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A面B面》
杭州一座精神病院裡,張靜初、王洛勇、陳曉東、袁文康、鄧家佳、孔維、任泉等明星瘋狂「折騰」,於是有了國內第一部以精神病患為題材的癲狂懸疑喜劇《A面B面》。該片由寧瀛執導、金球影業投資拍攝,並正式確定於4月8日全線上映。而製片方除對該片的順利上映表示欣喜之外,更對影片在題材、劇本以及導演的喜劇的處理上頗為滿意,出品人趙依芳說:「我們終於將60年來唯一一部精神病題材電影搬上了大銀幕。」
60年空缺精神病題材 國產電影迄今唯一
1960年,希區柯克以短短48秒鐘的蒙太奇造就了「浴室殺人」的影史經典;1974年,由移民導演執導的《飛越瘋人院》,一舉斬獲次年奧斯卡五項重要大獎;1984年,尼古拉斯·凱奇參演的《鳥人》,再度以精神病患的老題材發洩對戰爭的反思和不滿;1996年,巖井俊二在精神病院中娓娓講述著他至愛的殘酷青春故事《夢旅人》;2009年,馬丁·斯科塞斯和迪卡普裡奧的第四次合作,便是由北大西洋裡一座冰冷的《禁閉島》上開始。以上電影都取得了巨大影響力和超高票房。
2010年,國內第一部以精神病院「瘋人」為主題的《A面B面》將於4月公映,對於那些奮鬥在國產電影第一線的電影人,它的過審和公映無疑是打開了影壇更美麗誘人風景之窗。
精神病患這一50年代便已盛行好萊塢的電影題材,對於有著105年影史的中國來說,仍舊是禁區。無數影人夢想著將這一經典題材搬上銀幕。
據出品人趙依芳介紹,電影《A面B面》在於用商業的喜劇的形態,表達了對精神病群的關注關愛。雖然審查費了些時間,但還是順利通過,並得到專家高度認可。
三年打磨劇本 100分鐘裡的11種精神病人生
作為電影《A面B面》的製片人,陳金海同時也是該片的編劇,「05年無意間看到一條正常人『被精神病了』的社會新聞,自己即刻有拍成電影的衝動。」記者出身的陳金海也是從那時開始動筆寫下了關於電影劇本的第一個大綱,「在國內還沒有精神疾病相關的題材電影,從國外50年代的片子看起,到40多本有關理論書,再到潛入精神病院的實地考察,差不多三年的時間,自己幾乎已經成了精神病的業餘專家。」三年之後,陳金海帶著自己創作的劇本《A面B面》,在廣電總局正式立項。
電影《A面B面》講的是壯陽藥店老闆陳曉東,神經質妻子張靜初以及「老相好」袁文康下藥送往精神病院,期間在遇到潛伏在院中做調研的精神病教授王洛勇後,發生的故事。據製片人陳金海介紹,「100分鐘的電影裡,我們捕捉了11種精神病態人生,希望能讓觀眾心動、情動。」
話題女導演轉型 喜劇表達是王道
執筒電影《A面B面》的,是以「北京三部曲」蜚聲國際的女導演寧瀛。特殊的題材放到本就有些古怪的導演手中,「與公司第一次見面趙總就給了我這個本子,晚上回家翻了翻,就定下來拍了。」導演寧瀛介紹說,「當時唯一覺得題材有些特殊,怕不好拿捏,後來決定以喜劇方式著陸,我最喜歡的就是喜劇,拍起來也很享受。」對於寧瀛來說,拍攝時最大的困難還在於如何將有些嚴肅的社會性話題拍出喜感,為此她特地給影片中的演員賦予不同功能的角色造型,「比如張靜初負責搞文藝,不搞笑。而其他的男人們就負責不同方式的幽默搞笑。」寧瀛介紹說。
與此同時,張靜初、陳曉東、袁文康、王洛勇等演員為了演好片中各類病態人物,私下被封「男版美容大王」的陳曉東,片中不僅被改造成土氣猥瑣的暴發戶,以顛覆造型亮相,更將男人在壓力膨脹後的安全感缺失、控制欲增強等演繹的惟妙惟肖。而女主角張靜初在片中代表的則是精英職業女性在看似華麗外表下經歷的內心掙扎,另據張靜初本人透露,「演的時候非常需要有病態感,整個人的狀態也應該是緊緊繃住的。進組之前對角色壓抑的性格還有些擔心,誰知道這個劇組太搞笑,導演帶頭消除所有人因為題材帶來的緊張感,唯一的壞處便是頻繁笑場,NG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