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整個2020年,在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的引導下,一個關鍵詞在新一代技術中勢如破竹,以一種傲然的姿態出現在人們的眼中,那就是「雲原生」。幾乎所有雲廠商新發布的雲計算產品上都會貼有「雲原生」這麼一個標籤。
在IDC行業積極上雲、全面提高效率的今天,雲原生開闢了IDC嶄新的航線,為各大IDC廠商指引了一個生動的發展方向。
首先要了解一個知識,那就是雲原生的概念。
根據云原生計算基金會(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CNCF)對雲原生的定義,雲原生技術泛指一系列技術的統稱。
通過雲原生技術能夠構建更易於彈性擴展的應用程式,有利於各組織在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等新型動態環境中,構建和運行可彈性擴展的應用。
雲原生的代表技術包括容器、服務網絡、微服務、不可變基礎設施和聲明式API。這些技術能夠構建容錯性好、易於管理和便於觀察的鬆耦合系統。結合可靠的自動化手段,雲原生技術使工程師能夠輕鬆地對系統作出頻繁和可預測的重大變更。雲原生計算基金會(CNCF)致力於培育和維護一個廠商中立的開源生態系統,來推廣雲原生技術,通過將最前沿的模式民主化,讓這些創新為大眾所用。
CNCF創始於2015年,目的是推廣孵化標準化雲原生相關技術,最初只有十幾家創始人,包括Red Hat、谷歌,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已有超過三百家囊括國內外的會員,包括亞馬遜、微軟、阿里巴巴、蘋果等,發展十分迅速。
CNCF設計了一個技術全景圖,收集了雲原生涉及到的很多技術領域,每一個技術都有相應的工具框架平臺,幫助企業落實具體的技術。
雲原生到底可以為企業帶來怎樣的收益?
對於開發團隊而言,雲原生的應用一方面可以更敏捷和高質量的應用交付(比如通過容器技術獲得更優質的開發資源和開發環境,開發出來的應用更容易被開發團隊部署和管理),另一方面能夠更簡單和高效的應用管理;對於IDC業務來說,雲原生可以更快速地響應業務需求,也能夠為用戶帶來更優質更創新的用戶體驗;對於企業來說,可以通過提高開發團隊的效率從而提高企業自身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當下,雲原生這個概念已經為社區、企業以及市場所認可,從當前比較熱門的雲原生容器技術來看,它已經在眾多的行業和領域獲得一席之地,擁有許多實際案例包括科技、金融、零售、教育政府甚至軍事領域。前段時間,有報導稱美軍在F16戰鬥機上成功部署了服務網絡Istio和容器管理平臺Kubernetes。
那麼問題來了,看了上述一些會員的名稱後,是否認為雲原生只適用於大企業?答案是都合適。對於有著數位化轉型戰略和上雲計劃的大企業來說,雲原生可以充分地利用雲的優勢,讓企業在雲上的投資獲得最大的收益;對於小企業來說以前由於人員、財力等因素導致自身資源相對緊張,而通過雲可以獲取以往只有大企業才擁有的計算資源。
過雲原生技術倡導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想法,可以提升產品開發的交付效率,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核心業務的創新上,可以讓企業更具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