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財經訊 在經歷了數年的不景氣後,美國企業最終開始再次增加招聘人數。但是,他們可能會發現很多勞動者對成為全職僱員不再感興趣。
根據MBO Partners公司最新發布的報告,獨立勞動者的人數在過去五年內增長12%,其中近80%為自己工作的人計劃繼續保持獨立狀態。七分之一的非獨立勞動者正在考慮從事自由職業。
接近80%的自由職業勞動者表示,為自己工作讓他們覺得更開心,主要歸因於給自己當老闆意味著有很大的靈活性。再加上,他們也能賺到體面的收入。超四分之一的獨立勞動者年收入至少在7.5萬美元。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的獨立勞動者規模攀升45%,至近300萬人。
眼下,美國多數自由職業者正積極地選擇成為獨立勞動者。技術的進步,讓這種轉變變得更容易。歐巴馬醫改計劃,讓獨立勞動者及其家人有可能獲得醫療保險。
另據td Ameritrade發布的報告,70%的個體經營者不會為了退休後的生活定期存錢。
據報導,全職和獨立勞動者的人數現在總計接近1800萬人,另外還有1250萬人從事的是兼職工作。獨立勞動者聲稱,他們覺得自由職業更可靠。
【延伸閱讀】《商業周刊》:美國人收入差距出現縮小勢頭
參考消息網4月24日報導據美國《商業周刊》網站4月22日報導,一個衡量收入不平衡程度的指標顯示,美國的貧富差距正在縮小,這遏制了十多年來貧富差距穩步擴大的趨勢。
摩根大通公司美國首席經濟學家麥可·費羅利說,在今年第一季度典型的一周裡,接近收入等級頂層的美國人——他們的周薪超過了90%同為勞動者的人——掙的錢是底層10%的人的5倍。費羅利的分析基於勞工部的數據。相對於2012年創紀錄的5.3倍有所下降。
2000年勞工部開始有這方面的記錄時,這一被稱為90比10比率的數字是4.4。勞工部的數字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在典型的一周裡,90%的全職工薪族的收入少於1893美元。底層十分之一的人的收入少於378美元。
費羅利說:「我們或許正處於轉折點。我們或許正眼看著收入不平衡加重的趨勢得到扭轉。證據是暫時的,但我們有理由相信,收入的不平衡會(在未來一到三年內)縮小。」
費羅利說,經濟形勢好轉、就業率上升是差距可能會進一步縮小的主要原因。美聯儲官員正試圖刺激增長,他們把注意力放在疲軟的就業市場上。在圍繞貝拉克·歐巴馬總統力主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的運動的全國性討論中,最高和最低收入間的差距也是討論重點。
(2014-04-24 10:15:53)
【延伸閱讀】民調顯示多數美國人對收入和財富分配現狀不滿
新華網華盛頓1月20日電(記者支林飛)美國蓋洛普公司20日公布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67%的美國人對收入和財富分配現狀表示不滿,僅有32%的人感到滿意。
這項在1月5日至8日進行的民調發現,對收入和財富分配現狀的不滿程度在美國各黨派人士中各有不同。在民主黨人中,75%的人表示不滿,24%的人感到滿意;在共和黨人中,54%的人表示不滿,45%的人感到滿意;在無黨派的獨立人士中,70%的人表示不滿,28%的人感到滿意。
但該民調同時顯示,仍有半數以上美國人(54%)對通過努力奮鬥取得成功的機會感到滿意,高於感到不滿意的人群比率(45%)。不過,這個滿意率遠遠低於2002年的77%和2007年的70%。
蓋洛普公司指出,美國總統歐巴馬已經意識到美國社會收入和分配不公現象的嚴重性,並在去年12月的一次講話中表示將把縮小收入差距作為剩餘任期中的一項優先工作。預計歐巴馬將在本月28日發表的年度國情諮文中,把推動這項工作作為一個重要內容。
(2014-01-21 05:12:12)
【延伸閱讀】美國人貧富收入差距創歷史新高
國際在線消息:據BBC中文網11日報導,最新稅收分析結果顯示,美國人口1%最富有者與剩餘99%人口之間的收入差距繼續加大,創下歷史新高。
美國最富有1%的人口2012年收入佔到全民年收入的五分之一,超過1927年的史上最高紀錄。
數字顯示,過去30年收入不平等程度在美國一直呈攀升態勢。
數字還顯示,在2012稅務年1%最富有美國人口的稅前年收入增長了近20%,而其餘99%的人口收入增長平均僅為1%。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政府在1929年經濟大危機之後曾經採取了一系列重大社會改革政策,使得社會收入分配不平等現象得到大大緩和; 然而,過去幾十年中,政府政策更加「偏向」最富有階層。
美國夢?
分析人士還指出,除非政府政策有較大調整,否則財富繼續向極少數人集中的趨勢難以扭轉。
二戰之後,只要勤勞肯幹的人都能有房、有車、有假期的安居樂業生活方式一度成為令世界羨慕的「美國夢」。
然而,在後金融危機的美國,「美國夢」正與絕大多數美國人距離越來越遠。
數據分析顯示,2007-09年的金融危機儘管對美國1%最富有者也有衝擊,但是隨後的股市強勁反彈和藍籌公司紅利激增都使得頂端1%美國人的個人財務狀況迅速扭虧為盈。
相反,依靠工資的所謂「工薪階層」以及社會底層人口的收入狀況卻因通脹和貨幣價值波動等因素持續縮水。
最富有1%美國人的平均家庭年收入超過39.4萬美元; 最富10%美國人的家庭年收入超過11.4萬美元。
(2013-09-11 08:20:25)
中新社休斯敦6月6日電 (記者 王歡)美國媒體6日刊文稱,由於來自中國和其他低薪國家的競爭,加上「金融危機」的餘波,美國人的工資水平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不僅僅是停滯不前,反而出現罕見的下降。
美國勞工統計局5日公布的經濟普查報告顯示,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間,除資訊業外,美國其他所有行業的平均周薪下降了1.1%。2013年第一季度,非農工人每小時工資下降了3.8%,這是勞工統計局1947年追蹤數據以來的最大季度跌幅。經濟普查歷史上,全美薪資水平僅出現過6次下降,其中4次發生在2009年以後。
據《密爾沃基哨兵報》報導,製造業的薪資壓力已有多年,部分企業的工資甚至趕不上通脹率。近來有跡象顯示,薪資疲軟現象已蔓延到管理層。國際管理諮詢公司Hay集團研究表明,從2001到2011年,企業高管的薪資增幅在中國是247%,南非241%,巴西181%,但美國只有38%,扣除通脹率後將更低。
美國並非唯一受到影響的發達經濟體。總部設在瑞士的國際勞工組織數據顯示,西歐、日本和美國的平均薪資在2008年和2011年出現二次探底。與此同時,中國的工資水平在過去十年間卻番了3倍,還帶動了巴西、秘魯和東歐等發展中國家的薪資上漲。
一些跨國公司認為,中國的薪資漲幅太高, 許多國際企業被迫到其他國家設廠,中非地區迅速成為新的前沿。中國公司最近斥資10億美元在南非建汽車廠;加拿大龐巴迪宇航公司在摩洛哥投資了2億美元的生產設施;雀巢公司在奈及利亞開設新廠。
原本在墨西哥和中國建有生產線的制鎖企業MasterLock公司2011年開始回流美國。此舉曾被視為美國新競爭力的象徵,在一年前還迎來了總統歐巴馬到廠參觀。
工會人士對中國的薪資上漲也感到高興,MasterLock的賓克(Mike Bink)表示,「中國的薪資上漲將使勞工成本與我們接近,如果加上貨運時間,我們的競爭優勢更強,對客戶更有吸引力。」
國際勞工組織高級經濟學家貝爾瑟(Patrick Belser)在最新的「全球工資報告」中警告,「國與國之間為追求價格優勢的『競次』行為,不顧一切地削弱對方的廉價勞動力,其結果只能落得自己國家的經濟萎縮。」(完)
中新網9月2日電 據美國媒體1日報導,美國收入不均衡現象在過去數十年間一直存在並日益加劇,但有跡象顯示,這一趨勢在歐巴馬政府期間加速惡化,其中一個衡量標準就是薪資中位數與平均薪資之間的關係。
薪資中位數是一個相對直接明了的概念,指的是所有人薪資數的中間值。而平均薪資則相對微妙,如果一個群體中少數人的收入出現飆升,但所有其他人的薪資水平維持不變,整個數集的平均值仍有可能顯著上升。因此,當平均薪資的增幅大於中位數時,意味著低收入者的薪資增長遠低於高薪人士。而這正是2009到2011年間發生的情況。
觀察收入不均加劇的一個方法是分析兩者間的比例關係。平均薪資與薪資中位數之比在小布希執政的2001到2008年間,以每年0.28個百分點的幅度增長。這個比例在2009到2011年間,即美國總統歐巴馬首任內時期,年增幅增加為1.14個百分點,這相當於前者的4倍左右。
至於為何出現如此快速的收入不均加劇現象,目前經濟學界還沒有定論。有人認為是經濟衰退所致,但事實上,經濟衰退通常更傾向於減小而不是增加收入差距。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卡茲認為,就業市場的疲軟持續性地影響著薪資的兩極化發展趨勢,同時,經濟受科技化和全球化的長期作用也對這一現象起著相當的影響。
此外,美國人在經濟困難時期節衣縮食造成的消費行為的減少,也加速了薪資差距的擴大。
雖然待2012年數據統計出爐後,結果仍有可能顯示薪資差距有所縮小,但卡茲表示這種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