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工程142班 鄭培曉
我聽風說,「既然選擇了考研,便只顧風雨兼程」;我聽雲說,「考研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就算殺出一條血路也不一定能成功」;我聽雨說,「不試試怎麼知道,萬一成功了呢?」;我聽雪說,「多工作三年相較考研的人多了三年的經驗積累,考研豈不白白可惜?」;我聽我自己的內心說,「我想考研,我要讀研,我拿考研做考驗!」孤身一人在冬日暖陽下穿梭於三點一線間,大學的盡頭依稀可見,我仿佛看到了我的大學長出了一條毛茸茸的「尾巴」,它的名字叫做「考研」,而我想要抓住它。
其實連我自己也恍惚,到底是什麼時候決定加入考研大軍,又是為什麼如此決然?也許是兒時對高學歷的信仰,亦或是對未考上理想大學的遺憾,又或許是現如今的專業趨勢使然。
我已然是一名大三學生,許多同學正處在最掙扎迷茫的階段,但是我已經決定抓住我大學那條風姿嫋娜的「尾巴」。為此,我諮詢過許多老師前輩、學長學姐以及與我同年級的學生,其中包括本專業的在讀研究生、未考取本專業的研究生的工作者、本專業的研究生畢業工作者,也不乏其他專業的研究生和工作者。其中,我聽見最多的聲音是「聽從自己的內心」。有人說,他耐不下性子更沒有勇氣重複高三的艱辛為考取研究生一搏;有的人說,他很遺憾沒有考取研究生,沒有為自己的人生放手一搏;也有的人說,讀研究生只能從事研究工作,這不是我的人生目標;甚至有人說,更高的學歷=更低的門檻,他只想找個工作安安穩穩的過生活;但是我只知道我的內心在跟我說,考研的過程是對自己能力的歷練,考研的艱辛是對自己精神的磨鍊,我想抓住我大學的「尾巴」,我一定能收穫一個明媚的藍天。
若想得到這世界最好的東西,先得讓這個世界看到最好的自己。至於怎樣把自己變成最好的人,每個人的人生追求不一樣方向必定不一樣,我只能鎖定自己的追求,抓住那條專屬於我的大學「尾巴」。那條尾巴名叫「考研」,我可以預見我接下來的生活也許是乏味的,但期間收穫的成長和歷練是不可估量的。現在我已經在複習考研英語的路上匍匐前進了,考研英語不同於英語四六級,其難度更甚,生詞更多,但是鑽研一本原本並不理解的書不是更能成長嗎?
身為紡織工程專業的學生,處在具有得天獨厚優勢的中國最大輕紡城所在地的紹興,就業已經存在零門檻的趨勢,本科與研究生在找工作上並沒有什麼差別,反而本科比研究生多了三年的工作經驗積累,更能在各項工作處理上得心應手、所向披靡。但是我的追求並非棲身於紹興,我想去更廣闊的天地馳騁,然而到達彼岸之前必然要經受與本科生不同的考驗才能獲得開啟另一扇門的鑰匙,這個考驗就是考研,這也是我大學的「尾巴」,我想緊緊抓住它。
前幾天遇見一個考研結束卻失敗的學姐,我本以為她會像大多數人一樣沒考上就直接從事工作,可是她卻問及我們班女生寢室有沒有空的床鋪位,因為她想再為研究生奮鬥一次。我很好奇原因,因為換做是我恐怕也會放棄,但是她卻說:「我很喜歡設計,我想為自己的人生再努力一次,為自己的理想不覺得辛苦」。往往經歷過高三挑燈夜讀的人們不想再為考研如此辛苦,可是沒有經歷過考研的人又怎麼能知道這番考驗之後自身的成長與歷練呢?在我看來,考研與讀研雖然花費了時間,但是賺取了更強的抗壓能力、更堅韌的心理素質、以及更明媚的自我追求。就像現在很流行的「間隔年」,我們用「考研間隔年」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後,再投身於工作,定能更專注、更認真、更事半功倍。
懶惰的人每天看到的都是夕陽灑進陽臺的晦暗,勤奮的人除了一天的朝朝暮暮還能看到明媚的未來。那是我追求的未來,通過考研這條道路追求的未來,我拿考研作帆,努力作漿,倘若我能緊緊抓住大學的「尾巴」,定能帶我馳騁天涯。都說青春是一抹明媚的憂傷,我只知道我的青春明媚且閃亮!
◆ ◆ ◆ ◆ ◆
作者|鄭培曉
編輯|林奕汛
全媒體中心|出品
新浪微博:@紹興文理學院團委
投稿郵箱:dradongflonFL@163.com
歡迎分享,期待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