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峰測極·測繪人③|45年前登頂珠峰,大家抱一起哭了

2020-12-20 澎湃新聞

【編者按】

60年前,中國人的足跡第一次留在了世界之巔,同時也實現了人類第一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峰的夙願;45年前,中國首次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8848.13米;15年前,中國登山隊再登頂珠峰,國測一大隊測得珠峰峰頂巖石面海拔高程為8844.43米。

60年後的今天,中國登山隊與國測一大隊攜手再度承擔重任,2020珠峰高程測量再起徵程。為紀念這個重要時刻,澎湃新聞尋訪了1975年、2005年參與珠峰高程測定的測繪老隊員,和此次2020珠峰高程測量的前方測繪隊員,以向挑戰極限、勇攀高峰的測繪人、攀登者致以敬意。

本期人物:

薛璋

,今年85歲。1935年12月生於江蘇無錫,1956年進入國家測繪局第八大地測量隊隊工作,1975年國家測繪局重組後,他成為國測一大隊隊員,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測繪人。曾參與1968年、1975兩次珠峰高程測量。1975年測繪珠峰時,他負責東絨布冰川兩側4個6000-6500米布設與觀測任務,是全測區最高的四個測量點。1975年3月8日,薛璋與48名隊友向絨布寺大本營出發,歷時近90天,他們完成珠峰高程測定任務。

薛章在無錫家中的書房。 澎湃新聞記者 杜心羽 圖

【寫在前面】

「大家抱在一起哭了。」85歲的薛璋回憶起45年前完成珠峰測繪任務的那一幕。

薛璋是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隊員。此前,他曾參與過1968年珠峰高程測定補測任務。時隔7年,1975年3月8日,他與48名隊友再次抵達絨布寺大本營,開展珠峰高程測量任務。

珠峰高程測量分為平面控制網,高程控制網(水準網),天文重力水準網。歷經3個多月,薛璋所在的測量分隊,同中國登山隊攀登珠峰的運動員一起攀登陡坡、跨過冰川,將我國大地測量控制網推進至珠峰北麓的東絨布、中絨布、西絨布三條冰川。

他們在海拔5000米至7000多米的高地進行三角、導線、天文等測量作業,同時複測定日到絨布寺的水準。

1975年5月27日下午2點30分,9名登山隊員將紅色覘標豎立在世界最高峰。測量分隊經過三天緊張的作業,他們順利完成本次珠峰高程測定任務。

這也意味著我國將首次精準計算出珠穆朗瑪峰海拔高度。時隔兩個月後,1975年7月23日,我國向全世界宣布,中國測繪工作者精確測得珠穆朗瑪峰海拔高程為8848.13米。

當回想起1975年測繪珠峰時,他對自己的經歷總輕描淡寫,而提起隊友時,他覺得留有遺憾。

如今,整整從事大地測量工作52年的薛璋,已退休15年。

「如果有來生,青春若能重來,我將繼續背起儀器,奔向祖國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他說。

以下是薛璋口述

【一】四次攀登6120米

這是我第二次參與測量珠峰的任務。此前,我參與過1968年補測珠峰高程測量工作。

由於我和鬱期青兩個屬於老隊員,在測量珠峰方面有經驗。1975年初,我們兩個再次接到測繪珠峰的通知,立馬趕赴北京參與訓練。

時隔兩個多月後,3月8日,我們抵達絨布寺大本營。

參與本次1975年的珠峰高程測量分隊編制共有49人,其中總參測繪局38人,陝西測繪局11人。隊長田成(原國測大地二隊隊長),副隊長陳順斌(總參42測繪大隊)。

分隊下編4個三角組,1個水準組,1個重力組,2個天文組以及一個微波測距組。我所在三角組一組,主要負責東絨布冰川兩側4個6000米至6500米控制網布設與觀測任務,它是全測區最高的四個測量點。

在完成布設與觀測任務後,我們小組開始攀登至珠峰第二階段,對珠峰進行高程測量。

期間,這項高程測量工作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測設控制點,為測量珠峰做好準備工作;第二階段便是在基礎點上對珠峰進行高程測量。

此時,這是我第四次參與負責6120米Ⅱ8點的高程測量工作。

6120米三角點進行測量工作,右一為薛璋。 受訪者供圖

但現在我只能隱約記起1968年兩次攀登6120米Ⅱ8點的經歷。(註:薛璋先生根據1968年的日記向記者回憶了當年攀登Ⅱ8點的經歷。四次攀登時間分別是1968年4月6日、4月21日;1975年5月4日、5月25日)

我記得,1968年4月6日,我第一次攀登至6120米Ⅱ8點的測量點。而出發前一天,我有些失眠。那天一早,我和四個運動員、三個天文組隊友一同出發,在海拔高度5000米的絨布寺時,我便有些氣喘籲籲,體力也有疲憊,但好在精神抖擻。

我們爬一段路程,便會休息10分鐘。在爬了300米之後,我們覺得全身疲憊不堪,但沒有一個人會退縮。攀登七八個小時後,在攀登的途中,我們渴了就隨手摘幾根冰吃,餓了就吃點壓縮餅乾。

隨著海拔越來越高,空氣也越來越稀薄,我們遇到出氣困難的情況,但那時,用氧方面極其嚴格,只允許8000米以上可間接性使用氧氣。

如果我們累的氣喘不上來,那我們就把胸部趴在冰上猛吸幾口氣,待呼吸平緩後再繼續往前走。

十個半小時後,我們攀登到6120米Ⅱ8點的測量點。我的隊友還有記者同志出現了頭痛、厭食症等症狀,他們進帳篷稍作休息。

當時,氣溫在零下17度左右,我們呼出的氣體落在帳篷上都結成了小冰珠。

連續四天,我們都在6120米Ⅱ8點的測量點進行折光試驗。而在這裡的工作著實艱苦,稍微動一動,我都要花費很大的精力。比如,我穿件衣服也會上氣不接下氣,更別提操作儀器工作。

原本計劃4月11日下山,但在10日早上,狂風猛刮,寒氣逼人,帳篷被吹倒了,我們被蓋在帳篷下,實在熬不住了,我們趕緊轉移躲到山坡上避風。

直到當日下午1點,我們開始下山,由於滴水未進、滴食未進,我渾身無力,兩腿發顫,到達絨布寺大本營補充後,我才得以恢復體力。

這一次,Ⅱ8點的測量點還有些任務尚未完成。

十天後,我們再次攀登6120米Ⅱ8點。

同第一次攀登Ⅱ8點一樣,出發前一天,我失眠了,服用兩顆「冬眠靈」才得以入睡。

4月21日早上八點多,我穿了一雙棉膠鞋、鴨絨褲和紅色的鴨絨衣。帆布包裡放了測量儀器,還有一些罐頭,便和四名運動員一起出發。

我們沿著絨布河向西南直走,越過絨布河後上山,再沿著一條冰川前進。

雖然我沒有運動員的體力,但我也還算緊得上。4個多小時後,我們攀登到6120米Ⅱ8點,這一次任務量不多,兩個多小時,我們完成相關折光試驗。

這也意味著這一階段任務暫告一段落。兩天後,我們回到定日縣休整。

【二】三條冰川之間搞測量

背負經緯儀攀登至6200米 受訪者供圖

冰川裡颳起的大風夾雜著雪粒,我們所穿的大衣被灌進雪粒,凍了又化,化了又凍,帳篷也被時常吹倒。

我們測量分隊則分布在珠峰的三大冰川之間進行野外測量作業。記得有一次,暴風雪強颳了兩天三夜,導線組的隊友們30多個小時滴食未進,大家就坐在帳篷裡相依取暖。

那時,我們第一階段的任務需要在三條冰川的兩側布測一條微波測距導線以及一條三角鎖,還有一些必要的天文點和重力點。當時,我們不少的控制點設置在懸崖峭壁或者山頂上,而且每一個點都需要進行反覆測量以提高精確度。

其中,全測區最高的三角點位於海拔6450米,雪山頂颳起的狂風可達7、8級以上。為了在該點的測量作業,測量隊員爬過近百米陡峭的冰坡,連續四天,三角組二組的隊友們才完成觀測任務。

1975年四月初,北坳7人小分隊完成了海拔7050米重力點的測量任務。隨後,我們的地面控制任務也即將完成。

為了更加精確測定7000米以上特高的地區重力點,北坳小分隊成員之一普布,他再次與登山隊員攀登北坳。

而這一次,普布受傷了。

4月上旬某一天凌晨4點,普布與隊友徐東升打著手電筒,背著重力儀,他們從北坳向6400米營地攀登。珠峰地區突然寒潮來襲,氣溫驟降至零下40度,狂風導致水平氣泡不斷晃動。

普布他們戴著鴨絨手套,不太好操作儀器中的一個「小螺絲」,普布便將手套摘下,但手指在操作儀器後,普布的手指受傷了,但他仍在進行野外重力測量。

一個多小時後,他們完成了重力測量任務。又經過15小時的攀登,晚上九點多到達7790米的海拔高度。此時,普布的手被凍成了蠟黃色,手的皮膚和手套粘在儀器,一時還沒脫下來。

次日,普布仍繼續測量此海拔高度的重力數據,他的四隻手指被凍成了紫黑色,這屬於嚴重的凍傷情況,普布被緊急送往醫院治療。最後,普布的四個手指被截肢。

普布由於負傷,他只能帶著遺憾提前結束測量工作。

【三】連續三天測量珠峰

1975年5月27日早上8點,我通過望遠鏡看見9名登山隊員從8680米突擊營地帳篷中走出來,其中只有一名女隊員潘多,他們準備向第二階梯攀登。

兩小時後,他們越過第二階梯,以兩個結組小組方式繼續前行。

這也是第三次登山隊員衝頂珠峰。前兩次分別於4月27日、5月9日衝頂珠峰,但兩次因有隊員犧牲或者受傷而失敗。

其中第一次登山隊衝頂珠峰時,作為首次衝頂的指揮員,兼任拍攝電影任務的鄔宗嶽,因突發頭暈掉下山崖,不幸犧牲。

登山隊員們越過第二階梯時,兩個結組小組到了冰坡上時,9名隊員排成一串,向著山峰攀登,像9個黑點在白雪裡移動。

與此同時,我們測量隊員分成十個小組,前往距離峰頂的7至21公裡,海拔高度5600米至6300米的十個三角點測量點上,等待登山隊員在峰頂豎起覘標。

珠峰四周白雪皚皚,我透過雲的間隙看到珠峰的尖尖角。

下午2點30分,珠峰的最高處豎起一座紅色覘標。那一刻,我們測量隊員的工作開始變得緊張,一分鐘也不敢耽誤。

「砰、砰、砰」的爆竹聲從大本營傳來,我感受到大家心情的喜悅,我正站在二八點,海拔高度達6120米,抓緊測量。

此時,珠峰四周白雪皚皚,還有團團白雲,這不太利於我們開展測量工作,我從雲與雲之間看到珠峰頂的東邊。

直到下午五點多鐘,雲都散了,太陽也即將下山,餘暉照在山頭,我們才看到豎在山頭的覘標,又立刻測量。

測量的第二天,我剛測完三個水平角,山頭便被雲遮住了。我只能透過雲與雲之間的間隙,進行測量。那時,天頂距觀測有利的時間段分布在中午前後,但在開展期間,連續兩天中午天氣不好,我們並沒有測量出相關的數據。

到了第三天,我和隊友們再次測量,直到當日下午三點,我們才順利完成珠峰海拔高程測量的野外工作。

返回營地時,同事們都在迎接我們的歸來。好多同事見到之後,大家抱在一起哭泣。對於我來說,再次回到大本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但是仍留有遺憾,我的隊友鬱期青,苟本祥,普布等同志或病或傷,還有鄔宗嶽副政委不幸犧牲。

休整幾天後,我們確定在6月3日離開大本營。而在5月31日,登山隊員們為鄔宗嶽舉行追悼會,每個人的心情都很沉重。

經過數月的計算,1975年7月23日,我國政府授權新華社向全世界宣布,中國測繪工作者精確測得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程為8848.13米。

那時,我已回到西安本部基地,繼續從事隊裡的大地測量工作。

1995年,我退休了,但我仍在陝西一家電廠繼續從事測量工作,這一做便是十年。

我在70歲時才回到自己的家鄉無錫。如今,我已退休15年,在測繪戰線工作了52個年頭,我參與過多個重要的國家測繪項目。

對於參與珠峰高程測量任務,我無怨無悔,它是我一生中重要的生活經歷。如果有來生,青春若能重來,我將繼續背起儀器,奔向祖國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登峰測極·測繪人⑥|50歲的西北漢子又雙叒登珠峰
    【編者按】60年前,中國人的足跡第一次留在了世界之巔,同時也實現了人類第一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峰的夙願;45年前,中國首次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8848.13米;15年前,中國登山隊再登頂珠峰,國測一大隊測得珠峰峰頂巖石面海拔高程為8844.43米。
  • 專業測繪人員登頂珠峰測高
    專業測繪人員登頂珠峰測高※ 6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行動測量登山隊舉行出發儀式,30多名計劃登頂的測量登山隊員當日從海拔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營向更高海拔出發,計劃抓住近日的天氣窗口,擇日登頂測量如果成功,這將成為我國專業測繪人員首次登頂珠峰測高。攀登珠峰要克服一系列天氣、地理地勢和個人身體反應的困難,是一項具有一定風險的任務。為珠峰「量身高」為什麼一定要人登頂測量?是否可以用無人機或機器人代替?相關測繪專家在大本營向記者表示,人,尤其是專業測繪隊員登頂,可使測量數據更可靠、更具說服力。而目前的技術手段尚無法確保測量型無人機或機器人在峰頂作業。
  • 45年後中國再測珠峰 國產北鬥定位系統首次登頂
    5月27日上午,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攻頂隊員成功從北坡登上珠峰峰頂,完成峰頂測量任務,距離首次登頂已經過去45年了。此次登頂主要是重新測量珠峰高度,我國測繪工作者已對珠峰進行過6次大規模的測繪和科考工作,並先後於1975年、2005年兩次成功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分別為8848.13米、8844.43米。登頂珠峰不易,尤其是中國所處的北坡,環境比尼泊爾南側登陸惡劣多了。
  • 中國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
    2020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隊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山頂,這次登珠峰的登山隊員們可不是因為極限運動,而是為了給珠峰測量「身高」。登山隊將在峰頂建立覘標,安裝天線,進行多項地理測繪工作。珠穆朗瑪峰登山隊選擇在5月27日這一天登頂,是因為這一天對於所有中國登山隊來說意義十分特殊。45年前的今天,中國首次將覘標帶上珠峰頂端。在今天以前中國登山隊已經多次徵服珠峰。
  • 2020珠峰上的極致精神 為珠峰「測身高」,每一步都要做到極致
    攀登珠峰究竟有多難?遠比電影中那些畫面更加觸目驚心,海拔6000米以上、-40℃極寒、10級大風,攀爬在山脊之上,只靠一腔極致的信念。」今年,是中國人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60周年。「60」這個數字,跨越半個多世紀,如今聽起來更像是一種「登途」的傳達。從1960年到2020年,60年間四次登頂、三次測高,其困難之多數之不盡。
  • 祝賀為珠峰測身高的勇士成功登頂!扎西德勒!
    為珠峰測身高的勇士今日成功登頂! 這是離天最近的地方:五星紅旗飄揚在世界之巔! 潔白的雪山上飄揚著紅色的五星紅旗,格外耀眼! 山高人為峰! 祝賀為珠峰測身高的勇士成功登頂! 扎西德勒! 同時也向護目鏡裡反射的兩位攝影師致敬!
  • 45年後同一天成功登頂珠峰 人民網評:山高怕什麼,攀登就是了
    1975年5月27日,我國9名登山隊員登頂珠穆朗瑪峰,並首次測得珠峰8848.13米的巖面高度。45年後的今天,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再次站上世界之巔!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致敬勇攀高峰的中國人!說到珠峰,8848米是很多中國人的第一反應。其實,那只是1975年的數據。在2005年,珠峰的高度已經被更新為8844.43米。珠峰測量,是測繪技術的一次大規模集成,複雜性和難度可想而知。
  • 60年3次登頂,測量珠峰高度為什麼對我們如此重要?
    此次2020年珠峰「測身高」外業作業在經歷了前兩次的撤回之後,最終圓滿收官,這也意味著,再經過2到3個月的周密計算,我們就可以知道珠峰到底是變高了還是矮了。值得一提的是,同樣也是在45年前的這一天,我國9名登山隊員登頂珠穆朗瑪峰,並首次測得了珠峰8848.13米的巖面高度。
  • 登頂!解惑:為何給珠峰量身高?珠峰的「頭」和「腳」如何確定?
    45年前的今天,中國人首次將覘標帶至珠峰峰頂。5月24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部分人員從前進營地出發,前往海拔7028米的北坳營地。這支由專業登山運動員和專業測繪人員組成的隊伍攜帶GNSS(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接收機、重力儀、雪深雷達和覘標等測量設備,登頂珠峰測定珠峰高度。
  • 江蘇測繪為丈量珠峰扛起堅實擔當 「千裡眼」、「金箍棒」……助力...
    洞悉他的「身高」變化,有利於我們更好地分析、研判珠峰地區的生態保護、地質現狀,地殼運動;而「丈量」珠峰的過程,也是我國測繪技術綜合運用的一次大檢閱。在這場頂級測繪「練兵」中,江蘇測繪企業、科研人貢獻了堅實力量,在8848.86米的珠峰,自信滿滿地亮出「國產化」標杆,再一次擦亮「中國製造」的名片。
  • 中國測量登山隊再次成功登頂珠峰!給珠峰量身高背後的故事
    2020年5月27日11:03,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60年前,中國登山隊隊員實現了人類第一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的壯舉。45周年前,中國首次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無高不可攀,無堅不可摧」。60年來,中國人一次次挑戰世界之巔,一次次刷新珠峰測繪記錄。這次,「萬山之宗、大地之母」的身高,將重新定義。
  • 明月鏡片登頂珠峰,國產品牌揚眉吐氣
    本文轉自【北國網】;國人再次徵服珠峰作為世界高山脈的喜馬拉雅山有著「世界屋脊」之稱,山上的高山脈大家自然都不陌生——珠穆朗瑪峰。珠峰位於中國和尼泊爾邊境處,多少年來,無數登山愛好者欣賞它、仰望它,躍躍欲試。
  • 一文讀懂珠峰測「身高」:測量工作已完成 珠峰新高度兩三個月後公布
    ,時長約3分最新消息:中國測量隊珠峰測量工作已經完成2020年5月27日13時22分,歷經兩個小時,各項測量工作已經完成!勇士們開始下山返回!此刻的心情無法用語言表達!唯有一句:致敬登峰勇士!你們是最棒的!此前據人民日報消息,北京時間2020年5月27日11點,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
  • 數億網民共同見證珠峰登頂:飯都吃不飽了,攀登珠峰還有意義嗎?
    此次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的登頂,是闊別45年前中國人首次將戰標帶至珠峰峰頂後再測量,在接下來的2到3個月的數據測量後,珠穆朗峰的高度8844.43米又會再次進行更新,同時,此次歷經艱辛登頂的精準測量數據將為分析地殼運動變化和生態環境保護等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 一名測繪隊員眼中的兩次珠峰高程測量
    「我就喜歡幹測繪。」2002年,鄭林大學畢業後加入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簡稱國測一大隊)精(密)測(量)隊,參與了2005年珠峰高程複測。這次他主動請纓,參戰2020珠峰高程測量。在珠峰大本營西側的一個小坡上,矗立著2005年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紀念碑。
  • 珠峰「新身高」是怎麼測出來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曆時10月完成數據處理工作60年前,中國人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45年前,中國人首次將覘標帶至峰頂,測得高度8848.13米。2005年,中國再測珠峰,其巖面高度為8844.43米。2020年5月27日,中國人又一次登上世界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瑪峰峰頂。從海量數據到8848.86米,這中間有哪些「解題」步驟?
  •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珠峰!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嬌穎)剛剛,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珠峰。5月27日凌晨2點10分,測量登山隊8名隊員從海拔8300米的突擊營地出發,衝頂珠峰。按照計劃,測量登山隊員將在峰頂豎起測量覘標,開展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測量和雪深測量等工作。
  • 珠峰再標新高度!COLMO空調和您一同見證歷史的瞬間
    8848.86米,珠峰新高度震撼來襲!從 8848.13米到8844.43米,再到8848.86米,這短短的73釐米,中國拼搏了整整45年。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12月8日16時,中國向世界公布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為全人類呈獻嶄新的世界第一高度。
  • 珠峰「身高」從黃海測?——專家解讀珠峰測高原理
    日前,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公布衝頂隊員名單,何時登頂成輿論關注焦點。為人測身高,從腳量到頭頂即可;為世界最高峰測「身高」,如何確定「頭」和「腳」?如果說登頂測量找到了珠峰的「頭」,那世界最高峰的「腳」又在哪裡?記者近日採訪相關專家,解讀珠峰「身高」測量原理。 海拔從哪兒算?
  • 珠峰之巔再豎中國覘標,世界第三極定格「北京時間」
    2020年5月27日,在萬眾矚目下,珠峰峰頂再次豎起中國覘標,與6個交匯點同步測量正式展開,這標誌著珠峰登頂測量階段畫上完美句號。在不利的氣象條件下,勇士們克服重重困難,不斷向峰頂衝刺,最終成功實現首次測繪隊員與登山隊員一同登頂的目標。登頂英雄值得每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