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音頻平臺荔枝(NASDAQ:LIZI)正式對外公布上線了一款名叫「荔枝播客」的中文播客App產品。
荔枝播客內部人士透露,早在2020年底,荔枝播客App就已經在部分主播和用戶間進行了多輪內測,並不斷改良、升級,最終在新年第一天在各大應用市場正式發布「1.0」版本。
從官方披露的介紹上看,「荔枝播客是專注於音頻領域的荔枝公司打造的垂直類播客內容平臺,致力於為用戶提供海量的海內外精品播客內容、豐富的交流互動場景、以及純粹的播客收聽體驗。」上線當日,荔枝播客還聯合了洪晃、谷大白話等各領域名人大咖打造超級播客IP,致力於在站內打造更多元化的高品質播客內容。
作為中國領先的在線UGC音頻社區及音頻互動娛樂平臺,荔枝為何要單獨推出一款「純粹」的中文播客App呢?對此,業內資深人士認為,這符合荔枝一直專注音頻領域、服務播客內容創作和音頻消費的定位,「純粹」的中文播客App 可以讓喜歡此類音頻內容的人更好的聚集起來,「事實上,這也是海外播客產品的經驗,其形式和路徑都有章可循。」
可以說,「荔枝播客」的推出恰逢其時,這或許標誌著播客經濟在中國發展的下一步方向。
「給播客平臺減重」:輕量級、有趣,也有深度
荔枝播客的產品負責人表示,其產品的特點可簡要總結為:輕量級、純粹、便捷、互動新玩法。
打開荔枝播客,能很清楚地知道,這是一個視覺上輕鬆的App,界面簡潔,產品只分為「發現」、「訂閱」、「我的」三個功能模塊。
在發現頁裡,通過線性排列推出播客節目,用戶點擊後即可收聽相關內容。當然,用戶可以根據自身喜好,在「人文歷史」、「影視娛樂」、「故事與小說」等標籤內尋找心儀的播客帳號。「發現」頁還會根據用戶收聽歷史每日為其推薦三個新播客節目單集。這種簡潔有效的推薦方式,讓初次接觸播客又找不到好聽節目的用戶有了「選擇」的可能。
如果希望持續收聽該電臺的節目,關注收藏後,將會儲存在「訂閱」頁面裡的「喜歡」欄目,便於下次收聽。「荔枝播客」還增加了統計收聽時長這個功能,並設有專門的「付費訂閱管理」。
新推出的荔枝播客Slogan為「聽見新世界」。「我們希望播客的特點是內容選題新穎有趣,表達方式輕鬆隨心,充滿個人特色,在這種形式下聽眾往往能得到很多新奇的觀點,進行有趣的思維碰撞。」上述荔枝播客產品負責人表示。
對比市面上的包括荔枝App的音頻平臺,荔枝播客又具備怎麼樣的特性呢。
荔枝播客的推出,很好地借鑑了RSS訂閱模式,這是一款泛用型播客,而相對應的像荔枝App、蜻蜓FM等則是平臺型播客產品。
平臺型播客,顧名思義,播客製作者需要將內容上傳到平臺伺服器,然後經過審核和編輯發布後用戶方可收聽;在泛用型播客裡,用戶則可以直接和製作方建立端對端的訂閱關係。值得注意的是,荔枝播客繼續重視在內容安全、版權上的審核,領先的AI智能技術賦能播客創作與分發,也投入人工審核,確保播客內容的總體質量。
同時,以音頻社區見長的荔枝公司在新產品上還注重在互動上的建設,特意設置了熱門評論外顯、時間戳功能、聽友互動功能等,用戶沉浸在播客世界的同時能滿足社交需求。
荔枝播客本質是荔枝「回歸初心」的誠意之作
「做好的聲音內容、扶持主播一直是荔枝的初心。這次單獨推出荔枝播客App,也表明了荔枝公司管理層對中文播客市場的重視,並願意在未來投入更大的精力去深耕這塊領域。」一位接近荔枝高層的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據悉,在決定做這款產品時,荔枝創始人兼CEO賴奕龍在公司內部馬上建立了「荔枝播客上線準備會」,並將負責產品、技術、市場等8位相關負責人拉進群,每日匯報重要進展。
記者梳理荔枝公開資料,成立7年多來,自2013年推出第一款荔枝App以來,荔枝創建了一個充滿活力的音頻社區,鼓勵音頻內容的創建和分享。如今,荔枝已經成為了一個聲音的樂園,提供多樣的播客和音頻娛樂產品,包括音頻直播和各種交互式音頻產品,使用戶能夠獲得沉浸式的多樣化音頻娛樂體驗。現在,荔枝也正密集謀劃自己的多元商業模式,也密集與汽車廠家如小鵬、廣汽新能源、比亞迪等合作布局車載音頻,下沉Iot領域。
從最新披露的2020年第三季度的財報數據上看,荔枝的商業布局卓有成效。其月活躍用戶達到5620萬,累計上傳播客數量達到2.34億,Q3新增播客數量超過1900萬,月均互動總次數超過32億次,創下歷史新高。此外,荔枝也實現了上市後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口徑下的季度盈利。
一個做大做強,且不斷拓展邊界的荔枝,現在又重新「化繁為簡」,推出了一款專注播客的產品。
賴奕龍跟管理層內部提到的「回歸初心」來自於自己特殊的聲音經歷。實際上,梳理公開資料不難發現,從最初創業開始,賴奕龍並不把荔枝當作一門生意,而是想幫助人們展現自己的聲音才華。1997年,賴奕龍在電臺進行DJ工作,「有些人聲音好聽,也很有才華,就是沒有一個平臺給他們展示。那幾年,我看到太多有聲音才華和熱情的人無法獲得體制內主播的工作。1999年,我還組織了一場搖滾音樂會,這些經歷都讓我相信聲音是有溫度的,也是治癒的。」他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到與聲音的故事。
而在「回歸初心」的背後,荔枝播客的推出也體現了荔枝在探索中國新播客產品的努力。
荔枝播客不同於其他平臺的特點還在於,荔枝原有的獨家優質播客及評論也將導入「荔枝播客」,荔枝App原用戶的數據也將關聯到荔枝播客,讓用戶在體驗新款產品時降低替代成本,減輕用戶負擔。
截至上線當日,荔枝播客平臺上已有超百萬條節目、近20000檔播客.。
中文播客的下半場到了麼?
「播客在中國發展的下一步,其實是在進一步吸引更多在專業領域有建樹的人參與到節目創作之外,更應該借鑑海外播客的經驗,在節目的形式上有更多的探索。」有業內人士指出。
記者援引The Infinite Dial(長期觀察美國播客市場機構)的報告顯示,2歲以上美國人中,聽過播客的比例在今年進一步上升至55%,約合1.55億人,月度播客聽眾數歷史上首次突破一億大關,佔比為37%,同比增16%。在收聽時長及節目數量方面,美國播客聽眾平均每周收聽的時長為6小時39分鐘,再創新高。正是這種大好局面,讓Spotify幾乎是全情投入到了播客市場,並在美股市場一路走高。
而回到國內,中文播客長期以來的市場佔有率被短視頻等壓縮。一來這與國內網際網路快速轉向移動端愈發呈現中心化的狀態有關,早期的播客創作者更願意利用網際網路的開放特性,而不希望將內容與單一平臺進行綁定。二來播客作為內容創作,也同樣面臨著不少政策風險,保持小眾或許可以在一段時間降低風險,但在知名度上無疑又會大打折扣。
因此,過去像傳統的音頻平臺,如荔枝App、喜馬拉雅、網易雲音樂等平臺最多只是被播客創作者作為多個分發渠道之一。
但播客這個曾經小眾的行業,在2020年突然成了網際網路巨頭們爭先布局的新戰場。3月底,由即刻團隊出品的泛用型播客客戶端小宇宙App上架公測,並在12月與QQ音樂進行了深度合作;9月,有媒體爆出快手正在內測一款播客App「皮艇」,該產品已於11月正式上線。11月底,網易雲音樂上線全新版本,底部新增「播客」一級菜單,同時就播客推出了與歌單類似的「播單」功能。
「我認為(荔枝播客的推出)這是荔枝對大網際網路平臺及其他播客平臺的一種無聲回應。」長期觀察音頻行業人士表示。他認為,主流音樂平臺如QQ音樂、網易雲,加入了播客播單,並利用已有的流量導入用戶,企圖佔領到播客市場的一杯羹;小宇宙App等則進行了一些形式探索。「荔枝作為擁有匯聚直播、社交、播客內容等各大板塊的音頻App,這次推出專注中文播客的荔枝播客,也展示了荔枝在聲音領域持續的野心。」
中文播客的下半場怎麼打,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