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福布斯中文網
文/福布斯中國
華創資本憑藉著近年來在軟體領域的投資,正享受著這一行業蓬勃發展結出的碩果。強大的新基建與過去10年暴增的移動網際網路人群相互促進,成為了中國軟體市場的強勁驅動力。
2014年以來中國企業服務領域公司展現出迅猛的增長勢頭,而吳海燕可以稱的上是這個市場近年來最值得關注的幾位投資人之一。目前她帶領華創資本在軟體領域的投資成績可以看作是技術變遷下中國企業數位化升級大潮中的一個縮影。吳海燕200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這位創投圈鳳毛麟角的具有物理學背景女投資人在華創資本主導了對智能分析決策服務獨角獸「同盾科技」、雲計算餐飲軟體系統提供商「二維火」、酒店雲PMS服務商「別樣紅」,以及分布式開源資料庫「PingCAP」、企業級圖數據分析平臺「TigerGraph」等在內的一系列目前賽道頭部企業的投資。
吳海燕對於這個市場有著投資人中罕見的手術刀般系統性洞察,從近年來華創在軟體領域投資的三個方向上就可見一斑,它們分別是——SaaS、基礎軟體,以及企業流程外包。這三個方向也是當下中國企業服務創業的三種結構性機會,背後也浮現出了中國軟體市場澎湃增長的內因。
華創資本管理合伙人吳海燕
吳海燕對福布斯中國介紹,新的SaaS很大一部分程度可以理解為新的業務組織管理方式。華創資本是不會選擇投成熟的ERP軟體,ERP主要做的還是企業內部的進銷存這類資源管理,但是新一代的SaaS軟體要解決的是企業內、外部的實時溝通互動以及業務處理能力,這是傳統軟體過去根本不具有的職能。
近年來中國的新零售正在重塑品牌與用戶之間的關係。中國的大部分品牌,一般依賴渠道商、經銷商把產品給到零售渠道,再銷售給消費者。現在這個現狀已經發生了明顯的改變。新零售大環境下,品牌商必須直接和消費者互動了。
在這一現象下,吳海燕認為,哪怕傳統的經銷渠道還不可完全被替代,但品牌商一定會開自己的官方旗艦店、粉絲群等,這是一個趨勢。所有的品牌商都想知道消費者的一手反應,哪怕這個直銷渠道的量佔比不大,他們也希望有一個跟消費者建立品牌互動和忠誠感的過程,發展會員一時之間變得非常重要。消費者成為品牌的會員後,買的多就有折扣,還有抽獎機會等,品牌用類似方式把它的客戶運營到線上,沉澱成自己的粉絲群體。
品牌正在改變過去的一些經營和銷售的模式。吳海燕舉了一個例子,假如回到十年前,那個時候辦理很多銀行業務,我們都要去銀行網點;在銀行網點辦一筆業務,客戶自己是不使用銀行系統的,銀行的工作人員例如櫃員,就在用櫃員系統給來網點的客戶辦理業務。但現在物理網點都沒什麼顧客了,銀行的零售業務,大部分都轉到線上去了。這就是用戶在線上跟服務商互動的一個案例,銀行某種意義上也成為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像招行的手機銀行月活是8,000多萬,而招行的總的零售用戶,是1.1個億,也就是說,它招行80%多的用戶每個月都要訪問手機銀行客戶端,代替去線下網點。所以它對於這批用戶的管理是有需求的,怎麼給這些用戶賣理財產品,怎麼精準化營銷,實時推薦等,都和過去的銀行零售系統的要求很不一樣了,系統需要實時的響應客戶在手機上的每一次瀏覽、每一筆交易請求。
就基礎軟體而言,時至今日IT的基礎構架升級已經歷了很多代。從最早的大型機到小型機到PC網際網路等,而當下基於新一代的雲計算技術,行業正在面臨變化。雲時代能看到的從資料庫到應用軟體、中間件,包括一些安全軟體都無可避免地產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吳海燕認為,過去的軟體可能在傳統的IT架構、pc時代,是圍繞WLAN、防火牆,圍繞一個企業的區域網和公有網絡之間的;那時候的安全軟體是基於防火牆的,或基於病毒庫去做。上一代軟體產品如金山毒霸、瑞星,它本質上都是基於一個毒庫去做;但是現在,因為IT架構遷移到雲端,安全重點也變成了雲、本地之間的通道和端。換句話說,基礎架構變了,就需要一些新的東西,這也給一些創業公司留出機會。
國內企業的流程外包正越來越成為一個趨勢,企業越來越聚焦於主業,而非核心業務;涉及到生活設施,一些非主營業務的支持性事務被交給專業第三方去做流程外包。吳海燕認為這其實在美國是一個老產業,不是一個新產業。像人力資源外包的對標,在美國是ADP (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 ,幾百億美金的公司,上世紀40年代成立,文檔外包的對標是Iron Mountain(鐵山公司),成立於上世紀50年代;降本增效大環境下,中國企業的生產效率提升迫在眉睫,特別是國有企業的經營風格在顯著變化,也讓這一趨勢愈發明顯。
中國軟體行業的三個增長方向背後,可以看到的是中國市場的兩個強勁驅動力,它們來自用戶端的變化與基礎設施的成熟。吳海燕認為,移動網際網路用戶的增加進一步地提升了中國網際網路的滲透率。在PC網際網路時代,國內網際網路的滲透率約在30%,十個人裡面三個人上網;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中國網際網路的滲透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隨後帶來的就是消費者在線購買和在線用服務的需求激增,此外政府部門的很多工作也都開始在線化,如水電繳費、公交、公積金查詢等政務服務。客戶在線上,因而企業也不得不把自己的業務放到線上。換句話說,在線做業務不管是賣商品、還是提供服務的需求變多了,這成為讓中國企業數位化和SaaS化的一個驅動力。
另一個驅動力是基礎設施的成熟。吳海燕回憶道,2010年之前去調研很多公司,當時思考為什麼SaaS在中國2010年就還不行,而2010年在美國SaaS的影響已經相當普及了,因為美國的pc網際網路的滲透率就是百分之七八十。美國的網際網路寬帶、容易負擔的電腦主機價格讓七八十歲的老人也可以在網上購物,而現在4G、5G、高性價比的智能移動端讓中國也有了用戶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