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趣事兒多,經常在網上看到,這個寶媽帶著自己的孩子去哪兒玩了,某位寶爸又給自己的孩子找了怎樣的好學校,獲得了怎樣的好成績,開始了怎樣美好的興趣學習。最近,一孩子上學的事情「火」了。
案例:
小寶(化名)今年6歲了,已經在上幼兒園,周邊同年齡的孩子也都是這個時間上下開始上的學。平常都是寶寶自己的父母自己接送的,但是這天不巧,孩子的爸媽臨時有事,沒有辦法,孩子不可能自己去學校呀,於是,孩子的父母找到了小舅子,麻煩孩子的舅舅幫忙送。
讓舅舅送小外甥去幼兒園沒問題,可是這一送,問題就出現了。兩人到了幼兒園,舅舅把孩子安頓好,書包一切的整理好後,便打算走了,興許是舅舅後面還有事,沒聽孩子說什麼,就急急忙忙的把孩子送了進去。
尷尬的是,小外甥一直在說:「這不是我的幼兒園!」但是舅舅去一句都沒有聽進去,小外甥好心提醒舅舅說這不是他的幼兒園,舅舅以為孩子不好好上學就說:「你快進去吧。」就這麼稀裡糊塗的進了幼兒園,到了快上課的時候孩子才被發現確實不是這個學校。面對忙於工作的家長,這樣的結局真是讓人心疼又無奈。
孩子不願上學,有可能是這5點導致的!
上學恐懼症孩子們一到開學季,就容易出現各種問題。遇到不喜歡的老師,孩子們覺得心裡過意不去,要麼不上課,要麼不上學;和同學遇到了一些問題,有的時候玩一玩就過去了,可是每逢開學的時候,和朋友間的矛盾就會被放大,直接導致孩子不想上學。
事實上,我們所說的上學恐懼症,指的就是這些外界因素,導致孩子不喜歡上學,甚至不想上學的情況。之所以沒有用「厭學」一詞,便是要強調其中,孩子心理上的排斥情況。
處於眷戀期嬰幼兒時期,孩子的眷戀期表現明顯,而家長們也比較容易發現,更能包容。孩子的「認生」行為,就是眷戀的一種表現,我們常會遇到,有的孩子別人誰一碰就哭,尤其是陌生人,非得挨著自己的爸爸媽媽不可,這是孩子眷戀期內最明顯的特徵。
介於幼兒園等已經上學的孩子,我們經常會用年齡來衡量一個孩子的情況,正是因為如此,孩子的心理發展也容易被年齡所掩蓋,使得家長們忽略了孩子的「眷戀期」。
受到了欺負記得弟妹的孩子就曾經逃學過,原因是自己班有個女同學特別橫,上廁所的時候故意擠著她,讓她摔入了泥土裡。後來,她們又多次在這孩子的身後用黑色水筆寫字、劃線等,導致弟妹每次都要花好大功夫整理,問孩子為什麼,孩子什麼也不說。
終於,在弟妹把孩子送去學校後,孩子不聲不響的自己走出了學校,說是要回家拿課本,實際上是自己躲了起來。
孩子不想去學校無非是沒有歸屬感,覺得自己在學校裡不開心,甚至是沒有價值,所有這種情況下,孩子們很可能是在學校受欺負了。
對學習不自信現在的孩子大多有才,可是無才的孩子也同樣存在。成年人面臨著各種競爭,奈何,這些孩子們從小就面對著許多方面的壓力和競爭。別的不說,光「學習」就非常的多,除了正經的課堂學習,幾乎一個班的孩子,有一般都是在外面上了興趣班的,攀比和競爭由此而來。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難免會對自己失去自信,也對學習失去信心。
內心不喜歡學校的環境電影《少年的你》講述的是傳統高考背景下,一批高中生的掙扎。它再現了很多學校的現狀,一條條熱血沸騰的橫幅,一句句高昂的口號;走廊密封著的柵欄,教室裡堆滿了的書,這些學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度過了3年,甚至是4年,5年,6年。
如此高壓的環境別說孩子了,就算是我們也不一定受得了,富士康員工跳樓的事情仍歷歷在目,一件件一樁樁都在警醒著我們:壓力可能會變成動力,但是也可能會轉化成壓死一個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所以有的孩子會不喜歡去學校,並不是因為自身做的多麼不好,學校的人對自己的態度多麼惡劣,也可能是因為孩子受不了這樣的環境,不喜歡這樣的學習環境。
當孩子不想上學時,家長應該先做好這3點!
1、尋找問題所在
尋找問題所在,找到孩子不想上學真正的原因,是解決孩子「上學恐懼症」的第一方法。
2、和孩子的班主任溝通
孩子剛上學的時候會出現不想去學校的情況,這很正常,畢竟一直都待在自己的父母身邊,突然有一天要和其他陌生人相處一天,難免會感覺到不安。可是孩子的適應能力是非常好的,一顆糖果就能讓他們交朋友。而孩子有了不想去學校的苗頭,我們應該和孩子的班主任聯繫,了解是否有特殊的事情發生。
3、試著和孩子聊聊
大多數孩子心裡父母是最大的依靠,當他們出現不安、發生不愉快的事情,大多願意和父母交流,尋求幫助和安慰。那麼,家長們不妨和孩子聊聊天,舒緩孩子緊張壓抑的心情,和孩子一起面對心裡的惶恐。
在這裡提醒大家,孩子上學需要很多準備,其中心理工作是最難兼顧的,家長們要上心了。
關於這個話題,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討論。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