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娟娟 通訊員 任麗瓊)6月24日下午,武漢生物工程學院馬弋鋒等36名提前返校的2020屆畢業生自發組團,清掃學校文化廣場、延安精神教育館、美術館屋頂花園等,在農果園、農耕家園等校內勞動育人平臺採摘黃瓜、西紅柿。
畢業生自發在學校國防教育園-靜思園軍事文化區參加拔草義務勞動。(通訊員 陳衝攝)
按照該校疫情防控要求,畢業生返校後在校內停留的時間較短。為什麼還抽空報名參加義務勞動?同學們給出了各自的答案:「在往屆,公益勞動是畢業生的最後一堂課,即便今年我們畢業受疫情影響很多環節都簡化或取消,但這堂課不能取消。」「我是一名黨員。」「在畢業典禮前,再為母校魅力校園建設貢獻力量,以此作為揮別母校的離別禮,也是大學最後一次勞動課,這件事很有意義。」……
畢業生分工協作,為錢學森廣場花壇除雜並打掃周邊衛生。(通訊員 陳衝攝)
馬弋鋒是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學生,大學期間,他修滿了勞動學分,「勞動習慣和『勞動光榮、勞動崇高、勞動偉大、勞動創造新時代』理念已經入腦入心。」提前返校後,他在線上發起了義務勞動的倡議,得到了來自各學院畢業生的響應。
當天下午,來自該校11個學院的36名畢業生嚴格遵循防控要求,以3至7人為小組分散到校園參加義務勞動。
管理學院和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的7名畢業生分工合作,女生清理花壇雜草,男生打掃廣場衛生,不到一小時就完成了勞動任務。「大學四年,我們積累了豐富的勞動經驗。」畢業生蘇陽勇即將入職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此刻,他難捨母校情,「找工作這段時間,我更加深刻明白母校將勞動教育融入日常的重要意義。」
畢業生打掃美術館屋頂花園。(通訊員 陳衝攝)
「大學四年,勞動教育始終伴隨著我們的學習生活。勞動實踐中,我明白幸福生活是靠雙手創造,是通過努力奮鬥得來的。」不久前,該校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食品科技學院畢業生餘文釗收到了上海師範大學催化專業的碩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品嘗著從農果園採摘下來的新鮮黃瓜,他感慨萬千:「四年裡,我們迎來了葡萄、毛豆、柑橘等無數次豐收,我們自種、自摘,在生活藝術樓共同烹飪『生院味道』。母校味道將成為我永鐫心底的記憶。」
畢業生餘文釗在農果園採摘西紅柿。(通訊員 韓明明攝)
據了解,2019年初,武漢生物工程學院獲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將「勞動育人」作為學校「三全育人」特色培育項目之一,在制度牽引、平臺搭橋、文化浸潤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深入學校教育教學及人才培養的方方面面,引導學生們在勞動中學會工作生活,體悟勞動與幸福人生的意義。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