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受到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明年的經濟發展形勢依然十分嚴峻。這也勢必會影響到明年大學生的畢業和就業工作。「穩就業」,成為明年就業的主要爭取目標。
近日,教育部下發《關於做好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開始布局2021年普通高校畢業就業工作。
隨後,教育部又聯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在京召開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進一步推薦落實明年應屆大學生畢業和就業工作。
在《通知》中,教育部就2021屆應屆畢業生「穩就業」工作給出了三個措施:
措施一:加強畢業生就業前的指導和培訓。尤其是在職業發展和就業指導方面,各地高校應加大就業服務指導和培訓,舉辦「網際網路就業指導課」,搭建「就業平臺」,精確採集崗位要求和求職意向,向高校畢業生精準推送崗位信息。
措施二:積極拓展政策性崗位。「政策性崗位」是2021年大學生就業的「重頭戲」,這也是國家為「穩就業」所採取的必然措施。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增加或確保各機關、單位、企事業的空缺崗位。
措施三:積極拓展市場化崗位。所謂「拓展市場化崗位」,其實就是發展新興產業增加新崗位。除開傳統的製造業依然需要大量人才外,現代科技、現代農業、現代服務等新興行業也是明年「市場化崗位」的主要佔有域。
據估計,2021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將達909萬人,比今年又多了35萬人。就業日益嚴峻,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應屆大學生們應「早做打算」。
從目前的政策情況來看,明年的大學生就業將迎來「三大就業方向」:
第一,抓緊備考,爭取招聘「體制內」崗位。
其中,包括公務員、教師、醫生、護士等崗位。在最近五年,我國教師隊伍從1539萬增加到1732萬,相當於教師崗位每年大約招聘38.6萬人左右,明年僅「特崗」一項就將提供24萬崗位。而明年的公務員招聘則大約在2.5萬人左右,相比教師來說競爭更加激烈。
第二,考取證書,爭取招聘「技術性」崗位。
擁有專業證書的畢業生,很顯然能夠更快地找到工作。明年,高校會繼續加強和各類企業的融合與發展,據統計,2019年,各級職業院校每年為各行各業輸送約1000萬技術技能人才。
第三:考研究生,提升學歷。
2020年,我國研究生人數將達到300萬人,比去年多10萬人。明年將繼續沿著研究生擴招政策,進一步培養碩士生和博士生。同時,2021年起「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由目前5000人逐步擴大至8000人。一方面就業形勢嚴峻,另一方面,考研究生卻是個機會。
結束語:
就「穩就業」而言,其實教師崗位確實相當誘人,一方面是教師崗位多,另一方面是國家不斷加大教育支出。目前,我國財政用於教育支出的比例連續8年超過4%,2019年首次突破4萬億元,年均增長8.2%;這些數字都說明了在未來,教師的工資待遇將進一步得到提高。有打算考教師的應屆畢業生,就早做準備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