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2》,近日落下了帷幕。
早前,這檔包攬無數口水罵戰的綜藝,曾憑著強勁的撕X功力,在熱搜上收割了無數流量。
儘管節目本身槽點無數,質量堪憂,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它最終選出的冠軍,還是比較實至名歸的—— 胡杏兒 。
胡杏兒拿冠軍,對觀眾們來說,幾乎毫無懸念。
畢竟,自《演員請就位2》開播以來,她一直是場上發揮最穩定的選手之一。
就算登上熱搜,她靠的也是正經八百的演技,而不是像其他人那樣,靠一些莫須有的名頭。
參加節目後,胡杏兒只用一場戲,就讓所有觀眾記住了她。
那場戲,是《親愛的》裡的一個受審片段。
胡杏兒飾演的李紅琴,是一個又可憐又可悲的複雜角色。無法生育的她,將丈夫拐來的兩個孩子當親生子女養。結果這天東窗事發,她被叫到警局問話……
表演過程中,胡杏兒將這個角色演繹得極具層次:從剛開始的慌張、害怕,到發現丈夫犯罪時的驚恐,再到失去孩子的崩潰、爆發。
可以說,只用短短幾分鐘,她就為這個角色賦予了新的生命。
表演結束後,臺下導師對她給出了一致的好評。
作為原主演,趙薇佩服地說,「胡杏兒厲害,方言說的比我都準。」
而向來要求嚴格的李成儒,更是少有的給她用了一個「您」字。
陳凱歌忍不住感嘆,「當你開始表演的時候,你成了火,冰火不能相容,在你身上體現了,能夠相容。」
看到這裡,很多觀眾都忍不住感慨:從港姐舞臺上走出的她,終於在內地舞臺上證明了自己。
只不過,這一次,她不再是「最醜港姐」,而是 「S級女王」。
由於父母離異,所以胡杏兒從小就很獨立。
12歲時,她獨自到北愛爾蘭求學。出去留學,不是因為她家境闊綽,而是因為她爸爸是警察,公務員送子女出國讀書,可以享受政府津貼。
這段異國留學的經歷,不但給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還幫她養成了吃苦耐勞的韌性。
後來,胡杏兒回港,考上了香港科技大學的生物化學系,成了一名普普通通的高材生。
那時候,她做夢也想不到,自己的後半生會與演藝圈產生關聯。
而大一報名參加的港姐選美,則徹底改變了她接下來的人生。
從未接受過專業訓練的她,在舞臺上顯得非常侷促。
跟其他人一起表演時,甚至緊張到跟不上舞蹈動作。
好在,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她,最終憑藉一條即興發揮,受到了評委何超瓊的賞識。
即興表演「喜怒哀樂」四個表情
熟悉港姐選美的觀眾都知道,這場比賽向來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律:選「冠軍」是選老婆,貴在智慧大方;選「亞軍」是選情人,力求風情萬種;選「季軍」是選小妹,皆是天真活潑。
而自帶鄰家小妹氣質的胡杏兒,剛好便符合港姐季軍的標準。
於是,那一年,她突圍而出,將季軍收歸囊中。
雖然得了獎,但胡杏兒不但沒有得到應有的歡呼和讚美,反而還因此遭到了重重質疑。
由於五官不夠精緻,再加上皮膚黝黑、有點齙牙,所以港媒給她冠上了「最醜港姐」的稱號,吐槽她「眼細鼻扁」。
為了賺錢貼補家用,她放棄了香港科技大學的學業,早早踏足社會,通過籤約TVB開啟了自己的演員之路。
在TVB,剛開始她只能出演一些不起眼的小配角。比如,《婚前昏後》裡的常平平,是男三的女友,《婚姻乏術》裡的程曉君,是女主的妹妹。
有導演甚至對她放出狠話:你別做夢了,你不會有機會做主角的!
面對打擊,胡杏兒沒有退縮,而是迎難而上把握住每一次機會。
而接下來收視大爆的 《流金歲月》 ,對她來說,就正是這樣一個意義非凡的轉折點。
劇中,她飾演的丁善茵,是一個低智少女。
雖然這個角色戲份不多,但卻被她演繹的真實生動,極具說服力。
憑藉這個角色,她拿到了TVB萬千星輝「飛躍進步女藝人獎」。
從「丁善茵」開始,胡杏兒的演藝事業正式有了起色。
此後,她如願以償地當上了女主,在《律政新人王》和《衝上雲霄》裡有了不錯的表現。
只不過,那時候港劇的審美標準早已自成體系。大多數觀眾,都更青睞於像宣萱、陳慧珊那樣高學歷出身、自帶知性氣場的女明星。
而胡杏兒在氣場方面,顯然稍遜一籌,只能演一些 傻白甜、鐵憨憨式 的角色。
這種氣場局限,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她年齡還小,閱歷尚淺,演不出那種雷厲風行的女強人做派;另一方面是她外形受限,拿不到太好的資源,就算想演也沒有機會出演。
一如她後來所說,「公司讓你演什麼,你就演吧,你就是一隻動物,你不會有選擇權的,就算到後面也是的,但每個人都是這樣熬過來的,跟我同輩的那些所有的花旦啊小生啊,都是這樣的。」
那些年,胡杏兒出演的很多角色,都自帶一種 「金三順」式的親切感 。
比如,《我的野蠻奶奶》裡的田力,或者《肥田喜事》裡的何美田。
出演這種角色,一般很不討好。因為觀眾往往會將角色流露出的親切感,歸咎為演員本身所具有的個人特質,而不太會從演技方面對其做出認可。
雖然步履維艱,可那些年胡杏兒還是憑著一股拼勁兒獲得了觀眾的認可。
而提到這股拼勁兒,就不得不提到那部輕鬆愉快的 《肥田喜事》 。
《肥田喜事》的女主角何美田,是一個被其他女星挑剩下的女一號。
當別人都望而卻步時,胡杏兒卻勇敢地站了出來。
在她看來,命運拋來的橄欖枝,再重也必須接著。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她在短時間內增肥40斤。
為了增肥,她不但每天必須吃雪糕、牛排、方便麵這種高熱量的食物,還必須喝一種厭食症患者喝的全脂牛奶,一瓶有200卡路裡。
和魔鬼增肥遙相呼應的,是她拍戲後的魔鬼減肥。
為了重回苗條身材,她用兩個月時間,從152磅(約138斤)減到110磅(約99斤)。
她增肥、減肥的全過程,在香港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再加上她在《肥田喜事》中表現亮眼,所以順勢便打響了名號。
《肥田喜事》後,她成功晉升為TVB的 「當家花旦」 ,從此戲約不斷。
到2011年,她終於攀上了她事業的巔峰。
那一年,她分別憑藉《怒火街頭》和《萬凰之王》奪得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最佳女主角」、「我最喜愛的電視女角色」、「非凡風採女藝員」三項大獎,成為 TVB首位三科視後。
拿下視後的胡杏兒,還是一如既往的拼,常常在電視城十幾、二十個小時的連軸轉。最誇張的時候,每天只睡一兩個小時,就要趕回來繼續拍戲。
就連「一姐」汪明荃,都對她讚不絕口:「她對自己要求很高,比公司對她的要求還要高。」
當時,TVB的視後有一項特權——連續拍戲好多天,如果熬不住,可以請假。但胡杏兒從沒用過這項特權,因為這個原因,她還在業內得了一個「女鐵人」的稱呼。
在她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種港女式的「硬頸」精神。這種「硬頸」精神,說的直白點,其實就是一種不懈怠的進取心,不論旁人怎麼嘲諷、挖苦,到頭來都會轉化成她們奮鬥的動力。
與其他女星比起來,胡杏兒的起點其實並不高。
她只是多了一點點幸運,又多了一點點努力。
在TVB蟄伏的那幾年,如果換成其他進取心不強的女明星,很可能早就嫁人、退圈了。
但她不但咬牙堅持了下來,還實現了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的閃耀蛻變。
她在演藝圈的進階之路,像極了職場小白的職業養成。
一個角色到了自己手裡,能有多少發揮空間,能不能把握住機會,主要就看個人的態度和能力。
而胡杏兒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於她對每個機會的準確把握。
她很清楚地意識到了自己的空間與局限。她既沒有突出的容貌,又不具備過人的天賦,她能做的,就只有穩紮穩打,努力進取。
正是這種穩紮穩打,讓她收穫了今天這種高質量且穩定輸出的表演狀態。
與此同時,這種穩紮穩打,也正是當下的小生、小花最欠缺的表演初心。
他們常常忘了,在成為明星之前,要先做好一個演員。
因為只有堅守住做演員的信念感和敬畏感,演員才能就位,冠軍才能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