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車網 記者林臺) 「雙11」前後,不少關於電動車的「優惠」的信息洶湧襲來,令不少消費者真假難辨。在微信朋友圈,廣泛散播著一條這樣的消息,不收取任何費用,限量贈送摺疊電動車。
(圖片來源:燕趙都市報衡水,下同)
這是真的嗎?剛開始時,「我」也不相信,但看到圈內有好多朋友親戚轉發此條消息時,懷疑的信念開始動搖了。
事實上,這是一種誘惑力極強的詐騙手段:
詐騙人會告訴你電動車不僅是免費的,還會額外贈送一塊手錶。但想要電動車就必須籤收手錶並支付29元的運費,如拒籤,電動車就不會發送。這時候大家基本上都會「賭一把」了,反正至多花費29元,還有手錶可以拿,風險不是很大。嗯,值得嘗試。
接著,好戲開始了。等你收到手錶,付完郵費,拍好照片立據後,基本上整件事就「over」了。
你還想要電動車,呵呵呵。
免費領取電動車的事例還有很多,陝西一家媒體通過報導,揭露了一場類似的騙局。
依然是免費送電動車,
但贈送的禮品卻變了,是「LV」手提包。
待你籤收包裹後,整個詐騙過程已經結束。
總結起來,這樣的詐騙套路基本上都是這樣的:一定是免費送電動車;一定會讓你轉發朋友圈騙更多的人;一定會讓你先籤收他們贈送的禮品;一定會刪掉你;
由於上當受騙者並不知道詐騙人具體是誰和所在地,造成維權極其困難。
再來看贈送的禮品,實際上你是花費了近三十元的所謂「物流費」,但禮品質量工藝實在太粗糙,成本價估計在幾元左右,加上禮品本身體積小重量輕,快遞也只需幾元錢。所以詐騙人基本上能穩賺十幾元。
下回,如果你遇到了這樣的詐騙,請勇敢拿起你的手機,向微信後臺舉報:
微信如今在老年人中使用越來越普遍,很多不法分子也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實施各種詐騙犯罪行為。日前,警方歸類總結出了朋友圈八大騙局,快來看看你遇到過哪些。
騙局一:性格測試
其實這是某個app開發的營銷測試,需要填寫姓名和出生日期,用自己的微信登陸洩露隱私。類似的還有免費設計籤名、測另一半長相、有多少人暗戀你、測測你的名字值多少錢等等。
騙局二:投票獲獎
這類投票往往要求先關注帳號或綁定手機,並提供家庭真實信息。一旦騙子掌握到用戶重要信息,就會編造車禍、重病等圈套行騙。
騙局三:集贊換獎品
很多集贊活動都打著免費旗號,但兌現時仍有各類消費,不少是空頭支票兌現難度大,還可能洩露信息或買到假貨。
騙局四:籌款治病
這類案件犯罪對象不明確,犯罪地點甚至跨國,財產難追回。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輕信、重核實。
騙局五:拼團買水果
這種拼單主要是為商家增加app下載量和收集消費者信息,若被不法分子掌握手機號、銀行卡、身份證等個人信息,銀行卡內的資金可能會被套取。
騙局六:幫忙砍價
這類砍價連結都要求填寫姓名、手機號碼,甚至身份證號碼。可能成為不法分子作案手段。
騙局七:轉發免費送
據調查,免費送的所謂「品牌商品」,一般都是從購物網站上批發成本價極低。
騙局八:轉發領流量
這類其實是廣告公司想篩選哪些手機號是有效的。以前都是一個個試,現在直接做個網頁等著人分享,然後就可以發廣告信息或者打推銷電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