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王偉賓
掃一掃二維碼,便可查看露天礦山的全景圖;輕輕點一點滑鼠,便可查詢礦山的礦業權信息、空間分布情況。今後,足不出戶,平頂山130餘處礦山信息即可「了如指掌」。12月16日,智慧平頂山時空信息雲平臺建設項目順利通過自然資源部專家組驗收,平頂山市成為全省首個建成並運行的時空信息雲平臺國家試點城市。
據介紹,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臺是國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總體設計框架中的時空基礎設施,由自然資源部指導建設,全國有50多個試點城市,我省鄭州市、平頂山市入選。
作為全國數字城市建設示範市,平頂山市積極推進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臺建設工作,著力繪就智慧鷹城時空大數據數字藍圖,建成了包含基礎地理信息、新型時空數據、智能感知數據等7大類400餘小類、橫跨13個部門的時空大數據資源池,並接入公交、水利、環保、氣象、公安等多類物聯網實時感知數據以及空間化企業法人數據20餘萬條、近5年社會經濟統計數據,實現了數據互聯互通、一圖互融,為助推平頂山成為全省信息化和大數據工程建設的先進示範區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據介紹,依託平頂山市IDC大數據中心環境支撐,平頂山以統一的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臺體系,分別在自然資源專網、電子政務外網和網際網路,建設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時空信息政務服務平臺和空間信息惠民公眾平臺,同時面向自然資源管理、政務管理和社會公眾三個方向提供時空大數據和雲平臺服務。
數據賦能,智繪鷹城。「平臺匯聚了全域自然資源和規劃現狀、管控、管理和社會經濟類數據,形成統一的自然資源『一張圖』,為自然資源管理工作提供『底板』與『底線』。」該項目負責人李鵬介紹,僅該項目發布的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地理國情調查監測以及近五年的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等成果數據,圖斑數量就超過300萬個,即點即查、按需調用,在平頂山市國土空間規劃試點總規編制、三線調整等工作中發揮關鍵作用,還有力保障了全市2500餘個村莊規劃「一書兩圖」的編制工作,高效服務於鄉村振興戰略。
該項目政務時空信息平臺按照「一個部門統建、全部門共享」的服務模式,讓城市成為可觸摸可感知的數字實體,20多個部門、單位的政務空間大數據在這裡匯聚和分享,讓部門管理、網上審批、業務協同有了統一的市縣一體化公共平臺。
此外,在服務社會公眾方面,該項目創建了信息惠民微信公眾號,提供全景鷹城、便民地圖和精準發布三項功能,將可公開的政務空間信息、生活信息推送到百姓手機上,讓信息多跑路,為百姓精準服務。(記者 張建新 趙力文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宏怡)
新聞1+1
5G智慧紅綠燈亮相許昌
上一輪紅燈時長90秒,下一輪紅燈時長卻變成了60秒,每個周期紅綠燈的時間並不相同……12月18日14時許,許昌市魏文路與尚德路交叉口的車流量雖大,可在能「察言觀色」的紅綠燈信號燈指示下,車輛有序通行,道路暢通無阻。
「這裡應用的就是5G智慧紅綠燈系統,它『外表』普通,卻有一個聰明的『腦袋』。」在不遠處的北郵許昌基地控制中心,項目負責人王魯晗博士介紹,一般的信號燈控制系統都是提前設定好的,遇到上下班高峰期容易出現交通擁堵,基於5G技術的智慧紅綠燈系統,通過智能感知設備和控制系統,能全天候精準測算車道上的動態車流量,自動調配紅綠燈時長,從而最大限度減少道路資源浪費,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據介紹,這是全省首個應用於實際生活的5G智慧紅綠燈系統,也是北郵許昌基地的第11個5G應用落地項目。
2017年以來,許昌市先後投入上億元配套資金,與北京郵電大學合作共建北郵許昌基地,初步形成了涵蓋5G三大實驗場景,融合大數據、人工智慧、VR和AR(虛擬實境和增強現實)的實景化、實用化5G綜合應用平臺。他們與許繼電氣、森源集團等行業龍頭企業進行項目對接、應用研究,推動了一批5G技術成果在許昌落地。(記者 董學彥)
責任編輯:銀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