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剛剛從衡水中學畢業的學生,現身說法談了一下親身經歷的衡中教育,或許,能夠讓您更全面地了解衡中。
壹/
對于衡中三年的生活,我最贊同師兄師姐的一句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最有發言權的,還是在裡面生活了三年的我們。畢竟,「喝水」的是我們自己,而不是家長,更不是僅僅在衡中參觀過幾小時,或者僅僅從網上看到過關于衡中報導的人。
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同樣是衡中學生,對衡中的感受也是完全不一樣的,比如學霸和學渣,本土學生和外地學生,復讀生和應屆生,感覺上會有差異,甚至差異巨大。
因此,我也只能代表我自己,一位成績既非學霸亦非學渣,來自外地並順利參加完高考的衡中畢業生。
三年前,我來到衡中。在我們當地最好的那所初中,我的成績始終保持在前五名的樣子。說實話,來之前我是信心滿滿。
但進入衡中後才知道,同學們大多數和我一樣,甚至更優秀。最牛的同學,在初中畢業那個暑假,就已經開始自學大學的課程。
我們這些外地生和本地的優秀學生一起,被平均分成了12個實驗班。而實驗班的學生是動態的,每一次分班,成績差的同學都會被淘汰出去進入普通班,普通班的高分學生則會補充進來。
競爭,從一開始就異常殘酷。
對我而言,第一個打擊是學習成績。
衡中的考試多,天天有小測,每周有周測,每月有調研考試,周測以上的考試都會全年級排名。
一輪又一輪的考試之後,我不得不面臨這樣一個現實:成績處於中下遊。
你也許永遠不能理解,做卷子做到想吐卻仍要繼續的無奈,在宿舍鋪上抽泣後卻仍要擠出一副笑臉的堅持。這些在衡中,是再平常不過的存在。
在這樣的環境裡,衡中所謂嚴格的管理制度,很容易得到執行。
記得高一的時候,中午十二點開飯,十二點四十必須要躺到宿舍的床上。在這段時間裡,要完成從教室到餐廳,買飯,吃飯,回宿舍這一系列過程,時間已不寬鬆。
但班主任要求我們班要十二點十分才可以出教室,而同學們則主動又推後了十分鐘。十二點二十之前,沒有一個人走。
當然,這樣做的並不是我們一個班。你可以想像,從教室出來之後,那必然是一路小跑,到餐廳狼吞虎咽。這恐怕也是外界傳言我們一頓飯只有5分鐘時間的由來。
而衡中時間的一個科學之處在於,無論你的學習安排多麼緊,都要保證每天8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這使得我們有充足的精力和體力去完成繁重的學習任務。
我的心中也常常質疑,班主任老師對晚到位、早離開教室的窮追猛打究竟有沒有意義,但今年的高考,全校公認的到位大神最終奪得省文科狀元,或許是一個回答。
我受到的另一個打擊是老師的忽視。
來到衡中,猛然從「小池塘裡的大魚」變成了「大池塘裡的小魚」,一下子沒有了老師的寵愛,那種落差心理上真的難以適應。
夜深人靜的時候,我曾無數次想過,真的想回到我家鄉的小縣城,去做我的學霸。
但我知道,來到衡中,只不過是把高考競爭提前了而已,我遲早要和全省優秀的學生一起比成績。在本地的中學當一個所謂的學霸,只能是麻醉自己三年罷了,到高考的那一刻,還會露餡。
所以,縱然有再多的委屈與不滿,我都一直在咬牙堅持,或者說,我們。當我看到有同學拄著拐杖艱難行走,有同學同時吃幾種藥還堅持上課,有同學剛做完手術又重回戰場時,自己也沒有理由可以放棄。
當然,我們不是機器,我們也會苦中作樂。
完全封閉的學習,幾乎讓我們與世隔絕。但我們會利用班裡的新聞時間,利用餐廳裡的電視,利用上課開機時電腦屏幕右下角一閃而過的新聞推薦,獲取各種信息。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平均年齡僅27歲的老師們也會不時滲透點新鮮事,他們會給你演示反手摸肚臍的實驗,會給你講花千骨和歡樂頌,會在講課時蹦出一兩句流行歌詞,為我們枯燥的生活注入了一些活潑的氣息。
每次回家周的十幾個小時,在完成繁重的作業之餘,也會上網,看電視,聊天……於是,最流行的歌我們也會唱,社會上最新的新聞我們也都知道。這可以說是個高效率的奇蹟。
至於在晚上熄燈之後,縱使查到之後會叫家長甚至回家反思,校長所言的「臥談趣事」也從沒有斷過,談談人生,談談理想,也談談班裡的女同學……
三年,很快。
苦也罷,累也罷,愛也罷,恨也罷,終于堅持了三年。
三年中,陪伴我們同甘共苦的,還有我們的老師。每天早操,都會看到班主任比我們到位得更早,而60多歲的校長,也要天天和同學們一起出操。
在衡中,永遠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整個學校,都在以同樣的速度一起運轉。
當我們期待的高考來臨,我們竟然心如止水。同學間流行的一句話就是:「這真的是高考嗎?」嚴格的訓練,已經讓我們覺得高考和平時無異。
有家長祝福說,願你們合上筆蓋的剎那,有著俠客收劍入鞘的驕傲。
但說實話,在6月8日晚上,在衡水那個熟悉的賓館,我沒有任何驕傲與快感,而是感覺到茫然無措。
三年來第一次沒有了作業,第二天不用早起,竟然不知道該做什麼,就像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小子,一下子繼承到了一大筆財產,身份一時根本轉換不過來。那天半夜,突然醒來的我,一直嘟囔著x軸與y軸的關係。
23日凌晨,我查詢到了自己的高考成績。沒有期望中的超常發揮,收穫了一個在實驗班團隊裡普普通通的分數。
但在我們這個小縣,這個分數已經超過了縣裡的狀元,驗證了衡中的學渣也是其他地方的學霸這個傳言。
在報考志願階段,我再一次感覺到了身為衡中人的自豪。幾乎每一所知名高校,都有衡中往屆學生建立的QQ群,學長無私地為學弟學妹提供幫助。衡中學生的凝聚力,真的無與倫比。
在衡中,有一個招生段子說,一個大款不惜花巨資讓孩子來上衡中。有人問,以你孩子的成績,即使上衡中也考不上清北。他回答說,我知道孩子考不上清北,但我的孩子會和那麼多名校的孩子是同學啊!
衡中,確實給了我們更廣的視野,更大的平臺,更多的人脈,這也讓我對未來充滿信心。
當然,如果你有一個有錢或當官的爹,對此可以完全無視。但對一個普通人家的孩子來講,這確實是一筆在其他地方積累不到的財富。
衡中三年,更像是在攀登珠峰,爬的過程中你會遇到太多困難,甚至心裡會打退堂鼓,懷念大本營裡的舒適與溫暖。
但當你爬上了峰頂,卻會充滿自豪,激情滿懷。因為,你經受了半途而廢者體驗不到的磨礪,看到了沒有攀爬者不能看到的景色。
三年,100多次周測,48次大型考試,每年2萬多張卷子,連起來可繞地球四圈,得來的是一次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雖然,高考不是我們奮鬥的終點,但至少,好的成績可以讓我們擁有一個好的起點。
衡中並不完美,但她是我的母校,我把最好的青春留在了那裡,和一群全省最優秀的精英共同競爭,共同奮鬥。
衡中的不完美,只是不完美的高考體制下最完美的產物。
對衡中,我們曾經無數次抱怨和不滿,但面對那些「黑」衡中的聲音,我們仍然會勇敢站出來反駁。正如那句流傳甚廣的話:「母校就是你在心裡罵了無數次卻又不許別人罵的地方。」
這三年,我最大的收穫只有四個字:努力、無悔。
最後,借用衡中「著名」畢業生胡小鵠的一句話結尾:「無悔夢歸處,只恨太匆匆。」
相關文章
教師的惡語是灼燙孩子心靈的烙鐵
孩子,跳樓永遠不是人生的選項
「1000名高考狀元沒有一位行業領袖」是個假新聞
衡水中學成功的秘訣並非軍事化管理
聲明:本公眾號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朋友圈。任何公共平臺(包括微信公眾號、商業網站、傳統媒體等)轉載需聯繫作者授權並支付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