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石榴在南方地區還是很常見的,在鄉下的農村也是較常栽培的一種水果,我那裡也有,只是果實很小就是了,番石榴目前在國內的廣西,廣東,海南,福建,臺灣等地均有種植。
番石榴
番石榴也叫芭樂,一般來說芭樂是臺灣地區叫的多一點,其他地方還是叫番石榴多一點,番石榴若以果肉顏色來作為區分可分為兩種:白心與紅心,兩者外觀相似,但其口感有著一定的差異。
番石榴的果形一般有橢圓形,偏圓形,長圓形等,其果形因種植地域的同也不一同,有著細微的差異,但兩者的果實結實結且是相同均由:果肉,果皮,種子,果囊及尾巴萼蒂組成。
果實結構
白心番石榴,果實大小中等,一般單果重在100-300g左右,最大果也可達500g以上,其果肉潔白,在果囊中內含許多種子,並且果肉與果囊的口感也存在不同,一般情況下,熟度不高適中的番石榴果肉緊實,脆甜爽口,而其果囊則肉質較軟滑,粘稠,使人在吃的時候對有籽的感覺沒有那麼明顯。
白心番石榴
紅心番石榴,果實大小相對偏小,一般單果重在100-200g左右,其完熟後果肉呈鮮紅色,果肉顏色隨著的熟度變化而變化,一般為變化進程為淺粉粉紅紅鮮紅,其囗感相對白心來說要香甜濃鬱一點,果肉要軟甜一點。
紅心番石榴
紅心番石榴
對於番石榴的判定一般可以根據其果面顏色進行判定,果面顏色隨著熟度變化而變化,熟度越低綠的越鮮豔,熟度較高的一般果面呈泛白或泛黃,由於熟度較高的果體偏軟,運輸損耗高,所以一般會採摘成熟度較低果,其果面顏色為碧綠/淺綠,這個時期的果,味淡甜,有些還有一點點生澀味,這時的果適合沾料食用如:酸梅粉,鮮醬油等,而泛白時期的果,適合鮮食,因為這個時期的果,其甜味及風味都較濃鬱,果肉微軟。
番石榴
綠色是番石榴的表代色也是日常的常見色,但除了綠色外,有時也能看有些番石榴表面上,會帶有一些紅色的斑點,並且這些紅色的斑點分兩種情況:一種在紅色斑點的中心有幹吧類似爛點現象,另一種則是單純的果面局部變紅,中心無幹吧現象,對於第一個情況的形成可能是蟲害,生長的時候受過紅蜘蛛的侵害,可能是葉斑病,在葉面上病斑暗褐色至紅褐色,無邊緣或邊緣不明顯,多分布於葉緣,背面生灰色黴狀物,即病原菌的子實體,在果實上被害,則病果表面呈暗褐色至黑色的小點,中央凹陷,邊緣紅褐色,潮溼時中央也生黴狀物。而另一種情況則可能是由於種植管理氣候的波動,果實所形成的生理性失調表現。
番石榴的空心與畸形起疙瘩,空心一般發生在夏季,氣溫高,果實生長快,果肉與果囊的生長速度不同步形成的,空心較嚴重的果囊呈形海綿化,果肉厚度變薄,肉質較膨鬆,口感偏「泡」。
而表面起面起疙瘩則是由於種植管理的問題所形成的、果實的果形少部分發生了明顯的變形畸化的現象、一般明顯嚴重的畸形產地的時候就會挑選出來的(有些拼接圖片及素材來源於網絡,若有侵犯,對此感到抱歉,懇請及時聯繫刪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