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PPT並不難,自己要在心裡上接受它,不要排斥,不要覺得這是形式主義,這也是一種溝通和匯報工作的方式。
其次學習PPT,不僅僅是學習理論上的知識,還要在實際應用中進行加強,不斷的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提升自己的技能。
最後PPT還要學會運用各種輔助工具,平時學會積累一些可用的PPT素材,整理不同風格的模板,把這些積累運用到撰寫PPT中,這樣會覺得非常輕鬆,你也會愛上PPT的。
與學術演講和個人演講相反,
演示的本質是展示一種商品或闡釋一種觀點。做演示時,你是師者,負責向觀眾展示某個產品或解釋某個想法。演示暗指使用視覺輔助工具進行展示。
演講是正式的演說與論述,沒有人期待演講者從包裡掏出筆記本電腦。演講既可以持續五分鐘,也可以持續數小時。但無論持續多長時間,
演講都不是演示。學術演講具有教育性質,而且通常時間長,氣氛嚴肅,學術性強。在做學術性演講時玩笑對待是絕對不被允許的!有時,演講者會用到電子演示文稿等視覺輔助工具。在這種情況下,演講便成了演示。
請謹記,如果要做演示(而不是個人或學術演講),肯定會用到視覺輔助工具。它們的作用是幫助你增強演示效果,而不是代替你完成任務。
在被要求做個人演示時,雖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蘋果公司的Keynote 或微軟公司的PowerPoint,但是並非所有信息都適合通過數位化工具進行展示。請仔細考慮是否有其他方法,從而為所要傳達的信息找到最佳展示途徑。
當然,選擇何種方法取決於觀眾規模、場所大小(會議室、大廳、大會現場或教室)、時間安排、預計向這些觀眾做演示的次數、是否允許討論、受眾年齡、想傳達的信息,等等。
必須為每一次演示的受眾量身定製適合他們的演示方案。對任一群體,即使是大群體,都可以分發表述清晰且包含有效信息的紙質資料,而不使用幻燈片。通過分發紙質資料,參與者有地方寫下想法,也有了可以帶回家的收穫。如果演示場所是大禮堂,也可能有部分觀眾看不到演示,或者投影系統設置欠佳,位置靠後的人們根本看不到幻燈片上的內容。當投影設備無法很好地呈現要討論的圖表和數據時,紙質資料就派上大用場了(當然,它也是視覺輔助工具)。
請謹記,無論電子演示文稿準備得多麼出色,你都可能因為技術故障而必須採用其他演示方法。為了萬無一失,針對同一信息準備多種呈現方法總沒錯。
在開始設計幻燈片之前,需要弄清楚投影屏幕的尺寸:是會議室常見的那種接近方形的標準屏幕,還是某些公司有的那種寬的顯示屏?對於最終要放在網上的幻燈片,要弄清楚最佳的寬高比應是多少。弄清楚投影屏幕的尺寸至關重要,因為這將決定是選擇標準屏格式(接近方形)還是寬屏格式。一旦開始設計幻燈片,就很難再改變尺寸——若非得改變,只能重新設計每一頁。
標準屏尺寸:寬高比為4∶3(4∶3 只是一個寬度和高度的比率)。
寬屏尺寸:寬高比為16∶9(可以是任何尺寸下16∶9,如16英寸×9英寸)。顯然,寬度與高度的差距看起來更明顯。幻燈片的尺寸決定了內容量,以及文字和圖片的位置等。將
已設計好的幻燈片從一種尺寸換到另一種並不容易。如果中途修改尺寸,只有重新設計每一頁,才能使格式與新尺寸契合。
因此,務必在開始設計前確定尺寸。標準屏接近方形,其寬高比為4∶3。採用這種傳統的格式時, 內容充滿屏幕。顯然,若使用寬屏展示標準屏格式, 兩側會有空白。
若使用標準屏展示寬屏格式(寬高比為16∶9),整個幻燈片會按比例縮小。當然,寬屏格式適合使用寬屏展示。
大多數演示文稿製作軟體都提供尺寸選項。最新版的PowerPoint(下左)和 Keynote(下右)默認採用寬屏格式,但可以按需修改。
如果可以,請提前知曉觀眾席的情況。演示現場是屏幕前設有座椅的平地,有著階梯座椅和巨型屏幕的大禮堂,還是高檔會議室,牆上懸掛安裝有高端的寬屏設備?
請謹記:如果演示現場是平地,那麼大多數觀眾都只能看到三分之二屏, 甚至只能看到上半屏。務必在設計幻燈片時留意這一點!
一旦完成自己的演示首秀,你就會敏銳地意識到其他某些或多或少會給演示加分或減分的因素。記下你的感悟。以下這些事情會讓觀眾對臺上的你略感失望。
結構準備不充分雜亂無章內容無趣信息過多或過少內容不適合觀眾
演示者聲音過小或過大,停頓詞過多(「嗯」「呃」「噢」等),語調過於平緩節奏太慢或太快頻繁地翻查資料不熟悉技術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直接站在屏幕前的講臺旁很少(或者從不)注視觀眾照著紙或屏幕念
電子演示文稿本身轉場特效過多,設計元素過於花哨,動畫與主題毫不相干剪貼畫不合時宜字體太小堆砌大量的小字難以看懂(甚至難以看清)的複雜圖表版式不一致:每一頁都採用不同的字體和字號,內容布局也不同
無論視覺效果如何,每一場演示都會給觀眾留下不同的印象——或好或壞,抑或是不好不壞。如何給觀眾留下好印象呢?顯然,重中之重是避免上一節列舉的各項。除此之外,以下幾點值得考慮和採納。
為觀眾量身定製內容
內容結構清晰簡單
少列舉一些要點
僅使用與內容和觀眾相關的圖片
動畫的作用是使內容更豐富,不能分散觀眾的注意力
不能照本宣科,講的要比屏幕上展示的多
與觀眾交流和互動
上臺前進行練習(演示就是表演)
如果可以,讓自己更幽默
用文字描述你肯定既見過出色的演示,也見過糟糕的演示。試著用文字描述你認為出色的方面,以及不夠好的方面。有時,一場演示可能在許多方面都很出色, 而僅在一兩個方面稍顯欠缺。記下你的感悟。
儘管大多數人選擇使用Keynote、PowerPoint、WPS,但是可供選擇的演示文稿製作軟體還有許多。
不管選擇哪款軟體,都請學習並掌握它的用法。不要認為可以誤打誤撞地憑直覺摸索。記得閱讀使用手冊,至少看看幫助文件。如果連改變字體,調整行間距,自定義母版幻燈片,更換背景布局、屏幕亮度和圖片,裁剪或遮罩圖片,調整項目符號,對齊文字和其他元素,以及調整元素大小等操作統統都不會,絕對不可能設計出優質的演示文稿。與其自己摸索,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學習如何使用。
在演示文稿製作方面,限制有多種。它們迫使你跳出思維定式去勇敢嘗試,力圖精益求精和別出心裁。
PechaKucha風格:要求演示不超過7分鐘,演示文稿有20頁,每隔20秒自動翻頁(正所謂PechaKucha 20×20)。這種頗受歡迎的演示文稿格式源自日本東京。目前,「PechaKucha之夜」活動在全世界90多個城市舉辦,每次活動展示十幾份演示文稿。
Ignite Talks風格:與PechaKucha類似,但要求20頁幻燈片總共只有5分鐘的展示時間,即每頁15秒。Ignite Talks起源於美國西雅圖,目前已舉辦過數千場活動。
蓋伊 • 川崎的「10/20/30法則」:該法則時至今日仍然適用,尤其適用於推介和提議。「10/20/30法則」是指,演示文稿不能超過10頁,演示時間不能長於20分鐘,字號不能小於30磅。我基本上同意蓋伊 • 川崎的觀點,唯一的意見是30磅往往太小了。蓋伊 • 川崎的意思並不是說只能使用30磅的字號, 而是說屏幕上的文字不能小於30磅。不過,如圖所示,即使採用30磅的字號,位於後排的觀眾也很難看清楚。有些公司對演示文稿有著更為嚴格的限制,比如規定在有限的時間裡只能展示3頁或7頁。當然,這種格式並非適用於任何情形,
但的確有助於你抓住重點並施展創造力。
剛開始工作ppt也是零基礎,然後關注了一些關於ppt的帳號,收藏了一些製作技巧的分享,然後平時時不時地看幾遍,一天一天積累,從插一些圖到現在可以讓圖片聯合重複播放,從簡單設計到運用smart art ,在多多瀏覽相關的頁面,你就會慢慢積累下各種操作,然後再多多去製作ppt,你就可以慢慢熟悉ppt裡的各種工具,慢慢積累,真的不難。
你堅持積累,肯定是一次比一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