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朝天門兩江遊輪,參加第六屆中國詩歌節的全國詩壇名家從夜景中尋找創作靈感。重慶日報記者 鄭宇 攝\視覺重慶
重慶日報消息,「過去,我只在詩文中讀到重慶,來到這裡後才發現重慶詩人靈氣語言的源泉……」11月4日,第六屆中國詩歌節參會嘉賓走進重慶,「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城市詩品,引得嘉賓、詩人、學者們紛紛吟風頌雅。
第六屆中國詩歌節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作家協會、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以「詩歌藝術的盛會 人民群眾的節日」為宗旨,體現中國精神、時代風採、地方特色和詩歌品格,以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今年,該節創新地選擇雙城同辦,於11月1日在成都開幕,11月7日在重慶閉幕,旨在用詩歌凝聚奮進力量,以文化繁榮為成渝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賦能助力。
當天,參會的全國詩壇名家齊聚重慶,以詩詞為媒,為時代而歌,在重慶兩江遊船上舉行了「詩夢千年·兩江吟詠」活動。
「高下渝州屋,參差傍石城。誰將萬家炬,倒射一江明。」遊船從朝天門碼頭出發。一路上,嘉賓們清吟雅頌,鐫刻下專屬這座城市的記憶。
「此次走進兩江,我終於明白重慶詩人靈氣語言的源泉,它們既親近自然,又有現代性。」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助理研究員李壯稱,無論是李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盧象的「樹色接陽臺」,還是李商隱的「卻話巴山夜雨時」、王周的「巴江江水色」,都印證了重慶詩詞文化的豐厚底蘊。現當代以來,重慶也一直是中國詩歌版圖上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的造化,歷史的積澱,文化的傳承,成就了這裡厚重的文脈,孕育出了多元匯集的詩詞文化。
「滿城燈火不夜城,天下夜景在渝州。」四川省作協《星星》詩刊編審李自國稱,重慶的山之具像、水之靈韻、城之立體,讓人震撼。最近,他們正在編撰《四川百年新詩選》,其中收錄了大量跟重慶有關的詩詞,尤其是抗戰時期的詩。本次體驗,讓他對重慶的人文氣質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陝西省青年文學協會主席、《延河》下半月刊主編馬慧聰稱,重慶「城在山水間、山水在城中」「有山有水、依山伴水、顯山露水」,無處不彰顯生命之美、生活之美、人文之美,「我已深深的愛上這座城市」。
據介紹,接下來,參會嘉賓、詩人、文化學者將被分成兩批,前往奉節、江津、北碚、南岸等地,體驗重慶生活美學,尋找創作靈感,開展詩歌賞析、詩歌講座等學術交流研討活動,並將於11月7日返回,參加在南岸區彈子石廣場舉行的《直掛雲帆濟滄海》閉幕式文藝演出。
重慶日報記者 韓毅
原標題:第六屆中國詩歌節重慶活動啟幕 詩壇名家聚山城 吟詠詩情夢兩江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