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有人提及北海的教育,北海人的腦海中,總會浮現出那一所所有口皆碑的公辦學校,它們存在於一代代北海人的記憶裡,不曾隨著時光的流逝而褪色。但即使有品牌公立學校助力,近年來,北海與廣西其他城市的教育實力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化的進程加速,教育資源短缺、教育資源不均衡的情勢逐漸展露,無法滿足老百姓和社會發展的需求。
短板,北海的教育資源不足
北大清華錄取率,近三年均為個位數
據北海歷年公開的高考官方數據顯示:2016年北大、清華錄取廣西的考生達153人,錄取的考生人數前三強分別為柳州、桂林、南寧。其中,北大、清華錄取柳州的考生43名,桂林32人、南寧29人、玉林12人、河池10人、貴港11人、百色6人、來賓2人、賀州6人、欽州1人、北海1人。2017年,北海只有2人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2018 年,北海市有 11206 人參加高考, 總分600 分以上 174 人,理科最高分 690 分,在自治區排名 20 名,文科最高分 639 分,其中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 3 人。
隨著外來人口增多,北海教育資源不足
隨著北海近年外來人口逐漸增多,國家二孩政策的放開,生源增長,未來幼兒園、中小學校教育資源不足以及學校空間不足等問題進一步突顯。北海一直被家長詬病「學區太少,優質教育資源稀缺」。和其他地區相比,差距一點點被拉大,北海在教育資源方面則相對弱勢,無法滿足老百姓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學生外流現象嚴重。一項統計顯示,北海每年小升初流失約2400人,佔當屆畢業生人數9%,初開高流失約12000人,佔當屆畢業生人數49%。
大班教育情況突出
教育資源與學齡人口受教育的需求矛盾異常突出,城區內「大班大校」現象十分普遍,教育資源匱乏已成為影響市民教育需求的突出問題。
謀變,北海啟動「三三零」工程
俗話說:「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久」。為了更好滿足老百姓對品質教育的新需求,2019年,北海開始全力推進「三三零」工程項目建設,計劃用3年時間,投資30億元,新建(或擴建) 30所優質中小學校。實施中小學校「三三零」工程是北海市重點民生項目之一。不僅能夠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完善教育資源合理布局,而且能全面提升北海教育質量品質檔次。
同時,通過「珠城聚才工程」,北海還將繼續組織實施名校引進、名校長管理能力提升、名教師名班主任引進培養「三名」工程,深入實施「童子功1+N」計劃,規劃建設15平方公裡職業教育園區等,讓更多民生項目加快落地。要用三到六年的時間,努力實現北海教育質量「升級換代」。
100%巴川強勢來襲,北海來到教育城時代
在中國西南區域,提起巴川中學幾乎家喻戶曉。巴川學校已連續19年蟬聯重慶市中考第一名。相繼崛起的巴川小班100%上重點高中,巴川新高中畢業生100%上重本線,巴川中學國際菁英班全部進入全球排名前30位名校。
2020巴川新高中再創「四連冠」奇蹟
2020年,巴川中學再次以「四連冠」驕人的成績展示了它的卓越實力——繼2017年(首屆)、2018年高考100%上重本線、2019年100%上重本線後,2020年再次取得100%上重本線的優異成績。巴川新高中2020屆全校平均分超過600分,理科平均分606.35,超一本線106.35分,文科平均分596.87,超一本線60.87分。
100%巴川強勢來襲,北海「教育新高地」誕生
北海急需提升教育水平的現狀是不言而喻的。正因為如此,2019年,北海市政府就與曲江新鷗鵬籤訂了曲江新鷗鵬·北海教育城項目合作協議,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乃學,市委副書記、市長蔡錦軍親自出席籤約儀式並見證籤約,彼時北海市官方媒體《北海日報》在頭版頭條的顯著位置報導了此事。該項目的籤約,可謂是北海市的一件大事。
中國教育巴川系全系導入北海,對北海又意味著什麼呢?對此,曲江新鷗鵬·北海教育城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100%巴川來到北海,開啟了北海教育的全新時代!曲江新鷗鵬·北海教育城將中國教育巴川系全系植入,營建巴川 K12 國際學校和教育 MALL,為全北海建立起首個幼、小、中、高一站式一流國際化教育平臺,帶來全新的 0-100 歲全生命周期教育體驗。中國教育巴川系核心精髓將成功複製到北海,強大的品牌能量,頂尖的教育資源,專業的教學體系,將使北海再現 100% 巴川神話,北海的教育新高地由此誕生!」(文/董成竹)
202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