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百歲華裔作家黎錦揚去世 用英文寫作打入西方文壇

2020-12-12 環球網

綜合美國媒體報導,被譽為二戰後最早以中國人題材撰寫英語小說的華裔作家黎錦揚,當地時間11月8日在其洛杉磯的家中去世。據其生前有人透露,104歲高壽的黎錦揚是在睡夢中去世的。12月初將在洛杉磯舉辦追思會。

據美國《僑報》報導百餘年前,黎錦揚出生在湖南湘潭縣中路鋪鎮菱角村的黎氏大家族,其父是晚清貢生,是鄉間聞名的文人學士,國畫大師齊白石的摯友。受到良好家教影響,黎錦揚與其7個兄弟都具有堅忍不拔的毅力與高度的專注力,他們在學術、音樂、科學、教育等領域發揮了深遠的影響。為此,黎錦揚與7兄弟有湘潭「黎氏八駿」之稱。

黎錦揚是以英文寫作打入西方文壇的華裔作家,年輕時代他曾先後求學於山東大學和西南聯合大學。1940年黎錦揚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1944年赴美留學,畢業於耶魯大學。

1957年黎錦揚出版了《花鼓歌》,講述了中國文化與美國世俗的衝突與傳奇,新舊兩代人美國夢的生命悲歌。小說一出版即引起轟動,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一位好萊塢製片商,出5萬美元購買所有的版權,另一位百老匯製片人出3000美元購買舞臺劇版權。《花鼓歌》最後被Joseph Field, Rodgers和Hemmerstein三大名家編成歌劇,在紐約上演兩年,在英國上演將近一年,後來又拍成電影。曾獲得5項奧斯卡提名。

在美40餘年,他曾創作過《天之一角》等十餘部英文小說,及《旗袍姑娘》等中文著作。

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稱,黎錦揚最大遺憾是文藝華人太少。「我時常想,如果我當年在耶魯讀書的時候真因為英文不夠靈光轉學了,改行了,百老匯的舞臺劇、好萊塢的電影都不會有我的分了」,老先生曾表示,凡是有中國人的故事,自己就喜歡多看一點,可惜的是從前想要很長時間裡,中國人常常被描寫成弱小猥瑣齙牙懷裡藏著斧子,我們應該將中國人堂堂正正健康積極的形象展現給大家,不過他認為遺憾的是,現在學文藝做文藝的華人還是太少,「比如我的舞想要找華人演出,都不容易,因為大家都學醫學法律去了,最後只能用菲律賓人、印度人,有點遺憾」。

在親友們眼中,黎老先生的一生非常精採,就像他自己生前所說:一輩子幸運。

一生從事寫作的黎錦揚,晚年接受採訪時說,他一直堅持用筆寫作,寫作的時間最長時往往會達到六七個小時, 而且不寫完會感到不舒服。寫作能讓他的生活忙碌、充實,這是他長壽的秘訣之一。

相關焦點

  • 美百歲華裔作家黎錦揚去世 用英文寫作打入西方文壇
    美百歲華裔作家黎錦揚去世 用英文寫作打入西方文壇
  • 華裔作家的困惑:應該用中文,還是用英語寫作?
    用中文,還是用英語寫作?這是今日中國作家必須面對的選擇嗎?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引燃了世界對中國主題英語小說的巨大興趣,並使得多位以英語寫作的中國作家在海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比起絕大多數用中文寫作,再將作品交由譯者翻譯的作家們來說,少數英文原創作家由於可以理解的原因,得到了海外市場更多的承認。
  • 華裔作家外文寫作擴大中國影響力
    用中文,還是用英語寫作?這是今日中國作家必須面對的選擇嗎?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引燃了世界對中國主題英語小說的巨大興趣,並使得多位以英語寫作的中國作家在海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比起絕大多數用中文寫作,再將作品交由譯者翻譯的作家們來說,少數英文原創作家由於可以理解的原因,得到了海外市場更多的承認。  旅美女作家嚴歌苓在3月15日結束的香港國際文學節上說:「中國的經濟、市場,以及政治,在世界上扮演著如此重要的角色,因而幾乎無法對其文學視而不見。」
  • 旅美華裔作家:中國人不要再著迷諾貝爾獎了
    旅美華裔作家黃運特赴廣州講座 接受本報採訪表示日前,旅美華裔作家黃運特在中山大學連續舉行了三次大型講座,吸引數千讀者前往。用英文寫作的華裔代表黃運特,1969年3月出生於溫州蒼南宜山鎮,1987年以溫州地區外語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英語系。
  • 旅美華裔作家黃運特:中國人不要再神化諾貝爾獎
    旅美華裔作家黃運特赴廣州講座 接受本報採訪表示  日前,旅美華裔作家黃運特在中山大學連續舉行了三次大型講座,吸引數千讀者前往。用英文寫作的華裔代表  黃運特,1969年3月出生於溫州蒼南宜山鎮,1987年以溫州地區外語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英語系。1991年大學畢業時,黃運特獲得了公費出國名額,前往美國阿拉巴馬大學攻讀英語文學碩士,後在紐約水牛城(Buffalo)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後曾在哈佛大學任教多年,現任教於聖塔巴巴拉加州大學。
  • 徵服歐美文壇的80後華裔女作家《無聲告白》中文版面世
    消息一出,立刻激起中外媒體的好奇心:這位年輕的華裔作家是誰?為何出道作品即可獲此殊榮?美國讀者終於被中國故事給徵服了嗎?近日,這本萬眾矚目的小說中文版由讀客圖書首次引進出版。截至發稿,《無聲告白》已經在各大新書排行榜飆升至前5名。
  • 美媒憑「推論」指紐約華裔主計長助理用黑幫語言
    美媒憑「推論」指紐約華裔主計長助理用黑幫語言 2013年01月23日15:13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溫德姆·坎貝爾獎結果出爐,華裔作家李翊雲獲獎
    其中,在中國出生的華裔作家李翊雲獲獎。頒獎典禮將在今年9月的耶魯大學舉行的年度國際文學節上進行。溫德姆·坎貝爾獎是世界上獎金最豐厚的文學獎之一。該獎項旨在「喚起人們對文學領域的關注」,其豐厚的獎金的目的在於讓作家「專注於創作自己的作品,而不用考慮經濟問題」。該獎項每年會評出8位英文作家,其中包括2名小說家、2名非虛構作家、2名詩人和2名劇作家。
  • 紀念|黎錦揚:美國華人英文寫作開拓者,好萊塢的打油郎
    【編者按】11月8日,著名美籍華裔作家黎錦揚在美國洛杉磯去世,享年103歲。湖湘望族「黎氏八駿」的時代至此落幕。黎錦揚1915年出生於湖南湘潭。1941年畢業於西南聯大,1945年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修比較文學,1947年取得耶魯大學戲劇碩士學位。
  • 美國百歲華裔書法家紐約辦展 弘揚傳統藝術之美
    美國百歲華裔書法家紐約辦展 弘揚傳統藝術之美
  • 美國華裔作家哈金:用英文寫中國故事並蜚聲國際
    他1956年出生於中國東北,當過兵,29歲漂洋過海到了美國,獲得英美文學博士學位,他用簡單、有力量的英文寫作中國故事並蜚聲國際——他就是華裔美國作家哈金。   12月8日下午,哈金帶著自己的新書《自由生活》出現在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合辦的華語文學研討會上。《自由生活》是他用英文創作的第五部長篇小說。此外,他還出版過3本詩集和3本小說集。
  • 國文不及格不說,靠英文寫作在美根本無法謀生!
    這裡面提及的西方作家,分別是蕭伯納、赫胥黎、毛姆與勞倫斯。這幾位,如今許多英語專業人士讀起來,都常感畏難。張愛玲卻能於閨房之內,隨口道來,剖析毫芒,聊作男歡女愛調情增趣的用具,已能證實,她的英文功底是出類拔萃的吧!
  • 美媒:阿罕布拉市族裔多樣 華裔英語「最不流利」
    美媒:阿罕布拉市族裔多樣 華裔英語「最不流利」
  • 夏目漱石:明治文壇上的新江戶藝術的主流,當世無與匹者
    日本近代作家。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稱為「國民大作家」。他對東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詣,既是英文學者,又精擅俳句、漢詩和書法。寫作小說時他擅長運用對句、迭句、幽默的語言和新穎的形式。他對個人心理的精確細微的描寫開了後世私小說的風氣之先。他的門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龍之介也曾受他提攜。
  • 弘揚中華文化 華裔教授致力將中文著作譯成英文
    中新網2月6日電 放眼兩岸三地以及海外文壇,以中文從事創作的小說家、詩人、劇作家人數相當可觀,每年發表的新作堪稱汗牛充棟,其中不乏精品。但這些作品絕大多數不為讀者所知。在中譯英的部分,執教洛杉磯州大的年輕華裔教授劉軍功不可沒。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該中心估計,當今世界的翻譯書籍中有一半從英語翻成其它各國語言,但從各國語言譯成英文的只佔6%。中文雖然號稱全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但在兩岸三地以外,還是「知音難覓」,要改善這一狀況,唯有加強翻譯。
  • 曾與拜登爭總統提名,美媒:華裔楊安澤或任商務部長
    文章導語:曾與拜登爭總統提名,美媒:華裔楊安澤或任商務部長美國傳媒周五(20日)預測宣稱勝出美國總統選舉的拜登內閣名單,曾與他競逐民主黨黨內總統提名資格的美籍華裔企業家楊安澤(Andrew Yang)是商務部長可能人選。
  • 英文這般用詞,美媒別有用心?
    因此,我們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4月19日,美國司法部公布的「通俄門」調查報告(刪減版全文)裡多次用了「redacted (report)」一詞,而美國主流媒體報導時多用「censored (report)」。 redact與censor雖近如兄弟,但不是雙胞胎,二者有個關鍵區別:行為的意圖或者居心(intent)。
  • 美媒:美作家寫打油詩調侃中餐 被批種族歧視
    參考消息網4月9日報導 美媒稱,作家加爾文·特裡林(Calvin Trillin)的一首詩作發表在4月4日的《紐約客》(The New Yorker)上,詩中以一個憤怒的美國美食愛好者的聲音,描述了目前中餐菜式的多種多樣。不過,有些讀者覺得這首詩難以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