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城鄉建設委:
貴委提出的關於揚州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建議的提案收悉,現答覆如下:
我局高度重視市政協八屆四次會議008號提案辦理工作,局主要負責人牽頭負責,局長辦公會專題研究,數次召開交通系統各單位(部門)會議分解任務、交流討論,組建工作專班,組織外出調研,會同市發改、住建等部門,對提案建議逐條進行認真研究,及時推進提案建議的相關工作,部分建議事項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根據前期與貴委、提案委溝通提出的相關要求,現對照提案建議,逐項答覆如下:
一、關於搶抓機遇、推進鐵路建設發展
搶抓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寧鎮揚一體化等重大戰略機遇和當前國家推進新基建等重要政策機遇,努力構建通達全國的「高鐵網」、長三角一體化的「動車網」、寧鎮揚通勤化的「城軌網」、市內公交化的「地鐵網」,建設「軌道上的揚州」。
關於北沿江高鐵。全力推進北沿江高鐵前期工作,積極爭取北沿江高鐵與連淮揚鎮鐵路揚州東站並站設置,完成不可避讓邵伯湖國家生態紅線方案論證並於4月22日以揚州市政府名義正式上報省政府(揚府發〔2020〕27號),5月下旬國家鐵路集團鑑定中心召開項目工可鑑修審查會,穩定了揚州段按北線方案與連淮揚鎮鐵路揚州東站並站方案,設計單位也已按照北線並站方案完成放線並開展現場地勘,穩評、規劃選址、用地預審等事項正在同步推進。下一步,將繼續全力推進項目前期工作,確保今年開工建設;積極爭取國家鐵路集團同意同步實施北沿江高鐵揚州段北東聯絡線,實現北沿江高鐵與連淮揚鎮鐵路互聯互通,確保「京滬第二通道」落地揚州,努力形成揚州區域性高鐵樞紐地位。
關於寧啟鐵路。滬蘇通鐵路於今年7月1日正式開通運營,寧啟鐵路於南通西站接入滬蘇通鐵路至安亭站引入上海地區。我局積極爭取上海鐵路局增開上海經停揚州班次,並於7月1日在揚州火車站舉行了揚州至上海動車開通儀式,張寶娟市長參加活動。目前,揚州新增往返上海(上海站、上海虹橋站)高鐵、城際列車27班次,其中C3793次揚州至上海虹橋只經停泰州一站,直達上海,時長2小時22分鐘。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強與上海鐵路局的溝通協調,儘可能多地爭取開行揚州至上海、杭州、深圳、重慶、成都、武漢等區域中心城市班次。
關於城際鐵路。寧揚城際工可報告已編制完成,客流預測、線路總體設計方案、通航論證等已通過專家評審,基本農田補劃方案、社會風險穩定評估、節能評估等工作正在加快推進。6月1日,市長辦公會專題研究了寧揚城際軌道建設,對項目融資、公司註冊和治理結構、項目建設管理、後期運營管理等事項進行了明確。7月4日,2020年寧鎮揚黨政聯席會議在南京召開,會上,揚州與南京籤訂了《寧揚城際共建補充協議》。7月8日,揚州市委常委會會議傳達了2020年寧鎮揚黨政聯席會議精神,要求認真做好《寧揚城際共建補充協議》跟蹤對接工作,推動項目早日落實。揚鎮寧馬鐵路(揚馬城際)已列入2018年國家發改委批覆的《江蘇省沿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2019-2025)》,鎮江至馬鞍山段已開展方案研究,揚州至鎮江段近期計劃利用即將建成的連淮揚鎮鐵路揚鎮段。
關於城市軌道。為推動我市地鐵建設規劃的報批工作,我市多次赴國家相關部委溝通匯報,從近期赴國家部委溝通匯報的情況來看,國家並未放鬆對地鐵建設的標準要求,以地鐵製式報批短時間獲批難度較大。為多途徑做好項目爭取工作,市發改委委託專業設計單位對我市輕軌制式城市軌道交通方案進行了研究。與地鐵相比,輕軌的優勢是造價低、審批難度小,不足是運輸能力相對較小,部分線路需要地上或高架鋪設,佔用道路資源、對地塊切割較大,對城市風貌和居民生活會產生一定影響。下一步,將密切跟蹤國家相關政策動態,開展城市軌道交通多方案研究比選,積極創造條件推進。
二、關於優化運輸結構、降低物流成本
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以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推進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為主攻方向,不斷完善綜合運輸網絡,提高運輸組織水平,加快構建結構合理、經濟高效的現代物流體系。
關於運輸結構調整。2019年5月,市政府結合我市實際,印發《揚州市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實施方案》(揚府辦發〔2019〕43號),全面部署推進我市運輸結構調整工作。為切實彌補我市鐵路貨運短板,積極破解「公轉鐵」運輸難題,近期我局有針對性地對鐵路部門和重點貨運企業進行了調研走訪,初步摸清鐵路貨運產品、貨運成本以及貨主企業當前各運輸方式佔比、成本控制、時效需求等情況;強化路地協作,聯合鐵路部門召開全市運輸結構調整聯席工作會議,推介鐵路運輸產品,合力推動鐵路貨源挖掘、服務提升。今年1~5月份完成鐵路發運量9.1萬噸,同比增長10.9%。下一步,擬借鑑周邊地區經驗做法,積極研究爭取出臺相關政策,支持運輸結構調整;推進鐵路專用線進廠、進園、進港,爭取將揚州港江都港區鐵路專用線、上汽大眾鐵路專用線等納入上位規劃,為項目實施提供規劃依據。
關於多式聯運發展。以提高貨物集裝率和加快標準化為核心,積極推行一票到底、全程負責的多式聯運服務。「揚州港河江海多式聯運」示範項目今年已完成187萬噸聯運量。今年4月27日,試開通揚州貨運東站至連雲港的海鐵聯運班列,15個車皮(30個TEU)滿載飼料機械通過新長鐵路轉隴海線到達連雲港港口新東方貨櫃碼頭,裝船出海,發往東南亞。加強政策宣傳指導,我市江蘇星通北鬥、揚州速必達物流兩家無車承運人試點平臺已籤約承運人11.8萬戶、車輛約13.3萬輛,今年已完成貨運量495萬噸。下一步,將充分利用揚州通江達海聯運河的區位優勢,為蘇中蘇北和長江中上遊企業提供水水中轉運輸服務,努力構建「河江海」多式聯運服務中心。
關於貨櫃運輸發展。加快貨櫃作業區布局建設,優化京杭運河腹地貨源運輸網絡,打造河江海貨櫃聯運體系,持續推進揚州港貨櫃運輸發展,今年1-6月揚州港口累計完成貨櫃吞吐量21.1萬標箱。積極推廣水運「散改集」,糧食、礦產、水泥、原木等傳統大宗散貨採用貨櫃運輸的比例逐步提高。下一步,將搶抓上港集團收購揚州遠揚貨櫃碼頭股權契機,加強溝通對接,推動揚州港與上海港、太倉港等緊密合作,加密現有航線、聯合開闢新航線,提高揚州港貨櫃運輸的集聚能力和運輸能力;同時,積極推動寶應城北作業區貨櫃專用泊位建設,發展內河貨櫃運輸。
三、關於加大建設力度、完善快速路網。
運用系統性思維,堅持高速公路、快速化幹線公路、城市快速路、綜合交通樞紐一體化銜接,統籌謀劃推進快速交通網絡建設,加快在建項目建設,穩步增加快速交通供給,不斷優化路網結構,系統提升交通運輸網絡整體通行效率。
關於開發路東延。對南部快速通道跨越京杭運河向東延伸銜接328國道等難點問題進行了細緻研究,項目西起運河南路,東至沙灣路,在現狀開發東路南側新建高架橋梁,併入328國道後連接沙灣路。先期實施至明發路落地,明發路至沙灣路段待328國道改線方案確定後再行實施,建安總投資約10億元。目前正在推動項目方案研究和報批。
關於快速路網二期工程。在城南快速路、金灣路「一橫一縱」建成並已投入使用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快速路網二期工程,目前,江平快速路、運河南北路、潤揚路、萬福快速路和揚子津路等快速路網二期工程已全面開工建設,總長約49.62公裡,建安總投資約182.5億元。力爭到2021年,全面建成江平快速路、運河南北路、潤揚路、萬福快速路和揚子津路,形成主城「四橫三縱」快速路網。深化揚泰機場周邊路網集疏運體系規劃研究,推進江平路東延規劃建設,在規劃層面提前做好走廊控制預留,儘快啟動實施。
關於其餘規劃快速路。將江都、儀徵主城區納入快速路建設體系,進一步優化基礎設施配置,以規劃明確的「五橫七縱」城市快速路為依據,分級分步實施道路建設,逐步建成揚州環射成網、循環連通的快速路網。
關於大市域國省幹線快速路網。加快推進328國道儀徵段、江都新都路至廣州路段改擴建工程,力爭2021年底建成通車。完成356省道沿江高等級公路揚州段快速化方案研究,在國土空間規劃中提前預留改擴建條件。逐步實施國省幹線公路局部城鎮化路段的快速化改造,提升幹線公路服務功能。未來,規劃形成由345國道、328國道、264省道安大公路、353省道構成的環主城免費準快速化國省幹線公路環;規劃研究233國道等公路主通道快速化改造,推動揚州主城至各縣市、各縣市之間均實現免費快速公路聯繫。
四、關於踐行綠色發展、做大做強水運產業。
充分發揮長江和京杭運河兩條水運大動脈交匯的區位優勢,建設水運強市。推進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示範區建設,為交通強國、大運河文化帶和綠色現代航運發展探索路子、積累經驗。
關於揚州港發展。加強規劃引領,今年5月,啟動編制《揚州長江碼頭布局規劃》,編制完成《揚州港港口岸線整合利用五年規劃》,推進揚州港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進一步深化長江京杭運河口門段水水中轉物流樞紐和長江國際郵輪碼頭選址研究,從規劃層面推動港口科學布局、高質量發展。有序推進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揚州港區規劃建設6號、7號兩個5萬噸級泊位,進一步放大六圩作業區「水水中轉」樞紐地位;江都港區規劃建設3個5萬噸級砂石泊位,服務地方基礎設施建設;儀徵港區規劃建設4個萬噸級散貨泊位。充分發揮揚州通江達海聯運河的區位優勢,加快落實港口規劃布局,加強港口與園區、與產業無縫對接,推動港產城融合發展。
關於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示範區建設。利用兩年左右時間,廳市共同建設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示範區,打造城市發展與現代航運和諧共生樣板、大運河文化展示樣板、通暢高效的內河航運樣板。目前,京杭運河施橋船閘至長江口門段已完成格賓護岸施工954米,沿江公路橋以南段景觀綠化單位已進場,沿江公路橋以北段開展招標工作;廣陵城區段,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建成江揚大橋、文昌大橋、揚州大橋等橋頭公園;邵伯船閘至古運河口段,完成護岸工程和綠化提升;寶應、高郵、江都段均已編制完成綠色現代航運示範區建設規劃,啟動沿線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下一步,統籌推進京杭運河全線綠色現代航運示範區建設,會同地方政府推進運河沿線徵地拆遷、工程建設和環境提升,明年底完成施橋船閘至長江口門段航道整治。
關於水上服務區規劃。計劃於界首渡口北側,京杭運河東岸新建界首水上服務區。水上服務區靠泊岸線長約1230米,佔地面積約116畝,工程估算投資約4500萬元。服務區將為船民提供加水、加油、加氣、休息、就餐、汙染物接受、船舶修理等功能齊全的「一站式」服務。同時,將結合地方特色打造文化節點,設置文化景牆、文化小品、電子顯示屏等宣傳設施,充分展示航運文化和地域文化。
關於港口航運聯盟。推進港口企業加強與航運企業數據對接,實現船舶動態、行業信息等信息共享。揚州港務集團建設了砂石骨料電商信息化平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港、航、貨」網際網路綜合要素平臺,推動園區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拓展長江與運河沿線供應鏈物流服務體系建設,帶動運河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