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可以有順產還可以有剖腹產。現在很多年輕人害怕順產的疼痛,也擔心順產生不下來還被拉去剖,遭二遍罪。所以很多人都選擇了剖腹產。
以為睡一覺醒來孩子就出生了,自己也不用經歷開指、陣痛、宮縮。
雖然剖腹產生的時候很省心,但是手術後要經歷的過程完全不比順產差。產後下床活動、壓肚子都是剖腹產媽媽的噩夢。
貝莉剛剛生完寶寶2個月,從得知懷孕開始貝莉就做好了順產的準備。結果等到見紅去醫院後發現寶寶雙頂徑太大,而貝莉骨盆條件不太理想。如果想要順產成功的可能性不是很高。
沒辦法為了寶寶的安全選擇了剖腹產。因為是新手寶媽,對於剖腹產也不是很了解,況且之前都認為自己可以順產,了解的內容也都是和順產相關的。
稀裡糊塗就選擇了豎切,雖然手術的時候沒有感覺到疼痛,但是麻藥作用結束後貝莉疼得不敢動。更別說第二天的下床活動簡直要了貝莉的命。
壓肚子產生的陰影讓貝莉看到醫生和護士都害怕,看著臨床順產的寶媽生完娃什麼事都沒有,貝莉真是羨慕。
等到出了月子,貝莉發現了另一個讓她崩潰的事情。剖腹產豎切的刀口穿衣服根本蓋不住,之前的露臍裝、短款衣服、小吊帶背心等等都不能穿了。
每次照鏡子看到10公分的疤痕貝莉就後悔的不行,可是又沒有辦法。如果時間能倒流貝莉一定不會選擇剖宮產,更不會選擇豎切。
1)刀口方向
橫切的刀口就是與身體是平行的位置,在恥骨的上方3-4釐米的位置,位置相對靠下,穿衣服可以遮蓋住。
夏天去海邊穿泳衣也不會有問題,對生活沒有什麼影響。
而豎切的刀口從肚臍到恥骨之間豎著在身體上,因為刀口長約10公分左右,如果想要穿露臍裝或者泳衣都會漏出來,影響美觀。
2)深淺
豎切的傷口比橫切的要深一些,但因為豎切符合人體的解剖結構,人體的腹壁肌肉都是豎著生長的。
如果橫著切會把所有肌肉都攔腰切斷,對於肌肉的彈性和功能會受到影響。
橫切傷口比較淺,如果寶寶沒有任何問題不著急趕時間可以選擇橫切。如果出現突發狀況會進行豎切快速取出胎兒。
3)產後恢復
橫切之後損傷的身體神經比較多,所以相對豎切會恢復的比較慢。
如果只生一個寶寶問題不大,可是有二胎的計劃橫切是2年之內不建議的。如果是豎切會恢復的更快一些。
1)二胎豎切
想要2年之內要二胎的寶媽,建議選擇豎切。身體恢復快,二次懷孕的危險性比較低。
如果是橫切等到二胎月份比較大的時候,會有切口崩裂的危險,引發大出血威脅大人和孩子的健康。
2)著急生豎切
無論寶寶是頭位還是臀位都是豎著在媽媽腹中。如果在生產過程中突發緊急情況,比如寶寶缺氧或者媽媽引發其他綜合症,就需要豎切快速取出胎兒。
3)不影響露臍裝橫切
為了生產後的美觀,可以選擇橫切。橫切的傷口也被稱為「比基尼傷口」,意思就是穿比基尼都不會漏出來的傷口。無論是露臍裝還是泳衣都完全沒問題。
1)多動
手術後6小時需要平躺在床上,雖然傷口可能會很疼,但是也建議寶媽在家人的幫助下多活動、多翻身。
因為在手術的過程中,麻藥對腸胃會產生刺激,容易出現脹氣或者粘連的情況。如果不多活動不利於排氣也擔心出現腸粘連、腸梗阻等情況。
在明顯排氣後才可以吃東西、喝水。千萬不要因為一時貪嘴影響健康。
2)忍住
24小時之後需要拔掉導尿管,寶媽下床活動。一方面有利於產後恢復增強體力,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傷口的恢復。
雖然這個過程會疼痛劇烈,但是為了身體健康一定要忍住疼多活動。
3)排惡露
除了術後打宮縮針還有一個環節就是按壓肚子,這都是幫助排出惡露的方法。壓肚子對於經歷過的寶媽來說應該是最害怕的,在剛有點要癒合的傷口反覆按壓,促進子宮收縮。
如果惡露不能及時乾淨的排出,容易形成肌瘤、囊腫甚至出現癌變的可能。
【寫在最後】
雖然生孩子的過程很疼很痛苦,但是只要想著寶寶健康媽媽就會毫不猶豫。這就是最母愛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