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女人十八一朵花,到了四十豆腐渣。說明,衰老在女人身體上反映得最為明顯,因而追求美麗是女人們的夢想,可是年歲不饒人,時間不留駐,一過四十的女人們,不僅青春美麗的風姿逐漸消失,豐滿白嫩的皮膚也會慢慢變得粗糙起來,再多的美容方法與措施,也無法掩蓋她們往日的婀娜多姿與窈窕淑女之身軀。身體臃腫起來、眼睛也花了、抬手動足也不靈活了、往日的激情越來越低了,這一系列的表現都是陽虛所帶來的衰老過程……中國臺灣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在講《易經的智慧》時,談到人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他說是一種慢性的「失水過程」。這句話說得對,失水也是陽損的過程。因為依據《易經》陰陽思維方式,失水為陰分減少(形體),必然還有陽損(元氣)在先。因為陰陽一時一刻也不能分離,陰陽分離對於人來講就意味著死亡,而在陰陽之間,陽氣為主導。
陰陽就像是一家人一樣,戶主總是寫上男人的名字,這並不是說女人不重要,而是在夫妻之間都得有一個先為主導地位,這就像陰陽之間,陽在先、為主導一樣的意思。因此,衰老的開始,正是先從陽氣虛弱中進行的,但陽氣在人體中是無法看到的,就是一臺電腦,你不通電它就不能工作,而衰老的體徵表現在脫水上最為顯著,失水的內涵,其實是陽氣蒸騰氣化功能減弱所導致的。
所以說,在陰陽之間,火神派扶陽理念認識到陽為主導地位,正如中醫學養生與治病全書《黃帝內經》中所說的那樣:「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陽氣在天地間,就如天地間的太陽一樣,其不僅起主導地位,同時決定著人們壽命的長短,陽氣充足,則壽命就足夠地長,如陽氣不足,人的壽命就縮短。雖然說人體內65%左右都是由水構成的,但這個水中必須有火,人才有生命力,才能健康地活著,這就像是人體內的太陽一樣,把身體內的水加熱到36.5℃,並在人體內的血管中循環周流不息,生命才能正常進行,如果人體內沒有這個火在不停地燃燒的話,水就成為死水,一團死水就意味著死亡。
人體的衰老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是一個毫無痛苦、非常穩定的無自覺的進程。由於男女性別之間的差別,男女之間這種衰老過程,中醫古籍《黃帝內經》首篇《素問·上古天真論》中,就已經明確地指出,女子以七為周期,男子以八為周期。如描述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面焦,發始墜」,形容女子在35歲以後,面部的衰老就已經明顯開始了,而男子到「五八」時期才開始顯現衰老體徵。這就是《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所指出的,人體的衰老過程就是「七損八益」,而這個過程,火神派名家吳榮祖老中醫認為:七損八益就是一個生理的、自然的、陽氣的盛衰過程。如果你能知道七損八益這個道理,你就知道如果在一個人生周期過程,去把握住衰老的過程與進度。因為書中還說道:「年過四十,陰氣自半」(《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氣自半,提示人到了40歲,陰氣就佔上50%,同時也提示陽氣也只有50%了。所以說,吳榮祖老中醫認為,雖然陽氣的生理衰減是自然的事,但我們可以努力從各個方面使它衰減得慢點,保護得好點,要像呵護幼苗一樣保護我們的陽氣,身體就會健康一些,耳目就不會衰得過早,行動、思維都會相對衰得慢些,這我們完全是可以做到的。道家常說:我命在我不在天。講的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