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華人教會的過去、現在與將來(劉傳章)

2021-03-02 OC舉目

教會有無將來,就要看教會有無掌握時機,向湧來的人潮傳福音。

作者|劉傳章

上個世紀70年代初,我剛來美國,就聽到一位華人資深牧者說,再過20年北美的華人教會就不復存在了。50年後,說這句話的牧者早已回天家,北美華人教會的數目卻比那時增加了10倍以上。上帝的教會(不是指教堂)不會消失,會存在到基督再來,教會將要被提。

第一波

福音在北美(本文單指美國) 華人當中開始展開,是在上個世紀60年代,隨著大批的華人留學生來美深造,有許多學生(尤其是從臺灣與香港來的)在他們的僑居或居住地時,就已經信主,所以來到美國後,他們想要有聚會的地方。礙於語言和文化的適應問題,信主的留學生沒有去美國教會,他們開始了中文查經班。

這樣,在各大學幾乎都有查經班的成立。這些查經班,在70年代初到80年代,對當時的留學生來說,不啻就是他們屬靈的家。那時他們大多數都是靠獎學金過生活,對學業的研究非常認真,因為成績不好就不能繼續拿到獎學金。他們一方面要用功讀書,一方面因離鄉背井,孤單思鄉之情在所難免,所以禮拜五的查經班聚會對他們來說,是相聚的好時光,是一舉數得的好去處。

從福音的角度來說,70年代的查經班,確實帶領了不少學生信耶穌。當時初來留學的,個個都是精英,聰明、有思維、能言善道、所以查經班很多時候就成了辯論大會,許多不信的學生來聚會,是因為更願意爭辯所聽到的基督真道。這些爭辯沒有白費,不少學生從懷疑到信仰,經過思考、研究、辯論,最後都折服在福音的大能下,歸信了耶穌基督。數十年後,仍然看到他們在教會中熱心服事。

這個時期的福音工作相對來說,是收穫最大的一段時間。其中有幾個原因。第一是單純的環境。學生除了做研究還是做研究,他們的時間全用在實驗室。記得我早期在一間教會牧會,附近有三所大學。我時常安排一些家訪的事工,希望能借著家訪認識教會的成員。有一次要去看望一個同學,他說要我8點鐘去。我們8點鐘到了他家門口,他也剛好回來。原來為了我們的家訪,他從實驗室趕回來,等我們走了以後,他還要回去做實驗。

當時我們不了解他們的生活、工作狀況,會以自己的方法來作工。那次以後,我們不再按原有方式探訪學生,而是在每禮拜五查經班之前,做飯給來查經班的學生吃。這樣做的結果,學生願意來,福音容易傳,信主的人就多了。他們生活在一個單純的環境裡,禮拜五去到一個像家(也真是家)的地方,有飯吃也有福音聽,福音的大能就這樣漸漸進入人的心中。

所以,上個世紀70年代初開始,是福音在北美華人當中碩果纍纍的時期。當時華人的教會數目有限,除了在像紐約、舊金山、洛杉磯等大城有數間華人教會之外,其他中、小城市及大學城都沒有教會。到了80年代初,這些在作研究生時信了主的人,拿到了學位,許多人學有所成,業有所就,娶妻生子(女),信仰的傳承也有了必要。所以,在這個時期,許多查經班就轉型成立了教會,這是華人信徒的一大祝福。

一開始,教會的成立也面對著所謂的「創業維艱、守成不易」,教會總歸與查經班不一樣。要促成教會的成長、羊群的牧養、事工的推展,也就不再是一些熱心服事的信徒領導,以業餘的時間所能應付的差事了。因此,大批的牧者就從臺灣、香港及東南亞各處被請來牧會。北美華人教會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起來。

第二波

如果說港、臺、東南亞的留學生在美國歸主是第一波,那麼我們就不能不提留學生歸主的第二波。中國大陸在改革開放之後,陸續有留學生、交換學者,來美深造。深感人地生疏、語言不通、文化差異很大的華人留學生,就被邀請到教會來。起初,他們只想來看看,只是看看而已,因為他們還要回國。所以,信主的人幾乎沒有。

但是,上帝的作為奇妙,從50年代到80年代,海外基督徒為中國的福音之門開啟,禱告了足足30年,沒想到,上帝不是向裡開的門,而是向外開。80年代最後一年發生的歷史事件,震驚了世界,也使許多留學生可以留在美國,成為真正的「留美學生」。因著信仰的幻滅,許多人尋求真理而湧入教會。北美華人基督徒向大陸同胞傳福音的夢想實現了。因此,上個世紀的最後10年,成為福音收成的大好時機,千萬的留學生歸向基督。

大陸留學生歸主,與港臺留學生信主有所不同,但都看到神作為的奇妙。六、七十年代的港臺留學生,家境都比較艱難,沒有富二代。正所謂「窮則呼天」,除了讀書,沒有其他的物慾霸佔他們的心靈,所以是福音好土,上帝的道撒出去,立即開花結果。他們學成後,當教會成立時,就成了教會的中堅分子。所以到90年代,中國留學生、學者進入教會時,有兩點感到很希奇,第一是教會裡的人與他們以前所遇見的人不一樣,第二是為什麼這些高學歷的人也信耶穌?針對這一方面的好奇,許多教會舉辦「科學證道」特會,由那些信主的科學博士來作講員,打開了向無神論者傳福音的大門,信而歸主的人就多了。

北美華人教會一路走來,經歷了不同的轉變:由70、80年代查經班轉變成教會,到90年代以後,由以港、臺信徒為主的教會,轉變到今天大多數以大陸信徒為主的教會,上帝的手一直在引領。

這些轉變都不無難處或挑戰。80年代教會的成立,多數由有才幹的學人信徒起家,請來的牧者,才能或許不如信徒領袖,加上觀點與作事方法不同,因此,造成許多矛盾和分裂,許多教會都走過艱辛的路。進入90年代,因為大陸來的信主人數劇增,當時的教會對這些新的信徒,不知如何應對而產生適應的問題,就有人提倡「建立有大陸特色的中國教會」。但經過教會中一些兩岸三地的同工一起開會商討,根據聖經確定,教會不屬於國家、種族、地域,而屬於上帝。華人教會乃是因語言文化共通,從而最有效傳揚福音而立。這一概念的確立,使新信主的弟兄姊妹,進入已存在的教會,雙方雖要經過適應,但假以時日,也能高度地和平相處,共建神國。

另一面對的挑戰就是傳道人的傳承。如前所說,80年代的教會牧者多數是來自港、臺、東南亞,他們對華人教會的貢獻,功不可沒。這些早期的傳道人,都是抱著「開荒、火熱、吃苦」的心志,為主擺上,他們確實也吃了不少的苦——心靈的和經濟的。但他們現在都老了,要隱退了,有的已經退了。

歷史的借鑑就是要預備接班人。上帝在90年代大陸留學生的歸主浪潮中,揀選了不少有才華的精英,呼召他們走上全職事奉的路。有不少人已被上帝大大使用。但這樣的人為數還是甚少,供不應求。北美華人教會在90年代開始轉型,比如我去服事的教會,幾乎都是以大陸信徒為主,極少例外。聖經說,「戴維按上帝的旨意,服事了他那一世的人,就睡了。」(《徒》13:36小字) 這裡的意思是我們只能服事我們自己這一代的人。進一步引申,以大陸信徒為主的教會,需要有大陸背景的人來牧養,當然這不是絕對,而是相對的說法。

這一代的傳道人在哪裡?撒母耳不是不想培植下一代,可他的兒子們不爭氣。祭司是祖傳,傳道不是祖傳。摩西有約書亞,以利亞有以利沙,保羅有提摩太。他們並不是刻意地儲備接班人,但無論如何,福音要傳下去,上帝要興起祂合用的工人,來收割祂的莊稼。

用「有無將來」來談將來,是根據本文開始所引資深牧者的「預言」--「再過20年北美的華人教會就不復存在了」。那麼,北美華人教會有沒有前途?

五百年前宗教改革大復興的歐洲,已成了福音的荒土。美國教會的信徒人數已從2009年的77%,減少到2019年的65%,10年來信徒人數減少了12%,這個比例還一直在下降。再看美國如今力主多元,反基督教的情緒激昂,基督徒在不信的群體中大受攻擊,我們不禁要問,美國會變成像歐洲一樣的後基督教或無基督教的國家嗎?

從這一個角度來看,北美華人教會進入21世紀,教會成長的景色也大為改觀了。第一波建立了教會,第二波持續了教會的成長。今天教會所面對的是中國的官二代、富二代、獨生子女時代成長的小皇帝、小公主。他們什麼都擁有,就是無心為主,似乎是福音硬土。如何得到這一代是教會的策略關鍵所在。

早在90年代,已有人提出,華人教會若不向美生華人(ABC,American Born Chinese)傳福音,若不向大陸新移民、留學生傳福音,華人教會就沒有前途。因為這兩個族群的人口一直在增加。有人,才有傳福音的對象。教會有無將來,就要看教會有無掌握時機,向湧來的人潮傳福音。看美國的政治趨勢,應不會限制或停止移民,因此,中國人一直會來,教會要準備好迎接他們,才會有前途,才會有將來。 

註:本文是以美國為重點,未涉及加拿大。加拿大的華人教會起初多是以說粵語為主。97以後,因為香港的移民潮,教會人口大增。另一現象是90年代開始,幾乎每間粵語教會都有國語部,因為有許多大陸人信主。現今加拿大的華人教會,說粵語的人數在減少,因為沒有香港的移民,再加上已有的人老化。而來自大陸的移民潮雖有減緩,仍在持續。說普通話的教會和牧者人數愈來愈多。

本文作者為長輩牧者,忠心牧養教會數十年,也是北美華人教會變遷與傳承的見證人。現雖已退休,仍在各處繼續服事主。

相關焦點

  • 沉默的痛——北美華人教會英文事工的掙扎(董家驊)
    他從小在我聚會的華人教會長大,過去也積極參與英文堂的事工,但這兩年都沒再看到他,因為他改去參加一個亞裔美國人的教會。我問他,為何離開從小長大的華人教會?他說:「我有點累了。在華人教會,我一直被期待和教導要服事、服事、服事……從沒有喘息的機會。」幾個月前,英文堂聚會時,我見到了Brian。Brian在這間教會長大,上大學後就沒有再來聚會了。我問他為何離開?
  • 華人教會領袖李秀全、唐崇榮評趙鏞基案
    上周,韓國汝矣島純福音教會教會創辦人趙鏞基牧師因涉嫌瀆職和貪汙被法院判處3年有期徒刑1。該教會被稱為是全球最大的教會,因此該事件震驚了整個韓國,也震驚了華人教會。各地牧者對於此事亦有不同方面進行評論。華人教會兩位重要的領袖李秀全牧師、唐崇榮牧師亦對趙鏞基案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 改革宗神學與華人教會歷史素描2中國教會史(錄音+文字)
    澳洲也有澳洲的華人長老會,馬來西亞有馬來西亞的長老會,一些固有的,就是19世紀末留下來的長老宗宣教士帶來的努力,到了20世紀末就是一些傳統的長老會、公理宗、聯合教會等等,但是也有一些新的力量,比如唐崇榮、章力生、趙天恩等等。現在我們要來講1980年代後期,福音派的共識破裂和新福音派邁進。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華人加入教會?
    但華人信眾目前沒有具體的統計數字,因為信徒和慕道友的隊伍在不斷的擴大,網上的資料僅僅是估計而來,一位牧師對多維說:「教會的華人總數是個開放式不斷上升的增長趨勢,僅在十幾年前,想找到一個華人教會很不容易,而現在可以說是舉手之勞。」  僅新澤西華人聚居最多的中部地區,每個教堂就有幾百到幾千人不等。
  • 溫長老編錄|華人靈恩派教會排行榜前三甲
    靈恩派的本質是諾斯底主義的復興,也就是從一世紀就混入教會的諾斯底異端,被使徒和早期教父極力抵擋的異端用新紀元包裝後捲土重來。一百年來成了危害教會的禍首,他們傳播的是邪靈和巫術。靈恩派已經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屬靈邪惡勢力。對華人影響力最大的靈恩派機構前三名當屬下面幾位。
  • 《中國教會史》之 改革宗神學與華人教會歷史素描
    1955年的全美國基督教教協會做了一個調查,整個美國有華人教會不超過100間,幾十間而已,大概五六十間,現在是一千多,所以都是1970年代開始的,大部分都是1970年代後創始的,另外荷蘭的改革宗在印尼有宣教士,荷蘭的改革宗教會當然有華人,順便一提,衛理公會在印尼20世紀也有開拓教會,但是從中國1930年代發起的復興運動宋尚節、計志文他們,都會跑東南亞布道,所以華人華僑的可能在改革宗教會聚會,或者因為方言的緣故
  • 如何表達過去與現在和將來時態
    How to Express Wishes in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如何表達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時態The phrase "I wish/If only…" is the most common
  • 英語時態大總結的現在過去與將來
    02過去完成:I had worked in the company for 3 years by the end03現在完成:I have already seen the film.04現在進行:I am taking a shower.
  • 北美中華福音神學院獲ATS認證成為正式會員 打開華人更寬敞的神學...
    > 北美中華福音神學院今年6月成為美國加拿大神學院協會(Association of Theological Schools, 簡稱ATS)的正會員,獲得最高層次的七年期限,並且五項學科以及提供學位課程的外州教室獲得核淮。
  • 一年銷售額過億,北美華人圈的「飯糰外賣」是怎麼火起來的?
    在Simon Fraser University大學攻讀期間,吳樂平創立了外賣公司」飯糰「,專注於中餐、亞洲餐品外送,並在四年間迅速擴張,成為了北美最大、覆蓋面最廣的華人送餐app,2018年銷售額預計將達2200萬美元(約1.5億人民幣)。圍繞外賣業務,他希望通過這個剛需流量入口把觸角伸到華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 淺談線性照明的過去、現在及將來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線性照明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  線性照明出現之前,人們如何照亮長空間? 如果沒有線性燈具的話,要照亮長空間特別困難。在此之前,人們用大的工業白熾燈泡,用於家庭到工業環境,如倉庫和工廠,甚至是零售店。後來,出現一系列流明封裝和色溫,但基本技術保持不變。
  • 韓語過去現在將來時態詳解
    發音좋았어요 - 조아써요詞彙어제 昨天시내 市裡만나다 見面그리고 還有,然後차 茶,車마시다 喝-았/었 過去時制詞尾극장 劇場편지 信음악 音樂아주 非常공부 學習커피 咖啡물 水재미있다 有趣운동하다 運動주스 果汁語法1.았/었/였 過去時制 用於謂詞詞幹與詞尾之間
  • 忘記過去,珍惜現在,主宰將來
    忘記過去,珍惜現在,主宰將來。朋友阿敏是一個長得不高,長得也不精緻,笑起來也不甜的女孩子,她就是那種人群中的路人甲,而朋友小謝卻是那種皮膚白皙,有著一頭金髮,穿什麼衣服都百搭的女孩。阿敏直到自己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女孩子,但是她也知道自己也是一個人,也是有自己的價值的,所以她就是憑藉自己的努力去做事情,他最常說的一句話話就是「我不想那麼多,我就希望現在生活充實一點就行了。」她會每天都去餐廳兼職,每天都去教室裡面學習,獎學金都已經拿的不想再要了,每次她看到自己努力得到回報的時候,她都會說,真實越努力越幸運。
  • 29 英語語法·時態篇——一般時態(過去、現在、將來)
    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現在完成時、過去完成時、將來完成時、現在進行時、過去進行時、將來進行時、……(其他雜交時態)英語時態是很令人頭疼的一個部分,很難掌握,一是因為英語時態真的太多了,二是因為我們中文裡面沒有這個概念。但大家不要害怕,只要能抓住時態的本質差別,就很好理解,做題也不容易出錯。
  • 30 英語語法·時態篇——完成時(過去、現在、將來)
    如果你基礎還不錯,也可以作為查漏補缺的一種的方式哦~好了,開始我們今天的知識講解吧~Part1 一般時昨天幫大家建立了時態的概念,也講解了第一類時態——一般時(按時間分一般過去時、一般現在時、一般將來時)。
  • 掌握常用的動詞時態,過去將來時,現在進行時等
    1 過去將來時「should/would+原形動詞」,從過去的時間點看未來。過去將來時指的是立足於過去的時間看將來,多用於賓語從句中,上述一般將來時的表達法,除一般現在時外,其他幾種形式相應的過去式都可用來表示過去未來時間。下面的句子就分別用了一般將來時幾種表達法的相應的過去式,其用法與一般將來時相同。
  • 英語語法之過去,現在,將來進行時態的具體運用
    一.過去進行時:1.過去某刻正在發生的事 2.委婉客氣的請求1.why didn't you answer my phone call last night?將來會發生的: be going to do . 現在進行時表將來。the train is leaving in 10 minutes. 火車10分鐘就開了he is arriving very soon.
  • 31 英語語法·時態篇——進行時(過去、現在、將來)
    ……進行時,與一般時、完成時一樣,按時間維度細分為三種時態,過去進行時、現在進行時、將來進行時。過去進行時——表示過去的某個時刻,正在幹什麼。I was sleeping when you called me yesterday.
  • 不念過去,不負現在,不畏將來
    從進入大學到畢業,再到現在,轉眼就已經8年了,突然感覺自己有不少遺憾:遺憾自己高考填志願時選錯專業、遺憾自己沒有在大學期間換專業或修雙學位、遺憾自己沒有好好利用大學時間閱讀成長、遺憾自己沒有好好規劃自己的人生、遺憾自己做什麼事都半途而廢,最終沒有任何結果……再看現在,我已經27歲了。
  • 華人媽媽的感慨:日本的藝術教育教會了孩子,更教會了我
    比如畫畫,它要教會孩子的不是如何畫畫,而是通過畫畫來了解孩子的內心,從而培養其健康和完善的人格,激發孩子的創造思維。教會了孩子,更教會了我。」一位在日十餘年的華人媽媽,道出了她這些年來對日本幼兒藝術教育的感悟,同時也分享了當下非常時期裡,她繼續維持不讓孩子脫離藝術世界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