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期《高級藝術品鑑定評估師》研修班開課第六日上午,央視《尋寶》金牌專家、木器鑑定專家王連勤為學員們講解了檀香紫檀應用發展概況與鑑定要點,並大方贈送學員小葉紫檀手串。
下午,北京電視臺鑑寶專家、明清瓷器實戰派專家範海洋結合大量明清瓷器實物標本講解了明清瓷器鑑定,課後每位學員還收到了範海洋老師慷慨贈送的瓷片標本。
在此主頁君為大家總結了今日的課堂要點以便大家參考複習。深入參與中藝藏課堂,多多與專家交流探討,親身上手體驗感受文物真品,結合文博網校線上課程鞏固學習,方能對文物藝術品鑑定擁有更深刻的了解哦~
紫檀鑑定筆記
一黃二紫三紅(黃花梨、紫檀、紅木),明式家具以黃花梨為主、清式家具以紫檀為主(雍正到乾隆為高峰時期);所有紅木材料的心材部分才是紅木,白皮不是。
紫檀 在古代有帝王之木之稱。
一、檀香紫檀的歷史與利用
(一)使用歷史
中國古代認識和使用紫檀始於東漢末期-晉代出現的紫檀,真正進入在嘉靖萬曆期間,海上貿易流通,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二)利用原則(雍正以前為蘇式家具、雍正以後為紫檀)
(1)配色
1.顏色一致
2.邊、腿必須深色,不能色澤混亂,本末倒置;
3.心板不可用比邊、腿顏色深的材料,可用淺色或有花紋的紫檀;
4.與其他木材、其他材料相配,也要注意色澤對比之自然、柔和。
(2)配料
1.腿與邊儘量選用直紋的木材;
2.腿與邊儘量對開或一木四開;
3.紫檀家具,特別是尺寸較大者,其承重部位不能有橫茬。原木呈弧形彎曲,易出橫茬,不能作邊、腿或牙子。
4.宜於與紫檀相配成器的材料
A楠木 B黃花梨 C紅豆木 D癭木(紋理清晰、鮮活) E湘妃竹 F大理石或其他石材(寶石) G瓷板畫 H玳瑁、象牙、牛骨等 I大漆面
5.不適宜相配的材料
A烏木 B紅木 C黃楊
二、檀香紫檀的產地與特徵
(一)檀香紫檀的生長特徵
中文學名:檀香紫檀
俗稱:紫檀、小葉紫檀、金星金絲紫檀、牛毛紋紫檀
科屬:豆科紫檀屬紫檀木類
英文名:Red Sanda I wood, Red Sanders
產地:印度
成材年限:400-600年
1.常綠中喬木
2.樹皮深褐色、深裂成長方形薄片
3.樹幹、樹枝的樹液呈深紅色
4.小葉3-5片,一版為橢圓形或卵形,長9-15釐米
5.花黃色或帶黃色條紋,花期為11-12月
6.果呈圓形,果期4-5月
(二)檀香紫檀的木材特徵
1.芯材顏色紅至紫紅色,久則轉為深紫色或黑紫,長帶淺色和紫黑色條紋。
2.木屑水浸出液紫紅色,有螢光。有的紫檀木屑投入水中即有螢光反應,有的則需要較長時間,特別是木塊浸泡則需要更長時間。
3.紫檀木在白牆或厚紙板上均可留下紫紅色的明顯印跡
4.一般檀香氣不濃沒有其他氣味,有時鋸木時也會散發出濃鬱的檀香味
5.紋理交錯,有的局部呈絞死狀,紋理捲曲明顯,故也成為「牛毛紋」
6.氣幹密度:1.05-1.26g/cm3
7.生長輪不明顯,散孔材
「金星」
金星,是紫檀在生長過程中由於木材導管內的樹脂堵塞,經過歲月積累長期氧化形成,其表現為管孔內填充金黃色斑點,氧化時間越長,金屬質感越強,就像天上的星星般奪目耀眼,所以被人們喻為「金星」。
「棕眼」
棕眼,也就是小葉紫檀木本身的導管,裡面沒有樹脂或礦物質的堆積,所以沒有形成金星。在橫切面表現為點狀,縱切面大都表現為線狀(這個也有叫棕線的),一句話總結:樹木吸收水分用的導管橫切面叫做棕眼。
「牛毛紋」
檀香紫檀上的牛毛紋就是形容檀香紫檀上的導管豎切面,跟棕眼相比,只是表現形式的不同,棕眼為橫截面的導管表現形式,牛毛紋則是豎截面。
(三)檀香紫檀的分級特徵
分級:
小葉紫檀,一般分為五個等級,分別以A、AA、AAA、AAAA、AAAAA這五組來進行劃分,也可簡單標註為:1A、2A、3A、4A、5A,以此代表為紫檀新料(速生林、平地林)、紫檀老料(天然林、山坡林),「金星」紫檀、紫檀癭子、紫檀金星癭子(綜合兩種特徵的)。
因以上各等級中又存在一定差異,在每個等級中又以「+」號來表示特徵較為明顯者;如此,我們把紫檀細分為十個等級。
注意:4A及以下等級紫檀手珠類產品不宜長期佩戴,接觸油汗會使特徵不明顯,需保持清潔與光澤。
(四)特點
密度大、棕眼小是其顯著的特點,且木性非常穩定,不易變形開裂。
紫檀質地堅硬,色澤從深黑到紅棕,變幻多樣,紋理細密。
紫檀木棕眼細密,木質堅重,十分適合雕刻,故宮中多見以紫檀雕刻的大型家具和工藝品,製作紫檀家具有時也利用其自然特點,採用光素手法,不加雕飾。
紫檀木材呈高貴的紫紅色或紫黑色,木質堅硬,紋理纖細浮動,紋理不亂,花紋極少,甚至於接近沒有花紋,有靜修、雍容之美,尤其是它的色調深沉,顯得既莊重又美觀。
三、檀香紫檀的識別與鑑定
(一)傳統識別
1.看紋理(小葉紫檀紋理細膩、棕眼小)
2.看顏色(紫檀開料後發黑,血檀不氧化)
3.掂重量
4.聽聲音
明清瓷器鑑定筆記
一.元明時期
元代和明早期,由於青花料使用的是蘇麻離青料,高鐵低錳,因此在圖案的起筆頓筆,或者重疊處等顏料較多的地方,會呈現「鐵鏽斑」的特點,而在快速一筆帶過處,會出現暈散效果。這種鐵鏽斑是氧化鐵結晶沉積吃入胎骨,而仿品的鐵鏽由於是以顏料點彩畫上去的,因此浮於表面。
元代至明早期,龍紋的鬃毛,是用中鋒、側鋒結合畫出來的,現在仿品大多只用中鋒,線條粗細沒有變化。
洪武的釉裡紅是很出名的,比青花的瓷器更多一些,從市場的價值來說,應該說洪武的青花要比釉裡紅還要貴,因為它數量少。
洪武早期的青花,因為燒制工藝不成熟,比較發灰。
從蓮瓣紋/蕉葉紋粘連或分離情況可以判斷時代,元代的蓮瓣紋或蕉葉紋,是分開的,明代則粘連在一起。
元明清的老瓷器,都會出現火石紅的現象,但有程度上的差異,因為景德鎮的高嶺土,麻倉土中含有氧化鋁,明代的火石紅比較紅,到清代變成了較淺的稻草黃。
明代中期成化,使用的是平等青,燒出來的顏色比較偏土灰,圖案風格上比較偏工筆淡描,明早期則屬於大寫意風格。成化年間的款,有這樣一個口訣:
大字尖圓頭飛高,成字撇硬直倒腰
化字人匕微平頭,製字衣橫不越刀
「製」字繁體上面是一個「制」字底下是一個「衣」字,「衣」字的橫不越過上邊立刀,所以這就是制字衣橫不越刀。
嘉靖萬曆時期,使用回青料,低鐵高錳,發色很濃豔,如紫藥水。
二.清代
崇禎,順治,康熙使用的青花料都是國產料,在器型類似的情況下,應該如何區分呢?
崇禎瓷器,往往上下帶暗刻花,雲紋屬於括號雲,樹枝畫法類似柳條;順治則往往沒有暗刻,但有的會有醬口,順治的樹枝往往沒有樹葉,是枯枝;康熙的雲紋,屬於工王雲。
康熙的青花料也非常有特點,使用的是珠明料,發色比較鮮豔,俗稱「翠毛藍」,繪畫上使用斧劈皴,亂麻皴的技巧,可以呈現深淺不同的顏色。康熙的胎質屬於糯米胎,比較瑩潤,有顆粒狀,比較沉。
康熙時還創燒了郎窯紅品種,郎窯紅均是官窯,底足往往會帶一點蘋果青。郎窯紅有一個鑑別口訣,脫口垂足郎不流。康熙郎窯紅的修足會有一個二層臺,防止釉下流。
郎窯紅的釉面比較肥潤,會出現野雞翅紋。
官窯的款識分下面幾種:紀年款,寄託款,幹支款,堂名款等
雍正的瓷器類似成化,繪畫一般使用淡描。
乾隆瓷器發色穩重淡雅,繪畫上融合了康熙和雍正的風格。
道光時期的民窯瓷器,顏色發土灰。
光緒仿康熙瓷器,仿得非常像,又被稱為「小康」,兩者的區分主要看手頭,礬紅和二層臺。康熙的手頭比較重,二層臺非常利落,礬紅顏色較深,發紫,稱棗皮紅;光緒瓷器手頭比較輕,發飄,二層臺比較呆滯,比較肉,不夠利落,礬紅顏色發粉。
清代晚期光緒至民國的時候,還會使用一種洋藍的顏料,紫藍色,半透明,半露胎,不好看。
整理by 秦綺蔚 蔡穎
中藝藏文博教育:隸屬於中藝藏(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中國舊貨業協會理事單位、中國收藏家協會古典家具收藏委員會教學基地、中國人民大學金石軒實踐基地、北京開放大學培訓中心戰略合作單位、北京市誠信創建企業,主要從事文博人才繼續教育培訓(包括各類文物藝術品鑑定、評估、修復,藝術品經紀,藝術會展策劃,科技檢測,職業資格認證項目等),長期為文物管理和研究機構、各類博物館和陳列展覽單位、銀行金融機構、文物與藝術品經營單位、拍賣典當、珠寶行等提供專業人才能力提升培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