中、香港中國評論通訊社副社長王平等出席大會開幕式並致辭,湖北省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江利平、湖北省臺辦副主任郭化夷等蒞臨大會現場,開幕式由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臺灣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武漢大學臺灣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餘克禮主持。

  武漢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人文社科資深教授馮天瑜先生在大會基調發言中指出,中日甲午戰爭的歷史教訓至今猶在切身,以史為鑑,可知向近代文明轉型的速與遲,主動、認真與被動、敷衍,切關民族國家的生死存亡。我們亦應清醒地認識到,對外擴張是日本固有國策,有著深遠的歷史文化淵源,這種文化傳統至今仍在日本發生作用。

  大會圍繞以下主題進行了四場研討,第一場研討會議以「甲午雙甲子與中華民族的發展」為題,中國社會科學院雷頤研究員指出,甲午時期因中國尚為一前現代國家,日本則已步入現代國家,中國失敗實有其必然性,然中華士人痛定思痛,汲取戰敗之教訓,開始反思制度文化,開啟了從依附性社會向倫理性社會的轉化歷程。臺灣海洋大學黃麗生教授以甲午戰敗臺灣被割讓與日本之事件為切入點,回顧了歷史上中國在「分裂時代」的國家認同意識,並探討兩岸中華民族的未來發展問題。湖北大學何曉明教授以「遲到的覺醒」為題,回顧和梳理了李鴻章在馬關條約籤訂前後的斡旋與作為。臺灣成功大學黃清賢副教授剖析了甲午雙甲子以來華夏兩岸所面臨的共同命運,並為未來的「兩岸統合」機制建言獻策。由湖北大學周積明教授主持會議,周積明教授尚提交論文,對日本歷史教科書中對甲午戰爭的論述進行了介紹和分析。

  第二場研討會以「甲午雙甲子臺灣社會認同的變遷」為題,臺灣元培科技大學朱榮智教授對甲午戰爭後臺灣對國家認同意識的變遷進行了反思,並對兩岸交流方面的諸多問題提出了見解。臺灣師範大學潘朝陽教授提出,「乙未慘變」(馬關條約籤定)之後的臺灣,民眾中出現了忠貞與叛逆的兩種身份認同傾向,應予深刻反思。華中師範大學何卓恩教授從甲午後日據、國民黨統治、兩黨政治的三個階段著眼,分析了臺灣社會中的悲情意識與社會認同問題的相關性。臺灣佛光大學謝大寧教授探討了臺灣在甲午後百年內之六個時期的國家認同狀況的變遷。由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臺灣大學張亞中教授主持會議。

  第三場研討會以「甲午雙甲子日本對外性格與戰略的變與不變」為題,臺灣中央研究院林泉忠副研究員通過回顧雙甲子以來軍國主義在日本社會中的影響,對日本國運的興衰歷史進行了剖析和省思。武漢大學李少軍教授通過釐清1898年日本佔用漢口馬王廟碼頭長達20餘年的歷史,回顧了甲午戰爭後日本對中國長江流域航運的強權控制。臺灣東海大學陳永峰助理教授以「大陸國家」與「海洋國家」的歷史性抗拮為視角,分析了中日關係的當前狀況。日本千葉商科大學趙軍教授指出,清末海軍興起近代化歷程的同時,日本國權主義亦由此抬頭,並剖析了日本民間右翼派別的形成歷程。由武漢大學歷史學院任放教授主持會議。

  第四場研討會以「東亞前瞻」為題,臺灣中山大學辛翠玲教授通過區域合作、中美關係等視角,分析了21世紀東亞發展局勢。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周錫瑞教授從一個美國學者的角度,對甲午戰爭提出了一些新看法。臺灣成功大學陳欣之教授著眼於中國大陸與日本、菲律賓及越南等國的海洋領土爭端,探討了未來的東亞區域戰略格局的走向。中國人民大學王英津教授通過歷史回顧,分析了當前海峽兩岸在南海問題上合作的助力、阻力與路徑。由中共中央黨校趙書剛教授主持會議,趙書剛教授尚提交論文通過回顧釣魚島主權歸屬的歷史,呼籲呵護這一份「中華民族的祖傳家業」。

  兩岸學者在一整天的學術交流中各抒己見,從不同的學術領域和視角對「甲午」這一中日近代史上的關捩點展開細緻的辨析,深入剖析與反思了自甲午以來臺灣地區的社會認同問題的變遷,並對「甲午」如何深刻影響了其後的東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歷史走向進行了回顧與前瞻。與會學者一致認為,在甲午雙甲子來臨之際,我們痛定思痛,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華民族當奮起、當團結,應排除種種幹擾和阻力,在現代文明軌道上銳意精進。

  會議期間,還先後舉辦了「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赴臺交流之意義及兩岸關係前瞻」座談會、「中華傳統文化教材編纂研討會」等研討活動。6月30日上午,在武漢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兩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法學院周葉中教授主持下,邀請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臺灣大學張亞中教授以「兩岸統合與和平發展」為題舉辦講座。

相關焦點

  • 華中農業大學:連接「雙甲子」和「雙一流」的橋
    【MBA中國網訊】大學是學術共同體,學術是大學之魂。雙甲子校慶,以「學術校慶」為首項定位,開宗明義。從立春到金秋,200餘天時間,全校舉辦超過600場次的學術活動,4位諾獎學者、60餘位院士、數千名學者,數以萬計的師生參與其中,鋪陳出學術校慶的厚度。校慶日,2位諾獎學者、20餘位院士論道獅山,築起學術校慶新高度。一場精彩紛呈的學術校慶,恰如一座橋,以「雙甲子」底蘊為基,以「雙一流」夢想為引,激勵探路者逐夢遠行。
  • 紀念甲午戰爭一百二十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與會嘉賓與專家學者
    紀念甲午戰爭一百二十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與會嘉賓與專家學者 作者:會務組 文章來源:本站 更新時間:2014年09月16日 24 王 鶴 日本神奈川大學博士研究生 25 王記華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研究館員
  • 絲路雙甲子 浙理再出發
    (原標題:絲路雙甲子 浙理再出發)
  • 張楚廷學術思想研討會在我校舉行
    開幕式後合影留念下午的研討會在我校教育科學學院101室繼續舉行(記者 胡明玥 歐陽小武 黃柳英)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5月28日,張楚廷學術思想研討會在我校國際學術報告廳舉行。研討會開幕式由劉起軍主持。他介紹了到會的領導和嘉賓,並代表組委會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表示熱烈的歡迎和崇高的敬意,劉起軍簡要介紹了我校的基本情況,詳細介紹了張楚廷先生的學術成就。蔣洪新代表學校致歡迎辭。他對張楚廷教授學術思想研討會的召開表示衷心祝賀,並向出席研討會的領導、前輩和青年才俊們表示熱烈歡迎和誠摯的感謝。
  • Decoverf皇家帝孚Workshop學術研討會
    Decoverf皇家帝孚一年一度的Workshop學術研討會正式開啟。現場群英薈萃,行業內專業學者紛紛前來相互探討學習。      Workshop是由Decoverf皇家帝孚組織開辦的專業學術研討會,每年都會邀請一些在歐洲行業內知名的學者、設計師、從業人士等相關人員到場,並會對外開放少量參觀名額,邀請感興趣的消費者免費到研討會體驗
  • 2019兩岸清華大學學術研討會舉行
    2019兩岸清華大學學術研討會舉行清華新聞網7月12日電 7月5日,2019兩岸清華大學學術研討會在青海大學舉行。會議由清華大學和新竹清華大學共同主辦、青海大學承辦,議題內容涵蓋信息科技與納米科技兩大領域。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新竹清華大學副校長陳信文、青海大學校長王光謙出席會議。
  • 2018「宗教與法治」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2018宗教與法治學術研討會.jpg 宗教與法治學術研討會.jpg 北京普世社科研究所是一所民間研究所,與各大學、研究機構和政府部門合作,致力於從公共管理的角度對我國宗教發展狀況與宗教立法進行學術研究。宗教與法治學術研討會是該研究所舉辦的系列學術研討會,自2002年起至今每年一屆,探討宗教法治問題。
  • 西藏高原生物學術研討會在拉薩召開
    2020年7月11日,由西藏自治區高原生物學會主辦,西藏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和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協辦的西藏高原生物學術研討會在拉薩召開。來自中國農科院、西藏大學、西藏農牧學院、西藏農科院、西藏林規院、西藏林木科學院等區內外科研院所和學會代表約80餘人參加本次學術研討會。
  • 臺灣民情學術研討會在信陽舉行
    本報12月10日電(記者金晨)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主辦,河南省臺灣同胞聯誼會、中共信陽市委統戰部、信陽市臺胞臺屬聯誼會協辦的第29屆臺灣民情學術研討會9日在河南省信陽市舉行。本屆研討會以「研究新形勢下臺灣民情新變化,增進臺灣同胞和平統一認同」為主題。研討會中,來自大陸知名對臺研究機構、團體、院校的約110位專家學者,重點圍繞世界大變局新時代、兩岸關係新形勢、臺灣民情新變化、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徑和增進臺灣同胞和平統一認同新工作等議題展開探討。
  • 兩岸茶業最高水平學術研討會在臺灣新竹舉辦
    兩岸茶業最高水平學術研討會在臺灣新竹舉辦 2014-08-25 21:02:53這場由兩岸茶業界聯合舉辦的最高水平學術研討會,吸引了兩岸相關領域研究的近百名頂尖專家學者參加研討。  大會收到論文120多篇。其中,大陸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領銜、來自13個省區市的60多位專家學者與會,提交了90篇論文。  分別作為兩岸茶業學術研究領域「泰鬥級」人物的陳宗懋院士和臺灣「中研院」吳仁混院士,在會上報告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
  • 馮友蘭學術思想研討會在南陽師範學院召開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樹華 通訊員 李晨 宋麗麗12月4日下午,「紀念馮友蘭誕辰125周年暨馮友蘭學術思想研討會」在南陽師範學院舉行。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全國馮友蘭研究會會長、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河南大學副校長闞雲超以及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50餘家高校和研究單位的近百名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會。本次會議由中國哲學史學會、全國馮友蘭研究會、南陽市人民政府、河南大學主辦,南陽師範學院、唐河縣人民政府承辦。會議由南陽師範學院副校長羅永松教授主持。
  • 國際研討會就振興古絲綢之路進行學術交流
    原標題:國際研討會就振興古絲綢之路進行學術交流   新華網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6月1日電(記者沙達提)為期兩天的「偉大絲綢之路上的普世價值觀與民族價值觀:語言、文化和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日前在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國立外國語學院舉行。
  • 《莫礪鋒文集》學術研討會在南京舉行
    《莫礪鋒文集》學術研討會在南京舉行 2019年04月24日 17:4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王廣祿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首屆漢語語彙學學術研討會」在並召開
    來源:山西新聞網 山西日報 進入論壇手機讀報  本報8月1日訊7月28日至29日,由省社科院語言所和商務印書館聯合主辦的「首屆漢語語彙學學術研討會」在並召開,來自全國各高校、科研院所及商務印書館、上海辭書出版社的近百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共收到論文80餘篇,60多萬字。
  • 象山心學傳承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
    象山心學傳承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 發布時間:2019-10-28 11:16 瀏覽次數: 字體:[大 中 小]
  • 景德鎮(樂平)南窯學術研討會舉行
    原標題:景德鎮(樂平)南窯學術研討會舉行  本報樂平訊 (記者曹耘)10月18日下午,2014年景德鎮瓷博會的一項重要論壇研討活動——景德鎮(樂平)南窯學術研討會在樂平市舉行。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40餘位專家學者來到位於樂平市接渡鎮南窯村的唐代南窯遺址,實地聽取了遺址挖掘、保護的情況介紹,參觀南窯出土的陶瓷遺物,並參加了座談。
  • 「粉紅天使」乳腺病學術研討會在寧成功舉辦
    南報網訊 (記者 耿海華) 5月12號下午,由南京自然醫學會、南京市金陵醫派中醫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辦,南京自然醫學會營養食療專委會、粉紅天使科技有限公司承辦、愛加樂月子會所協辦的「粉紅天使乳腺病學術研討會」在南京順利召開,近百位專家、學者出席研討會,其中包括一位遠道而來的韓國學者。
  • 2018年高等學校理論作曲學術研討會
    為加強高等學校理論作曲學科建設,促進各院校間學術交流,推動高校理論作曲課程與教學改革,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分會將於2018年10月28—31日在北京首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舉辦「2018年高等學校理論作曲學術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