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能教練三天拿證 表演導師一周出師
少兒培訓教師不少是速成的
閉店前還在負責給幼兒洗澡,重開後就成了兒童遊泳教練;僅僅一周左右,就能考下兒童體適能教練、兒童情商指導師等證書,得以在培訓機構「大展拳腳」。暑假期間,伴隨疫情形勢向好,又一輪報班潮來襲。但當面對培訓老師的各種名頭、五花八門的「厲害」證件,消費者或許還應多個心眼。
兒童遊泳館
只宣傳水質不宣傳資質
傍晚6點,南三環附近一家商城內,三層一角的兒童遊泳館,時不時傳出一陣孩子的嬉笑聲。
遊泳館門前來來往往的顧客不多,但走進館內,還是能感受到熱烈的氣氛。一個水深約1.1米的兒童池中,站著兩名教練和三個孩子,最小的看上去只有3歲出頭。
見有人諮詢,店長態度非常積極,連忙帶著顧客走到最裡面的幼兒池旁。這裡的池子水深不足1米,一名女教練正託著一個不到兩歲的孩子在水中遊玩。「不用害怕啊,老師扶著呢。對!踢腿,踢腿……」
看著孩子活躍積極,來參觀的家長也起了興致,到店門口諮詢起課程價格。而一旁的老主顧仿佛看出了一點門道:「這教練不是原來給孩子洗澡的阿姨嗎?」
對於這名老主顧的疑問,另一位家長接上話茬:「就是原來的阿姨,態度挺好的,沒想到現在成教練了。」
據知情者透露,遊泳館原本有一名女教練,但去年年底離職了,這名「新教練」則是一直在此工作的「洗澡阿姨」。遊泳館在疫情嚴重期間閉店了一段時間,而重新開門後,她便搖身一變成了教練:「從感情上說,覺得人家態度挺好。但是不是這麼專業咱就不好講了。」
對於部分顧客的疑問,店面負責人並不避諱,坦承教練不是「科班出身」。轉行當教練,是因為在近期考取了相關資質。不過,當有消費者提出希望看看證件,該負責人表示不在店面,需要改天取回。而店面顯著位置除了懸掛營業執照外,也沒有其他幾名教練的相關資質。
「嗨,孩子遊泳麼,差不多得了,水乾淨最重要。」看著小孫子在池中逐浪,老徐時不時拿出手機拍照。帶孫子遊泳已經有大半年時間,他還沒有想過教練資質的問題。「姿勢教的對不對咱也不懂,培養愛好為主吧。孩子大點兒,我們就去正規場館了。」
隨後,記者又探訪了周邊幾家兒童遊泳館,發現店家普遍對教練的資質問題閃爍其詞,反倒著重宣傳店面的防疫手段、水質清潔等特色。雖然不強調教練資質,面對大一點孩子的諮詢時,店家往往還是會強調培訓成果。並承諾教會孩子仰泳、自由式等泳姿,在一些遊泳館中,也懸掛了孩子「學成」的照片。
零基礎拿證
很多培訓機構都在發證
近年來,幼兒市場的火爆催生了形形色色的細分項目,相關師資培訓也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而記者調查發現,毫無相關基礎的普通人在培訓後成為某個領域的「教師」,似乎要比想像中便利、容易得多。
令身體具有良好協調性、有效預防由於體弱引起的疾病、提高孩子記憶力和專注力、最終提高各方面身體素質……對於兒童「體適能訓練」,不少運動館給出類似描述。
如何成為一名體適能教練?記者搜索到北京一家排名靠前的培訓機構,接待老師表示,目前運動館引入「體適能」概念的年頭不長。「家長還是比較圖新鮮勁兒的,你學這個相對也好就業。」
記者表示,自己沒有健身基礎,也不掌握任何一項運動技能。「這你不用擔心,像各種球類、遊泳、跳繩等等屬於專項,體適能都不涉及。」對方介紹,體適能主要就是幫孩子「鍛鍊身體」,打好基礎再去學以後的運動專項。事實上,培訓課程除了體適能理論知識、教課方法,一堂課具體安排哪些環節等設計,更有如何談單、如何讓家長續課等營銷內容。
費用方面,面向3到6歲幼兒的體適能教練認證收費3600元,只需3天即可完成培訓。覆蓋範圍更廣的3到16歲體適能教練認證,則要花上10天時間,收費12000元。「課程結束後有考試,還會發放證書。不是交了錢就能過,但只要你認真學,把老師要求都做好,基本是沒問題的。」
證書的認可度如何?該老師坦言,體適能教練不是國家層面上認證的,而是一種市場化行為。「應該說各家培訓機構都在發自己的證,有的比較會『做文章』,跟某些部門聯合,看上去挺『牛』的,那你說這算權威嗎?我覺得你在館裡做,歸根結底老闆還是認個實在,那就是籤單,如果一天天籤不下來,老闆也不願意用你啊!」
培訓市場上,類似不強調「基礎」的還有兒童情商指導師、訓練師、指導顧問等。記者諮詢北京一家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指導老師發來一份「高級兒童情商指導顧問」課程介紹,並稱「線下的話是7天,收費3600元。線上課程2年有效,期間你可以反覆觀看,但我估計你不用看很久,最低售價2600元。9月份我們有一場線下考試,到時你來參加就可以」。
課程介紹中,總共列出兒童情商指導師應具備的專業素養、兒童情緒行為問題輔導、情商遊戲、活動設計等六大模塊。記者擔心內容太多,只看線上課抓不住重點,考試難以通過。指導老師稱,付費後會為培訓學員開通題庫。「考試內容都從題庫裡面出,應該不會有通不過的情況。學員可以得到由人社部教培中心頒發的證書,全國統一編號,能夠在官網進行查驗。」
記者發現,在人社部教育培訓網的「就業促進—家庭服務」欄目中,確有兒童情商指導顧問培訓項目,但證書只能表明學員接受過相關培訓,其含金量頗為有限。事實上,指導老師也明確表示,對學員的職業、學歷等均無要求。而目前的國家職業大典中,也沒有兒童情商指導師等相關職業。
機構經營者
考了證也沒底氣當老師
對外宣稱自己是「主持表演導師」的小雲(化名),經營著一家小型藝術培訓工作室,面向學齡前兒童開設主持、舞蹈等課程。去年她參加了一期由影視藝術聯盟開展的某師資培訓班,經過不到一周培訓,順利獲得了「教師資格證書」。
據小雲回憶,培訓內容包括天性解放、形體訓練、臺詞技巧、教學方法等項目,對此前從未經過相關系統訓練的她而言,算得上豐富多彩,也得以一窺表演圈的「感覺」。
儘管通過考核,擁有了「教師資格」的認證,小雲也從未想過在自己的工作室裡親自當老師。雖然證書由某國字頭測評中心頒發,並不是「山寨版本」,但在她看來,證書考取門檻和對學員要求並不高,拿到手也不能充分證明有了這個實力。
小雲坦言,自己並非藝考出身,除了會一門樂器,在戲劇、表演、舞蹈等方面算是一片空白。「我參加培訓包括考證,沒有感覺到難度很大或者非常專業、非常有門檻的環節。可以說只要性格放得開、狀態比較投入就能完成,我覺得你去學也能通過。」她表示,作為機構經營者,自己需要類似的證書在某些場合,例如與家長溝通交流中增加「認可度」,但實際授課中,還是會選擇科班出身的老師。
「我認識的學員裡就有想自己開班的,或者完全不是本專業,想考個證去找兼職的。」基於此,小雲更看重聘任老師的畢業院校、從業經歷等實質性資料。「畢竟很多培訓、比賽是怎麼回事兒咱也都知道,家長為孩子選擇藝術類這種標準相對難把握的培訓機構時,如果只圖孩子玩得高興就算了,否則也可以多問兩句老師的出身,別被琳琅滿目的證書、名頭所唬住。」(本報記者 魏婧 吳楠)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