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上海文聯 上海文聯
「召喚——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美術、攝影主題展」4月8日至5月8日在中華藝術宮展出。此展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解放日報社共同主辦。
展覽近二十日,迎來眾多市民、上海援鄂白衣戰士,還有各界藝術家的身影,藝術家紛紛向小藝分享了他們的觀展感受……
讓我們來一起聆聽他們的心聲
讓我們再一次重溫看展的感動
/ 評論家的觀展心聲 /
上海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參觀展覽
汪湧豪:激蕩著神聖的情感
三個小時觀展,心中始終激蕩著一種神聖的情感。最強烈的感受是中國人身上蘊積的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力量。那種大難當前、無所畏懼的勇敢和犧牲,還有人人盡其在我、守望相助的韌強和自律,都足證中華民族不愧是在苦難中浴火重生的偉大民族。我們為中華民族感到驕傲,為身為中國人感到無比的自豪。
本文由「壹伴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張文龍:畫作無聲勝有聲
疫情未了,上海文藝工作者抗疫的創作迸發出感人的火焰。本次展覽表現出了上海的藝術家在國家遇到重大災難時,與祖國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強烈愛憎和創作激情。畫作太多,談談我讀其中的兩幅美術作品的感想,因為被感動、心靈受到巨大的震撼,覺得它們無聲勝有聲。
一幅是鄭辛遙先生的漫畫《一定要贏——戰勝新冠肺炎病毒》。寥寥數筆,已經道出了當前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堅強的領導下,我國奮戰疫情已獲初勝的基本態勢,非常鼓舞人心。又讓人們在觀賞之餘,會心一笑。我認識辛遙先生到現在已經有35年,他作品的個性總是那麼獨特而明顯,線條簡練,隨心所欲,卻幽默機智盎然。
另一幅是沈有福先生的畫作《爭分奪秒》。這幅畫如果不仔細看,還以為是一幅黑乎乎、亂糟糟的版畫。再仔細一看,我不禁對畫家的匠心獨運拍案叫絕!沈有福先生的聰慧、高明就在於,由於是俯視,那三十多臺挖土機和土方車被處理成吉他、大提琴和手機的模樣,而在山頭泥土上留下的無數的車轍、車燈的光束,以及電焊迸發的絲絲火花,變成了一道道美妙、互相交融、撞擊的五線譜。
本文由「壹伴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王雪瑛:時代的召喚
國畫家汪家芳的巨幅作品《巍巍中國情》,以電影蒙太奇的構思,以創新的水墨筆法,凝聚了華夏大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宏大場景,這是畫家以筆墨呈現的心靈地圖。畫面中,兩座鐘樓特別引人注目:上海的外灘鐘樓,武漢的江漢關鐘樓。兩座鐘樓的遙相呼應,銘刻了2020年我們共同經歷的艱難時光,走出疫情嚴峻的凜冬,走向疫情向好的春天,整幅畫中沒有一個人物,但蘊含著萬千中華兒女的精氣神,是中國人的同心協力構築了巍巍中華。呈現了重大主題的藝術感染力,傳遞的是當下創作者真摯的情感,時代強勁的召喚:我們依然是我們,我們又是新的我們。
本文由「壹伴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伍斌:見所未見,關於「召喚」的召喚
巨幅油畫《逆行者》。單個防護服醫者形象頂天立地。背景是深沉的黑褐,防護服與口罩已經白中帶汙。醫者握拳,疲憊中帶著撐持。這些白色與汙跡的合一,提示著背後無窮的聯想性。頂格畫面的是一個普通又不普通的人,一個大寫的人。這個白色形象,又讓我不由聯想到美國航天博物館中的太空人服飾,同樣向未知處邁步,後者是人類文明步履輕鬆又沉重,向地外的可能世界走去;前者則是返身於可知的逆境、未知的結局,毫無選擇地「選擇」不放棄、不甘心。若干年後,當歷史要用一個畫面來定格2020年春的中國,我想這一個近四米的油畫「巨人」(毋寧說它也是一座雕塑),便能完成敘說。
本文由「壹伴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鄭慧慧: 寧願「悶」自己,也要保證藝術魅力
參觀該展覽如同親臨抗疫戰鬥的現場,全方位、多角度地、深深地感染著我。作為舞蹈工作者和文藝評論(工作)者,我更有感於兩幅芭蕾演員戴口罩練功的照片。舞者戴口罩,遮去臉部並不遺憾,因為舞蹈是肢體的藝術。但可以想像口罩遮鼻嘴會給激烈的舞蹈動作,尤其是連續、大幅度的各種跳躍動作帶來十分艱難的體驗。但以身體為工具的舞者,尤其是對肢體線條美和輕盈飄逸風格有近乎苛刻要求的芭蕾舞者來說,不能不每天練功啊。行話說:「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同行知道,三天不練觀眾知道。」上芭演員疫情中戴著口罩練得熱火朝天,寧願「悶」自己,也要保證藝術的魅力永不減退,這難道不也是一種做貢獻嗎?
/ 舞蹈家的觀展心聲 /
吳虎生:抗疫精神激勵我更加努力地工作
今天在展出的作品中看到了在疫情第一線的工作者們的精神,對我是一種激勵,是未來工作與人生所要努力的方向,也促使自己更多地反思自己能夠為此次戰疫做些什麼。在抗疫期間我們也沒有停止訓練,為的是時刻準備著,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當大幕打開,使得再次進入劇場的觀眾能夠看到高質量的演出。
本文由「壹伴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上海芭蕾舞團參觀展覽
季萍萍:口罩下的起舞,是我們對信念的堅守
有幸參觀了「召喚」主題展感動至深,為這些逆行者不怕艱難、奮起抗擊的勇氣、境界與奉獻而淚目。當白衣天使在前線與病毒搏擊的時候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更是牽動了文藝工作者的心,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中文藝工作者更像是輕騎兵,謳歌時代英雄的故事,傳遞愛的力量是我們的責任與擔當,口罩下的起舞,也是我們對信念的堅守,疫情有期,大愛無限,春天的腳步,永遠不會因為過長的冬天而來得太遲。
本文由「壹伴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張堯:將傷口縫合成春天裡美麗的花朵
各行各業的「逆行者」都是這個時代的英雄楷模,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中表現出強大的凝聚力、戰鬥力,一起微笑,一路加油。身處於此的我們也用自己的方式加入這場戰役——芭蕾舞者的身影;戴著口罩的堅守、微笑,是這個春天我們能給予生活的力量。如果這次疫情是一道巨大的傷口,願你我,與英雄們一起將它縫合成春天裡美麗的花朵。
本文由「壹伴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戚冰雪:向「英雄」和「天使」們致敬
在展覽中,看到許多疫情期間的攝影和繪畫作品,特別是入口那一張18米的長卷,畫家們將「抗疫」期間那些感人的、揪心的畫面集中呈現在這裡,讓我們非常觸動,那是一股振奮的力量。我感受到了當時衝在第一線工作者們的辛苦和艱難,感受到了中國人民團結起來的強大力量,最要感謝那些「英雄」和「天使」們,向他們致敬!
/ 畫家的觀展心聲 /
李磊:策劃精密,藝術性強
本次「召喚」展集美術、攝影、民間藝術、當代藝術為一體,策劃精密,藝術性強,不同藝術家找到了生活的結合點,充分反映了藝術創作離不開生活,反映了上海這座城市的精神。這次抗疫行動,廣大藝術家自發地積極參與,市美協在此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麼短的時間裡策劃出這麼大型的藝術展,反映了廣大藝術家的心聲。本次展覽組織工作很嚴密,主題層次鮮明,看得出是下了功夫的,付出了辛勤的勞動,疫情階段能組織展覽真是非常不容易。感謝美協、攝協,感謝市文聯等單位。
本文由「壹伴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萬芾:緊扣「奉獻」的意義
展覽裡逆行的醫護工作者成為了「主角」,奉獻成為了「中心」。展覽從各個視角彙編成了一幅幅生動的故事集,向觀眾訴說著一個個偉大的靈魂。同時我也看到我們上海的藝術工作者對這次疫情中所出現的各種人文情感觀察細緻入微,看到這一幅幅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形式以及不同的形象,傳遞給我的是一波又一波的感動,藝術家用畫筆和鏡頭刻畫記錄了一個又一個普通但又不平凡的人物。巧妙的藝術誇張與對畫作形式的精準構建,將整個展覽的主旋律緊緊扣住了「奉獻」的意義,尤其是巨幅作品《召喚》,畫作中的每一個生動人物的塑造都是藝術家向每一個為民族為國家而奉獻的靈魂致敬。
本文由「壹伴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宋建社:「召喚」展的兩個顯著特點
美術回歸對人類共性美的表達
曾幾何時,我們的美術創作被長期禁錮在一個封閉、單一的範圍裡,解放思想和表達個性一度成為美術界的普遍共識。改革開放使畫家們打破精神桎梏,創造出了許多多彩個性的作品。但是,當人們的藝術自我表現發展至極端時,卻又鑽進了個人主義的象牙塔,往往漠視對人類整體的生存發展和共性之美的研究,而一些無病呻吟的小我之作卻充斥畫壇。這次全國的抗疫鬥爭,使諸多藝術家重新審視生命的意義,共同關注人類命運的發展,以大我的視角,創作出了一批表現人性共有的美好、深受廣大百姓歡迎的美術作品,這是一次藝術創作重新發現和表達人類共性美的回歸和探索。
激情是藝術創作的原動力
抗疫的幾個月,是全國人民都揪心的幾個月,也是美術家們創作抗疫主題作品最激情的幾個月。在如此短暫的日子裡,畫家們以武漢和全國人民的抗疫現實為背景,用飽滿的熱情、晝夜的拼搏、多樣的形式創作出了一大批反映中國人民抗擊疫情的美術作品,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這種強烈的激情,來自於抗疫中殘酷現實生活的衝擊,也展示了藝術家內心深處熾熱的人文情懷。
本文由「壹伴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黃勝:線上線下展覽是亮點
本次展覽創作藝術家之多,創作藝術水準之高,與時間之短,形成鮮明對比。許多藝術名家拿出了精品力作,讓人印象深刻;年富力強的創作中堅,奉獻了藝術佳作,引起觀眾共鳴;不少青年藝術家積極參與,豐富了表現手法。
這次展覽線上線下同時進行也是亮點,既保證了展覽現場的公共衛生要求,又讓社會觀眾通過宣傳報導、微信公眾號、微信展廳,第一時間動動手指就能縱覽展廳。作品展現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戰鬥力令人鼓舞,藝術作品特有的魅力深化了表現力和感染力。這既是對逝者的安慰,也是對英雄的讚歌,更是「眾志成城、共克時艱」時代奮進的壯麗詩篇。
聽完藝術家們生動的觀展感想
你是否心動地想要即刻去觀摩
心動不如行動,這就去看展吧
如若你無法親身去到現場參觀
小藝特別為您準備了線上展廳
您也可以在線瀏覽參展作品:
點擊看「召喚」雲展覽
召 喚
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美術、攝影主題展
展覽時間:4月8日—5月8日
展覽地點:中華藝術宮/5米層展廳(上海市浦東新區上南路205號)
參觀時間:10:00—18:00(17:00停止入場、周一館休)
主辦單位: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解放日報社
承辦單位: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上海市攝影家協會、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
支持單位:上海中國畫院、上海油畫雕塑院、上海美術學院、上海市醫務工會、澎湃新聞
團體觀眾去現場觀展需要提前預約,預約電話:20252018
文編|王 虹
美編|音 雲
攝影|蔡晴、陳文、丁曉文
上海文聯公眾號
原標題:《「召喚」主題展召喚出了藝術家們怎樣的心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