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上的損耗件有很多,需要根據使用時間或行駛裡程進行更換,但多數損耗件我們都比較熟悉,像剎車片、火花塞、輪胎等等,更換周期自然也了如指掌。但對於減震器的保養,多數人卻知之甚少,其實,減震器和這些損耗件類似,也有使用壽命。像減震頂膠和其他橡膠件一樣,也會老化;而減震杆用久了,也會出現松曠,產生異響。
減震器的使用壽命雖長,但終究也會有老化的一天,老化就需要更換。但不得不承認,對於我們,多數減震器的更換,都是因為漏油,這是因為漏油觀察起來最直觀,最易發現。而實際上減震器老化和損壞的故障形式還是有很多的,其中行駛中底盤異響和抖動就是其中之一。減震器老化(故障)造成的異響主要有2個特點,一是多發生於不平路面上,在不平的路面車身晃動嚴重,正是晃動而產生的異響;二是減震器故障造成的抖動可能在某一速度下突然出現,例如汽車跑到80KM/h時突然出現了車身抖動,整個車都在抖,抖動直接產生了異響。
其實除了漏油,其他從外觀難以發現減震器是否存在問題,只有把減震器拆下來,通過檢查後才能發現問題。那麼,減震器用多久需要更換呢?
不同於防凍液、機油、火花塞等有明確的更換周期,減震器多久更換,眾說紛紜,並沒有統一的說法。針對減震器的老化,多有2種觀點,一種觀點是不壞不用管,如沒漏油、沒異響、彈性正常且未出現形變,就不用換;另一種觀點是減震器預防性更換,一般建議每10萬公裡就換一次,目的在於保持車輛行駛的舒適性,如同輪胎這種車用橡膠件一樣,為安全和舒適而預防性更換。
實際上,這2種觀點無論採用哪一種,都無可厚非,減震器和車輛舒適性息息相關關,提前預防性更換可保持汽車行駛的舒適性能。而減震器損壞並不會像發電機皮帶斷裂那樣引起汽車拋錨,所以「減震器不壞不換「這種觀點也不算錯。但這裡要注意的是減震器的損壞形式有多種,有些故障形式是較難發現的,如減震器發熱,如果發熱嚴重了那就必須換了。其實底盤異響往往也較難發現,因為減震器故障造成的異響,往往在不平路面或某一時速以上才會出現,如時速達到80km/h時突然出現的底盤異響,這多半和減震器有關。但低於此時速,異響卻不一定存在,這個不像變形、滲油這麼容易觀察,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此外,當汽車過減震帶,感覺只有彈簧的支撐而沒有減震的支撐;或者在剎車時車身有明顯的晃動;再或者汽車行駛在凹凸不平的路面時舒適性大為降低,這都是減震器需要更換的考慮因素,因為凡是底盤舒適性的改變,都可能和減震器相關。
考慮到減震器有使用壽命,而且更換周期並沒有嚴格的規定,對於老車,應該定期檢查一下,或者留意汽車在某一速度時的異響(噪音),而更換減震器一定要換質量有保障的正品減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