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些自以為是的爸爸們從來不看「育兒書」?

2020-08-27 媽媽永遠有辦法

就是有這樣一個現象:看育兒書的都是媽媽,很少有爸爸會主動地去做這件事。即使有爸爸看過,爸爸看過的育兒資料很可能都是出自媽媽的「特別交代」,爸爸們要是掃了兩眼,媽媽們就算可喜可賀了,但最後的收效也大多數不置可否。



特別指出:這裡強調的「育兒書」泛指的是通過看書、看視頻、看到一些電視電影、或者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會對育兒有幫助的學習和反思。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看育兒書的總是媽媽?爸爸們都去哪兒了?

大多數媽媽是敏感型動物,從寶寶在肚子裡時的「心靈感應」,到哺乳期時,一聽到孩子哭就會有生理上的反應,再到為孩子各種操心、事無巨細,媽媽總是第一個能感知到寶寶喜怒哀樂的人。而爸爸呢?在育兒這件事情上他們大多數是怎樣的呢?



  • 1、「絕對權威」類型:這類爸爸教育孩子的時候最會用的一招就是「命令」。他們腦海中教育的第一要義就是要讓孩子從小懂規矩。不管三七二十一,上來先告訴你:你這樣×××是不對的,你要×××才是對的。然後,因為馴服不了始終無法接受「正確指令」的「神獸」,要麼無可奈何,沒辦法了,撂擔子走開;要麼動手打「神獸」。有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好爸爸壞爸爸》,它的歌詞是這樣的:我有一個好爸爸。做起飯來鏘鐺鐺(鏘鐺鐺);洗起衣服嚓嚓嚓(嚓嚓嚓);高興起來哈哈哈(哈哈哈);打起屁股啪啪(啪啪啪啪);嗯,真是稀裡譁啦……這首上一年代的兒童歌曲,是很多上個年代的爸爸寫照。這個年代的爸爸,做不做飯,洗不洗衣服都不一定,但是「啪啪啪」的爸爸依然很多,甚至不用舉例,身邊隨便拎出來一個就可能是。

不錯,父母的確需要在孩子面前樹立起一定的權威,但打孩子這件事情真的是不可取的。孩子越小,家長越要權威些。特別是兩三歲的孩子 。



美國心理學家約翰·羅斯蒙德在《可怕的兩歲》一書中曾說:「這一年(兩歲)是最為重要的一年,是在親子關係中設定管教先例的階段。這一季被稱為權威季」。權威並不是代表可以打孩子,而是要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和挫折耐受力,讓孩子相信他的世界由你主宰。當孩子越來越大,孩子與父母間又會過渡到朋友式的階段,但父母依然有引導和教育的義務。心理學家、教育家李玫瑾曾說:「孩子小,你打TA,不公平;等孩子長大了,再打,你也不一定打得過。」如是。

  • 2.「只坐不陪」 類型:有多少爸爸是這樣的:拿著個手機,坐在孩子旁邊,孩子「有求」,他呼應兩聲就好,這就算是「陪伴」 了。有些爸爸好些,可以陪孩子玩一會,但好事堅持不過「十五分鐘」,爸爸的注意力還是會回到「手機」 。

同樣是爸爸,生養了四個特別出色的兒女,特別了不起的黑幼龍先生在他的《慢養》課程裡曾著重提到:「工作再忙,回家後總能擠出15分鐘,這15分鐘內你需要專注的和孩子在一起,傾聽TA說的話和問你的問題,和TA一起討論 ,這樣,也好過在家裡的長時間「無效」陪伴。比如:在家裡,你總是做你自己的事,然後把他丟一邊,讓他自己玩自己的,他問你問題,你也都不回,或者敷衍他。這叫做用「質」彌補「量」 的不夠看似忙碌的爸爸們,你們懂了嗎?看媽媽們嫌棄的眼神!



  • 3.「親親抱抱就是愛」 類型:看似很愛孩子,喜歡和孩子親暱。但是又不顧孩子的反應。鬍子扎到孩子了,不知道!抱太緊,孩子不舒服,不知道!孩子大了,特別是女孩子,爸爸親吻女兒是要經過允許的,不知道!

「不懂邊界力的爸爸!你們一點都不懂我們女人的感受!」

  • 4.「任務完成,沒辦法再多」 類型: 下班回家,吃飯,休息,和媽媽一起幫寶寶洗個澡就完事兒了的爸爸也是不勝枚舉。讓他哄睡會兒孩子吧,一上去,孩子就哭,他就兩手一攤,不是我的錯,但是「我沒辦法,還是你來吧」 .不用想像,這時候的媽媽有多無奈,此處省略千字可能爭吵的描述……



  • 5. 「樊登、黃磊式好爸爸」 類型:提到樊登、和黃磊,尤其是聽說特別愛妻的黃磊老師,有多少媽媽們一邊心花怒放,一邊感嘆這是別人家「老公」!

說起樊登,大家一定不會陌生。是著名《樊登讀書會》的創始人、主講人。但說起育兒,他絕對是絕大部分不看不學「育兒書」的優秀「反例」。他在孩子出生前都開始關注育兒書,幾乎看遍了世面上所有買得到的育兒書,最後他教育出來的孩子都成了他講書的案例,最後的最後他憑藉「書」,建立了他的「黃金屋」。

當然,並不是希冀所有的爸爸都能讀萬卷書,我們希冀的是,在育兒這條道路上我們能一起反思、一起總結。用溫柔、耐心,用我們的愛共同養育好我們的孩子。

再說黃磊,當我們關注育兒的時候,我們就開始關注黃磊先生了。他不僅尊重孩子、教女有方,還是疼愛妻子的典範。在此不再敘述,別人的花前月下,良辰美景就留給別人吧。我們知道他們是值得學習的榜樣就夠了。

克魯普斯卡婭說:「對雙親來說,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言傳身教前,務必夫妻恩愛。

文章的最後,我還是要慶幸,不靠譜老公有千千萬萬種,但還好,像樊登、黃磊這樣的,雖然他們是別人家的老公,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存在的!所以,請我們的爸爸們……擼起袖子加油幹吧!

媽媽們!要是對自以為是的爸爸們吐槽不夠,嘿嘿,可以在評論裡繼續補 !

相關焦點

  • 看育兒書就只是喝雞湯?育兒書對孩子的教育到底有沒有用?
    :一是,育兒書就是灌雞湯,喝再多都沒用,專家們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就不信他們孩子不寫作業時能忍住不吼不管?也有說,老祖宗傳下來的教育理念,自然有道理,看育兒書還不如憑經驗。二是,與第一種自然是截然相反的態度,育兒書有用,你說沒用是你自己不會用。又或是,現在都0202年了,還信著經驗那一套呢?最後一種呢,就是中立派,認為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育兒書對有的孩子有用,有的沒用。
  • 「喪偶式育兒」,僅僅是爸爸們的錯嗎?
    ●什麼都不管的爸爸,經常被吐槽「光知道工作掙錢,從來不關心家裡」;●幫忙做點小事的爸爸,通常被抱怨「你怎麼這麼點小事都做不好」;●偶爾想表達自己看法的爸爸,接受的差不多都是指責:「你知道些什麼,孩子都是我在管……」從隱藏式爸爸到喪偶式爸爸再到詐屍式爸爸,爸爸們好像是一屆不如一屆......
  • 盤點爸爸們育兒路上那些讓人哭笑不得的梗,除了蹲廁所一無是處?
    要說起爸爸育兒,當然也有不少優秀的爸爸帶孩子帶的比媽媽還好,但這畢竟都是少數,我感覺全世界的爸爸版本都差不多,不管什麼時候找爸爸,爸爸永遠「在廁所」。其實當你看到了多數爸爸們是怎樣帶娃後,你可能寧願他們永遠在廁所,這樣至少不會讓你看的心驚膽戰,看下面這一組,我就想問問你們爺仨屁股疼嘛
  • 育兒書籍看了那麼多,還是教不好孩子?育兒從來不只是家長的事
    育兒書籍很多,有關於孩子成長的特殊時期,也有一些家長們很容易觸碰的誤區,更有大堆的反面案例告訴家長,如果家長的教育出現問題,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傷害?所以為了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長擔心孩子走入歧途,於是就按照書裡的方法進行教育。可是真的有用嗎?
  • 你的自以為是,會在那一刻,化為烏有
    而只有我關注的那些問題,才是宇宙人生的終極問題。 我的一個朋友至今認為,只有那些在成人文學裡不會有出息的人,才會去寫兒童文學;只有那些沒機會在學術上有所成就的人,才會成為兒童服務者。 很遺憾,我也曾經這樣認為。雖然,現在,四處以兒童服務者自居。 我曾經不明白,CS路易斯為什麼要寫《納尼亞傳奇》。
  • 家長讀育兒書,為什麼不能「只看故事」?
    為什麼這麼做,也沒深入思考過。直到一位網友提醒了我。一位網友看了一本育兒書,書上說:孩子的問題,不要忙著指責,可以先陳述事實或者自己的感受。孩子愁眉苦臉地回家,不要上去就問他:「你為什麼不高興?」或者指責:「整天拉著臉,給誰看呢!」而要描述他的感受:「你看上去心情不太好。」孩子丟亂扔垃圾,你可以說:「地上有垃圾,很不美觀。」按照書裡的案例,孩子會「不動聲色地把果皮扔進垃圾筐」。
  • 《micro:bit超好玩》——獻給爸爸們的編程育兒書
    助您一刻鐘化身創客奶爸  只要輸入網址打開在線編輯器,照著書中小項目「怦然心動」按圖索驥,即便爸爸和小朋友沒有什麼基礎,都可在一刻鐘內完成這個小物件。當您拿著micro:bit在孩子面前晃一晃,觸發屏幕閃爍愛心圖標時,相信孩子定會對你崇拜不已,說不定就此點燃了學習編程的興趣。
  • 育兒領域有很多媽媽,難道爸爸就不能育兒了麼?爸爸如何育兒?
    媽媽們一般心思比較細膩,但是也容易過度保護孩子,爸爸則會讓孩子感受到力量,感受到勇氣。這就是為什麼好多人會覺得只有媽媽帶出來的孩子比較「娘」,而只有爸爸帶出來的孩子則比較「野」。因為爸爸和媽媽的行為處事方式和思維方式都是不一樣的,孩子從不同的角色身上可以學到不同的技能,進而使自己的性格發育更加均衡,完善。
  • 隱形爸爸、單親式育兒、詐屍式育兒、爸爸去哪裡——爸爸的錯?
    家人對於孩子的重要性從"隱形爸爸"到"喪偶式育兒",家人陪伴孩子一直都是親子教育中很受矚目的話題。 曾經有一個媽媽陪著上高中的兒子去醫院看病,訴說孩子生病後,基本上都是自己照顧。還有很多對爸爸的其他指控,但所有的指控,背後都有一個共同點:爸爸去哪兒了?這或許就是很多家庭育兒的真實情況:媽媽們全身心陪伴孩子,付出很多時段和精力。
  • 我真不建議你看育兒書,原因有3點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那麼小一顆,柔弱可愛,爸爸媽媽們沉浸在新晉爹媽的快樂中,捧在手心裡都怕碎了,自然捨不得和他說話大聲一點;可等到小嬰兒長大一點,每天又哭又鬧,作天作地,你不理他,他還處處惹你找存在感,「仁慈」的父母們開始變得暴躁,對孩子沒耐心,有些甚至動不動吼罵孩子了。
  • 為什麼看了幾十本育兒書,還是教不好孩子?家長該醒悟了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為什麼我聽了這麼多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在育兒方面,很多家長也有類似的困惑。其實所有的育兒書都有一個假設前提,就是讀者與自己的孩子關係是好的。如果讀者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有問題,那這些方法幾乎都不會有用。很多時候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
  • 育兒的書看了那麼多,為什麼還是做不好一個全職奶爸?
    從知曉老婆懷孕的那一刻開始,我就在瘋狂的惡補育兒的知識,《孕期體重管理》《養育男孩》如《養育女孩》《輔食大全》一本本的書我倒是沒有少看,甚至還報名了產前的課程,拉著老婆一起去聽(主要是沒有男同胞單獨去的,我也還是不好意思,所以以老婆的名義報了名之後跟她一起去聽),自認為對於育兒這件事情已經胸有成竹了,但是當寶寶出生,雖然有些不好意思承認,仍然裝出一副非常淡定的樣子
  • 什麼書,讓我和毛豆三年反反覆覆一起看,越看越佩服?是育兒書,更是兒童繪本
    是什麼書,讓我覺得,家長們其實可以拋下市面上的育兒啟蒙書,看這套書就足夠作為家長的育兒教材了呢?什麼書,讓我買下這套書,和毛豆一讀就是三年半,也是毛豆幾年來最愛捧起來讀的書之一呢?三年半前毛豆4歲,我為他讀這套書;三年半後毛豆7歲,他樂此不疲地,每隔幾天就讀這套書給我聽。
  • 北書房 | 爸爸育兒,高手教你高招
    如果你孩子的爸爸在家裡是個甩手掌柜快給他看這本書育兒少了他可不行!編輯推薦★醫生爸爸給出的專業性的育兒指南。本書作者是一位三個孩子的爸爸,同時也是一位美國權威兒科專家。★新爸爸們的必備書。涵蓋嬰幼兒階段發育成長的基本知識,常見疾病的處理方法,以及親子間的有效交流,讓爸爸充分來應對孩子在孩童時代及至青春期以後的成長。
  • 好的育兒書,不會讓你越看越焦慮
    育兒是一個難題,在這個長假裡,你要不要給自己的「父母力」充充電?把那些增加焦慮的書扔掉,下面這些書會幫助你重新看待孩子,看待自己。做父母壓力山大,尤其是那些重視育兒之道的父母。寶寶還沒來敲你家門,你已經從網上抱回胎教書;寶寶睡在嬰兒床上時,你在看如何讓孩子從睡渣變睡神、如何製作出能長高長壯的輔食;上了幼兒園,你潛心學習各種不吼不罵教出好孩子的知識;娃上了小學,你的壓力更大了——這個媽媽送三個娃進了常青藤大學,那個爸爸培養孩子贏在起跑線……你說,家裡啥事沒有的時候是母慈子孝,一有點問題,一家人就雞飛狗跳。「愛孩子,好難!」
  • 看了那麼多育兒書,為什麼還是養不好孩子?
    兒女雙全,夫妻恩愛,但是,孫儷值得讓人稱讚的可不止這些,她的育兒方式也很值得人稱讚。孫儷在微博上曬出三張照片兒,並調侃沒有被女兒塗過指甲油的爸爸一定是個假爸爸。:她說:"那時候的育兒理念多是從小訓練獨立、延遲滿足、挫折教育,現在看全是胡扯!
  • 媽媽煩爸爸好,你被詐屍式育兒困擾過嗎?均衡育兒很重要
    文/可馨育兒有一個家庭的帶娃事件鬧到了一檔節目上。孩子的爸爸是個警察,事業上成功又忙碌。同時因為自己的成就而發明了自己的教育方式。而因為他的教育方式過於嚴厲。被媽媽投訴到了網上。然而,在孩子的內心,媽媽永遠是一個母老虎,爸爸們卻是一個老好人。這種從來不參與孩子教育,卻在關鍵時刻臨插一腳瞎指揮的行為,就被稱為詐屍式育兒。
  • 育兒書解決不了你的育兒問題.
    於是,很多家長會去看一些育兒書,學習一些育兒之道。但是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家長會發現,育兒書並沒有讓自己的育兒之路變得更輕鬆。而且,孩子的問題一個接著一個,家長漸漸感覺力不從心。讀了許多育兒書,孩子的問題依然是問題,懂得許多道理,依然當不好孩子他媽。多麼痛的領悟。
  • 「我的老公是個隱形人」——那些喪偶式育兒的媽媽們
    什麼叫做「喪偶式育兒?」喪偶式育兒指的是長期在家庭分工中不存在的一方,在中國普遍是爸爸們。爸爸們或多或少忙於工作而長期的不在家導致家庭角色中只有媽媽的存在,活生生新娘熬成了老娘。很多的媽媽,都對自己的丈夫有很多的怨言,埋怨他們不幫助她看孩子。為什麼會有喪偶式育兒的情況出現?社會快節奏,生存壓力太大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快,重複繁雜的工作被替代。現在社會競爭更加激烈,特別是25歲左右的年輕父母,本來就處於事業的上升期然後自己又生了寶寶。
  • 爸爸姓熊,給女兒取名很文雅,卻將女兒氣哭,網友:太自以為是
    圖文原創|張女子育兒:當好媽,帶好娃,娃娃愛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爸爸給女兒取了文雅的名字,大家都說好,卻忽略姓氏,最終成笑話相信大多數父母,在給孩子取名字的事情上,都會頭痛不已。不像以前的人,給孩子取一個難聽點的名字,這樣孩子好養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