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一輛由北京開往襄陽的綠皮火車上,一個女孩哭成了淚人,她哭著詢問過往的客人誰有手機,希望能借她一下,她想給家裡打個電話。
她沒有座位,只在兩節車廂的連接處傻站著,對著過往的乘客百般討好,甚至用跪拜大禮祈求著他們,最後終於有人伸出了援助之手,把手機借給了她。
她打完電話之後對著好心人一個勁兒地鞠躬,嘴裡不停地說著:謝謝您……看似喜笑顏開,實際上這時的她已經撕心裂肺。
這個女孩就是喜劇女神——賈玲
2001年,正在「中戲」上課的賈玲突然被老師叫出教室,告訴她:傳達室有個緊急電話讓她去接一下。
她馬上跑到傳達室拿起電話,此時的她心裡已然有了幾分不安。
電話那頭傳來姐姐賈丹抽泣的聲音:家裡出大事了,你趕快回來一趟,說完就掛了電話。
於是便有了文章開頭出現的那一幕,她想確認一下家裡到底出了什麼事。
她沒有打給姐姐,而是打給了親戚,從他們的口中得知,母親因為意外永遠的離開了她……
這一年,賈玲19歲,後來在她的採訪中有人問起此事,賈玲說:無論我有多成功,沒有母親的分享,我永遠也不會真正的快樂。
2016年,為了緬懷母親,賈玲自編自導自演的小品《你好,李煥英》在《喜劇總動員》的舞臺上亮相,這個根據她自身經歷改編的小品,以笑出場,以哭結束,尤其是結尾那一句:媽媽,我好想你!
沒有大開大合的表演,也沒有三翻四抖的包袱,有的只是真情實感,讓所有人感同身受,潸然淚下。
賈玲出生於湖北襄陽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雖然家裡不是大富大貴,但和睦的家庭氛圍讓賈玲從小被愛包圍,養成了「樂天派」的性格,小時候的她總是用各種搞怪來逗樂家人,看著他們臉上的笑容,小賈玲每次都開心不已。
因為居住在農場,周圍杳無人煙,賈玲其實沒有多少朋友,唯有姐姐是她成長路上最長情的陪伴,同樣也是她的藝術啟蒙老師。
12歲時,已經就職於襄陽電視臺得賈丹看出賈玲身上獨有的表演天賦,她勸父母送賈玲去讀藝術學院,但因為家裡的條件不允許,父母開始並不同意,最後在她的軟磨硬泡之下無可奈何,同意了她的想法。
同年,賈玲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武漢市藝術學院」。
18歲時,高中畢業的賈玲去報考「北京電影學院」意外落榜,她沒有回家,留在了北京,一邊打工一邊學習,想來年再戰。
恰好此時姐姐賈丹到北京進修,她告訴賈玲:如果想在藝術上有所成就,你一定要在北京紮根,主修播音主持的姐姐也與她一起備戰高考,想進入「中國傳媒大學」進修。
2001年,兩人同時考上大學,賈玲拿到了「中戲」的通知書,賈丹拿到了「中傳」的通知書。
但是藝術院校的學費高昂,父母在高興之餘卻是喜憂參半。
於是賈丹在百般無奈之下,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回到了單位上班,用自己的工資供賈玲讀完大學。
後來賈玲回憶說:如果沒有姐姐,她的一切都將是零,更無從談起所謂的成功,所以我一輩子都會感恩於她。
2001年,賈玲進入中戲喜劇班學習相聲表演,這其實不是她的本意,因為女孩學相聲天然就很吃虧,這是這門藝術的規律,事至如今我們來看,女相聲演員除了賈玲之外,好像也只有姬天語而已。之所以會去學相聲,其實只是一個烏龍而已。
那個時候賈玲沒有手機,填報專業的時候,她填的是老家的手機號碼。
當老師打來電話問她是進「喜劇班」還是「戲劇班」時,母親高興地說:戲劇班。但因為濃重的方言口音被老師聽成了「喜劇班」,從而導致賈玲無奈的選擇了喜劇表演。
不過上天總算沒有辜負這個善良的女孩,進入中戲學習相聲表演,她遇到了她的恩師馮鞏,這個亦師亦友的表演藝術家。
賈玲大學畢業後跟所有的北漂一樣,住著不到十平米的地下室,天天擠公交,吃著泡麵,到處找活幹。
她先後搭檔王彤和白凱南參加了各種相聲大賽,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成績並未給她帶來物質上的轉變,她還是過著清苦窘迫的「北漂」生活。
她的家人在老家給她找了一份公務員的工作,讓她回家工作,不要再這麼辛苦,但她卻說:我真的喜歡,你們不要在逼我了。
為此,她還特意找到恩師馮鞏出面,希望能說服家人讓她繼續留在北京。
馮鞏當即撥通了她家人的電話,告訴他們:如果賈玲在北京出不來,她的下半生我來負責。
得知賈玲日子清苦,有一年馮鞏帶著賈玲在外演出,即使是沒有利益的公益表演,他也會給賈玲一些報酬讓她能夠維持生活。
馮鞏一再的鼓勵賈玲:你一定能出來,你要站上春晚舞臺,讓所有人認識賈玲,你是最棒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0年,賈玲終於登上了她夢寐以求的春晚舞臺,與白凱南搭檔合作表演了相聲《大話捧逗》。
從來到北京到登上春晚舞臺,她走了整整十年!
賈玲當時心想這下我應該可以出來了吧,正在她想著自己的美夢時,現實又給了她一記響亮的耳光。
雖然上了春晚,讓觀眾認識了她,但是舞臺表演形式的限制,她的作品受到的關注並不多。
2012年,她再次站上春晚舞臺,觀眾也只是反響平平,看她的作品,卻不怎麼關注這個人。
後來,希望能夠突破的賈玲參加了《百變大咖秀》,她顛覆形象,為了能夠有好的喜劇效果,她開始增重,讓自己胖了起來,而這一胖就再也沒有了從前。
她先後在舞臺上模仿了數十位圈中明星,諸如火鳳、周曉鷗、劉歡等等。
他不顧形象,反串出演,在自嘲中尋找笑點,在自黑中找包袱,為的只是能博觀眾一笑。
我們看到了她在《歡樂喜劇人》當中肢體語言誇張,歡笑中帶著感動,有內涵,有主題的新式表演。
我們也看到了她在《王牌對王牌》當中,敢於自黑,於細微之處顯周到的善良本性。
用我們現在誇人的方法會說:這是一個智商情商雙高的女孩。
在包貝爾的婚禮上,眾人起鬨要把柳巖扔進遊泳池,是她及時站了出來,一句:有事衝我來,化解了現場尷尬。
節目中,她發現有的嘉賓不怎麼說話,她會特意幫他們找鏡頭,與他們聊天,和別人互動。
這一切都來自於她的善良和樂天派的性格,但並不意味著她沒有自己的情緒,只是她不願向別人展示自己脆弱的一面。
把快樂帶給別人,正如她在《喜劇人》上表演的節目一樣:我真的喜歡。
把悲傷留給自己,正如她自己所說:在舞臺上讓別人快樂的人,生活中必定是一個悲傷的人。
我們愛她那兩個深深的小酒窩,也愛她甜美可愛的笑容,還愛她不慕功利的真誠,更愛她推己及人的善良。
多年以後,我們都還會想起曾經的那個她,因為她說了一句:我給你們講個笑話,你們別哭了!
你們看她笑得多真誠,多可愛……
喜歡的朋友記得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