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傑出畫家李成所營造出的寒林野逸之氣

2020-12-23 松林雅集論藝

宋初的山水畫以李成、範寬成就最大,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將五代的關仝與之並列為最有影響的「三家山水」,認為關、李、範「智妙入神,才高出類,三家鼎峙,百代標程」,成為山水畫的典範。李成生於公元919年,字鹹熙,北宋傑出山水畫家,其祖先是唐代宗室成員,祖居長安,唐末五代戰亂時移居山東營丘。李成的文學修養極高,品格清高,胸有抱負卻無處施展,於是便縱情於詩、書、畫、酒之中,在宋太祖乾德五年飲酒過量,醉死於陳州(今河南淮陽),其對畫壇的傑出貢獻被世人所傳頌。

北宋 李成《茂林遠岫圖》

李成酷愛野水寒林,其山水畫多作寒林平遠之景。他作畫之時下筆有神,在宋初極負盛名,被當時的畫壇譽為「古今第一人」。《圖畫見聞志》評李成的山水畫:「夫氣象蕭疏,煙林清曠,豪鋒穎脫,墨法精微者,營丘之制也。」李成山水皆是北方平原的特色,其畫特點是「煙雲遠近」和「木石瘦硬」(《豫章黃先生文集·卷二十七》)。米芾也說其畫:「淡墨入夢霧中,石如雲動。」李成很少用大塊的濃墨,可謂惜墨如金。相傳開封相國寺附近的宋家藥鋪,因掛有李成所畫的山水壁畫,而被稱為「山水宋家」,可見李成在當時的名望。現存的《讀碑窠石圖》和《晴巒蕭寺圖》最能反映李成野逸寒林的山水風貌。

北宋 李成《晴巒蕭寺圖》(局部)

《讀碑窠石圖》中畫有一土崗,崗上的樹後立有一塊大石碑,碑前有一位戴鬥笠的老人騎騾而立,正在讀碑文。旁邊站著一位持杖的侍者,碑側有題款:「王曉人物,李成樹石」。李成把喬木老樹畫得非常遒勁,爽潤秀麗的筆鋒刻畫寒林的瘦硬樹杈,俗稱「蟹爪枝」。畫面體現了「氣象蕭疏,煙林清曠」的意境。《晴巒蕭寺圖》描繪的是冬日山谷中的寺廟,兩座主峰高聳重疊,左右的山峰低小遠淡,山中樓閣即蕭寺非常突出,山下小橋流水,樹木環境,亭館矗立期間,人來人往,山峰壯美,由遠及近層次分明,「勾勒而形極迭,皴擦甚少而骨幹自堅」(《圖畫精意識》),點出了這幅畫的繪畫特徵。

北宋 李成《讀碑窠石圖》

李成的作品還有《寒林平野圖》、《小寒林圖》、《茂林遠岫圖》等。李成對後世的山水畫影響很大,黃公望曾說:「近作畫,多宗董源、李成二家。」(《寫山水訣》)後世對李成的繪畫評價也很高,《皇朝事實類苑》中提到:「成畫平遠寒林,前所未有。氣韻瀟灑,煙林清曠。筆勢穎脫,墨法精純。真畫家百世師也。雖昔稱王維、李思訓之徒,亦不可同日而語。」

相關焦點

  • 北宋民間畫家範寬,究竟有哪些過人之處?
    在歷朝歷代眾多的畫家中,真正讓世人銘記的為數不多,而今天咱們要說的這一位可以說是一位傑出的寫生山水畫家。他那質樸、渾厚的獨特風格,在畫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他就是範寬。範寬《雪景寒林圖》局部後人對範寬的山水畫評價很高,歷代評論家都把範寬視為北宋時期三大家之一。有人評論說:範寬以山水畫知名,為天下所重。
  • 胸有成竹成語來歷,源自一位北宋畫家
    胸有成竹成語來歷,源自一位北宋畫家有誰知道,我們經常使用的胸有成竹的成語是從何而來呢,其實這句成語出自於北宋的一名畫家。北宋時期,曾有一個著名的畫家,名字叫文同 ,他是當時畫竹子的高手。他畫竹葉,創濃墨為面、淡墨為背之法,學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師"之稱,又稱之為"文湖州竹派"。"胸有成竹"這個成語就是起源於他畫竹的思想。據悉,文同為了畫好竹子,他都常年不斷地在竹林子裡頭鑽來鑽去,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颳風下雨,都不會影響到他。尤其是三伏天氣,太陽像一團火,烤得地面發燙。
  • 五代、北宋間的四大山水畫家之荊浩的畫作藝術特色
    我們知道,南方山水畫的開創者董源、巨然被畫史並稱「董巨」;北方山水畫的開創者荊浩、關仝,史稱「荊關」,四人合為五代十國、北宋間的四大山水畫家。下面,我們就重點了解下荊浩的畫作藝術特色。
  • 核心詞彙 eminent painters 傑出的畫家
    傑出的畫家都擅長詩歌和書法。【核心詞彙】eminent/ 'emnnt / adj. an eminentperson is famous, important, and respected 〔人〕著名的,傑出的,顯赫的;(of good qualities 良好品質) unusual, excellent 非凡的,傑出的
  • 他是北宋畫花極有生意,色彩最好的花鳥畫家
    字昌之,號劍南樵客,廣漢劍南(今四川成都)人,北宋太宗、真宗至仁宗時人。他工書法、繪畫,擅畫花果,多作折枝花,兼工草蟲。初師五代畫家滕昌祐,後自成一派,有徐熙、黃荃遺風。據說他常於清晨朝露未乾,圍繞花圃觀察花木神態,調色描繪,自號「寫生趙昌」。他畫花極有生意,色彩最好,又多畫「折枝」而不是全株。 趙昌《蜂花圖卷》
  • 讓·克魯埃父子,法國文藝復興時期肖像畫藝術最傑出的代表畫家
    #油畫藝術推介#說起法國16世紀的肖像畫藝術,讓·克魯埃和他的兒子弗朗索瓦·克魯埃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人物畫中的法蘭西一世穿著豪華,儀態瀟灑,尤其是他的兩隻手,畫出了騎士般的風度,這一點與法王被號稱「騎士國王」相匹配。國王身穿華麗的綢緞大袍,色彩精細,銀灰色調子上又添深紫、深黃、深藍,顯得綢緞質感非常出色。整件作品營造出高貴脫俗的氛圍,襯託出了國王的華貴氣質。
  • 四君子之梅花國畫:畫家鄭曉京筆下的梅花,內蘊詩意
    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記載,南朝梁國張僧繇曾畫過《詠梅圖》,這也許是古代畫家畫梅的最早記錄。宋代的《宣和畫譜》、《圖畫見聞志》均有記載前代畫家畫梅作品等,可惜畫作都已失傳。入宋以後,隨著梅花精神內涵的挖掘,畫梅風氣漸盛。歷史上最早開創以水墨為梅花的是北宋衡州華光寺長老仲仁。
  • 北宋前期詞壇:多有豪宕之氣,繁榮昌盛
    範仲淹(公元989-1052年)的詞僅存五首,在北宋早期詞的創作中能獨樹一幟。《蘇幕遮》寫鄉情鄉戀,而氣象開闊,色調明快,與一般相思詞只限於庭院樓閣、倩調悽楚者迥然不同。他的《漁家傲》詞,描繪邊塞的軍旅生活,抒發離鄉久戍、壯志難酬的感慨,格調蒼涼悲壯、豪邁奔放。這些詞開始打破詞專寫男女戀情的傳統案,能於溫婉之中寓豪宕之氣,對後世豪放詞派的興起有一定影響。
  • 客廳沙發背後牆上掛什麼寓意好,牡丹國畫掛出富貴之氣
    「閱盡大千春世界,牡丹終古是花王」、「雅稱花中為首冠,年年長佔斷春光」,用百蕊之王點綴客廳背景牆,哪怕在簡陋,也能瞬間提升房間的氣質。牡丹又名「洛陽花」、「富貴花」,北宋理學家周敦頤《愛蓮說》中的有這樣的名句「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 在北宋與南宋之交,也許要算他是最傑出的詩人
    當代著名學者錢鍾書就這樣評價他:「在北宋與南宋之交,也許要算他是最傑出的詩人。」儘管使用了「也許」不很確定的副詞,可是,既然慷慨地奉獻上「最傑出」這一頂桂冠,也足以表明錢先生對他的讚賞與推許。縱觀他的詩歌成就,南宋江湖派詩人劉克莊從宏觀的視角,對他進行過定性分析。看來,他的詩歌創作,以南渡為界,分前後兩個時期。
  • 元代畫家趙雍作品賞析
    此卷為臨仿北宋李公麟白描《五馬圖》中的第一組人馬像,並敷以顏色。牽馬者身穿朱衣,兩臂袍於腹前,側臉望著身後的貢馬,漫步前行。畫人馬用線細勁連綿,人物鬍鬚及馬尾線描極為精彩。與原作相比,馬體略顯肥胖,而神駿英發之氣似嫌不足。元 趙雍 人馬圖 此為《趙氏三世人馬圖卷》之一。圖繪一西域長髯奚官雙手牽一白馬。
  • 20世紀傑出的現實主義畫家 看河南畫家李伯安如何影響中國美術界
    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稱李伯安是20世紀中國最好的畫家之一。這位河南洛陽人,傾盡十年之力,基本完成了水墨人物長卷《走出巴彥喀拉》,這幅大氣雄強的巨作以其對民族精神的高揚而呈現史詩般的光輝,把20世紀中國水墨人物創作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
  • 北宋山水畫家範寬,開創了雪景山水畫,他的作品都被譽為「神品」
    北宋時期的山水畫家範寬,是北方山水畫三大家之一,他擅於繪畫山水畫,他還擅長使用積墨法開創了雪景山水,他的作品特點「畫山畫骨更畫魂」給人一種「遠望不離座外」的感覺。他的《溪山行旅圖》、《雪景寒林圖》這些作品皆被列入「神品」。
  • 北方山水畫派之祖——後梁畫家荊浩
    五代十國畫家荊浩創山水筆墨並重論,擅畫「雲中山頂」,早已提出山水畫也必須「形神兼備」、「情景交融」,他的作品已被奉為宋畫典範,只可惜留存於世的作品極少,且僅有的幾幅畫也尚存真偽之疑。
  • 以前,雖說無才便是德,卻仍有這麼多傑出女畫家
    女道士,傑出的女畫家。生活在南宋高宗(公元1127-1162年)時代。她以白描人物畫見長,創作有傳世名作--人物長卷《明妃出塞圖》,在畫中寄託了她憂國憂民的情懷。該畫於清朝鹹同年間流入日本。
  • 「畫家之王」魯本斯:最有天賦的畫家,就是他
    曾有朋友問我:「最有天賦的畫家」,你認為是誰?所以今天,默默就和大家聊聊,最有天賦的畫家這個話題。作為藝術愛好者,粗覽了不少藝術大師的作品,和他們的經歷生平。在21歲時,他就成為了當地有名的畫家。在1600年,魯本斯為了精進技藝,前往義大利學習深造。在義大利的8年期間,魯本斯學習了許多位,文藝復興時期大師的作品,這令他受益匪淺,這也為魯本斯後來的發展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608年,魯本斯重回故鄉,在第2年,他便領銜擔任了首席宮廷畫家一職。
  • 讀宋代郭熙《早春圖》,描繪北宋早春主題,隱藏了怎樣的家國情懷
    宗老意定,方作以次雜巢、小卉、女蘿、碎石,以其一山表之於此,故曰宗老,如君子小人也。」《林泉高致》因此松樹與石頭先成了這幅畫的主幹,然後逐漸再進入細節的填充,包括偶爾的雜亂和藤蘿乃至於可以被忽略不計的碎石頭,這些在畫家的眼裡都是早春不可或缺的景物。松樹帶動了整個自然的生機。
  • 美術研究|從《清平樂》看崔白與北宋畫壇的新風尚!
    該劇以《溪山行旅圖》《早春圖》《晴巒蕭寺圖》《寒鴉圖》《蘆汀密雪圖卷》等大量名垂畫史的宋代經典畫作及服飾、妝容、家具、器皿等諸多方面,煞費苦心,較大程度地為觀眾復原了北宋的美學語境及其社會生態。劇中,宋仁宗趙禎在政事之餘也作畫習書,而其愛女福康公主亦自幼學畫,並且受到了畫家崔白的指授。這不僅影射了北宋宗室雅好丹青的風尚,也反映了崔白的藝術地位。
  • 畫家畫畫,不能被墨法之名所控,而是好好利用墨法之巧
    我們觀其墨法之名不難看出,這墨法多為技巧也。即明白墨法是有技巧而生,那麼去利用時就容易上手。但今人畫家都被技巧所控,沒有自己對墨法的認識。破墨法產生的效果是相互滲化是筆痕會時隱時現、若隱若現,相互滲透,畫面而生成一種自然而然的無雕琢之氣,盡顯華滋、自然之美感。
  • 北宋瓷器:中國陶瓷的巔峰之作
    白瓷的色澤像光潔的玉,「既質玉之質,復白雪之白」。宋瓷比明瓷、清瓷往往更受推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崇尚自然、含蓄、質樸的宋瓷,更重視瓷器本身的胚胎、形體、釉色,稍加雕琢,無論造型、釉色、紋飾都追求天然完美。宋瓷典雅靜謐,猶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真正集前人之大成,又為後世之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