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仲勇:紮根邊遠山區 幫助山裡娃放飛夢想

2020-07-30 中工網

一個簡易的平房,一面飄揚的五星紅旗;1個老師,30名學生,典型的「一師一校」……這便是貴州黔東南州鎮遠縣報京鄉松柏村坪玉教學點的模樣。

每天清晨,這裡會傳出陣陣讀書聲,在幽靜的山區中顯得如此動聽。

「父親的話讓我打消顧慮」

2000年,剛從黎平民族師範學校畢業的潘仲勇,服從安排,來到報京鄉松柏村金坪玉教學點。沒曾想,這一待就是20年。

「剛來時,坪玉教學點叫坪玉小學,只有1至3年級,僅有兩名代課老師。」

20多歲的潘仲勇,最初得知分配結果,內心是抗拒的,雖然在自己家鄉教學,但條件艱苦,便有些猶豫。

「松柏是你的家,你都不願留下來,其他人怎麼會留下來?」「你想看到村裡的學生沒人教,幾歲的娃娃每天走路十幾公裡去上學嗎?」父親一席話,讓潘仲勇如夢初醒,打消顧慮,堅定紮根鄉村的信念,開啟長達20年的執教生涯。

「很慶幸在這裡遇到妻子」

「我也沒曾想過自己在這裡20年,期間,有心酸也有苦澀,但很幸福,很慶幸自己遇到一個好妻子。」說起妻子,潘仲勇嘴角始終洋溢著幸福。

2002年,潘仲勇與朱木群喜結連理,他找到另一半的同時,也讓教學點有了「女主人」。

「這些小孩挺可憐,他們的爸媽去外面打工,我們就要盡力多照顧點。」朱木群一邊切菜,一邊對記者說。

坪玉教學點的30名學生多數是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親戚撫養,而學前教育學生就有17名,為了方便照顧這群孩子,潘仲勇夫妻直接在辦公室搭起床鋪,吃住在校。

潘仲勇負責教學,朱木群負責給孩子煮飯,照顧學前教育的小孩,日復一日地堅守在教學點,把更多的愛傾注在這群孩子身上。

「非常感謝潘老師,我家娃娃在這讀書太放心了,上次我們沒空來接娃娃,潘老師還幫忙送孩子回家。」「前段時間,潘老師還幫我外公外婆栽秧。」……

提起潘仲勇夫妻,村民們總是讚不絕口。憑藉良好的師風師德和獨特的人格魅力,潘仲勇贏得同學愛戴和家長信任。

對於父老鄉親們的誇讚,潘仲勇開玩笑地說:「一個學生也是教,兩個學生也是教,30個學生同樣教,學生在我這裡,鄉親們就放心出去賺錢。」

「執教20年我無怨無悔」

「如果讓我重新選擇,我還是會來這裡工作。」

生於斯而長於斯,20年時間,潘仲勇不僅愛上這片土地,愛上這群孩子,更找到一生的幸福,以至於曾經有機會可以調往其他的中心校區工作,他都謝絕了。

「潘老師是我小學老師,更像朋友,感謝他一直鼓勵我,雖然我遠在大連,但每次回家都會去他家坐坐。」研究生畢業的朱勇安是潘仲勇的一名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和潘仲勇的鼓勵,成為一名飛出大山的「金鳳凰」。

如今,坪玉教學點共有17名學前教育、5名一年級和8名二年級的孩子。

「我想幫助坪玉這群有夢想的孩子走出大山。」執教20載,學生換了一茬又一茬,當初的代課教師也已離開,潘仲勇堅守如初,頭上多了銀絲,但初心未改,一直堅守在這裡。

紮根大山,一心一意服務家鄉教育事業……對於潘仲勇而言,這已經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責任和擔當,而他也將繼續在崗位上,把更多的熱情奉獻給這片土地。(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徐偉通訊員楊子軒)

相關焦點

  • 邊遠山區教師用「堅守」為孩子播種希望
    在貴州、四川、雲南、西藏等地,還有很多和劉興孟一樣的老師,孩子們燦爛的笑容、渴望知識的眼神,讓他們選擇堅守邊遠山區,只為讓更多的孩子能夠走出大山。「孩子們燦爛的笑容是我堅守講臺的動力」松溪鄉中林小學位於海拔1000多米的半山腰,學生多來自單親家庭或是留守兒童。
  • 紮根邊遠山區40載 他將南川大樹茶變「搖錢樹」
    紮根大山讓他成了野外生存專家因為工作任務需要,劉正宇經常要帶領隊伍到大山裡尋找植物。從天亮一直找到天黑,這是常有的事,露宿野外就更不稀奇。劉正宇回憶說,自己餓得最久的一次,是三天三夜在野外沒吃沒喝。「那時候還比較年輕,經驗不夠豐富,隨身帶的物資不多,又迷了路。」餓過肚子以後,他開始摸索野外生存的方法。
  • 「既然選擇了,就要堅持到底」——邊遠山區教師用「堅守」為孩子播種希望
    新華社北京9月10日電 題:「既然選擇了,就要堅持到底」——邊遠山區教師用「堅守」為孩子播種希望新華社記者教師節到來,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松溪鄉中林小學語文老師劉興孟的手機響個不停,各屆學生發來的節日祝福簡訊,讓這位紮根山村小學24年的老師感到特別幸福、滿足。
  • 「既然選擇了,就要堅持到底」--邊遠山區教師用「堅守」為孩子播種希望
    新華社北京9月10日電題:「既然選擇了,就要堅持到底」--邊遠山區教師用「堅守」為孩子播種希望新華社記者教師節到來,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松溪鄉中林小學語文老師劉興孟的手機響個不停,各屆學生發來的節日祝福簡訊,讓這位紮根山村小學24年的老師感到特別幸福、滿足。
  • 「紅燭之光·教師節獻禮」28年紮根基層,堅守邊遠山區教育一線——記臨湖初中教師鄭祖華
    28年來,他紮根基層教育,在邊遠山區以校為家,把孩子當成自己的親人;28年來,他教過的孩子從山裡走出去,活出了自己的精彩;28年來,他默默無聞、不慕名利,堅守在邊遠山區教育第一線。他就是臨湖初中老師鄭祖華。
  • 向宏佳:紮根邊遠地區二十四載 甘做深山紅燭照亮未來
    ,讓一批又一批山裡娃走出大山,用執著和堅守書寫著一名鄉村教師樸素而偉大的情懷。1996年師範學院畢業後,向宏佳義無反顧回到家鄉,到邊遠的採花中學任教英語。第一天走上講臺,向宏佳就遇到「問題學生」。上課時,他發現一名男同學留著長發,兩隻腳很不文雅地蹺在板凳上,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東張西望就是不看黑板。從此,向宏佳對這名叫小剛(化名)的男同學格外關注。向宏佳「雙管齊下」——課堂上只要小剛有點滴進步,就點名表揚;課下則陪他打球、拉家常。
  • 99公益日,山裡娃「大聲說英語」邀您為山區孩子奉獻愛心
    山裡娃「大聲說英語」邀您為山區孩子奉獻愛心。   「記得特別清楚的是一個廣告,當山裡孩子站出來說Apple的時候,蹩腳發音引人發笑,但這就是現狀,山裡娃的英語已經成為了他們把握人生機遇的一個阻礙」「願我小小的一份努力能換來山區孩子的美好未來」「希望孩子們可以快樂健康學習,一切會更好」……自山裡娃「大聲說英語」人才成長公益基金助學項目發布愛心眾籌以來,就得到了廣大愛心人士的捐助
  • 五峰「深山紅燭」向宏佳紮根深山24年
    他叫向宏佳,紮根深山教書育人24載,幫助500名山裡娃走出了大山,用執著和堅守書寫了一名鄉村教師的情懷。他先後獲得全國德育先進教師、全國百佳鄉村英語教師、湖北省農村優秀教師、宜昌楷模等30多項榮譽,近日獲評2月至10月「荊楚楷模」月度人物。
  • 澄江市董文云:29年紮根山區教育
    澄江市龍街街道尖山小學老師董文雲,他紮根山區學校29年,不忘教育初心,在平凡崗位上堅守初心、默默奉獻,用愛和責任照亮孩子們的未來。董文雲老師,生於1971年,自1991年參加工作以來,他一直紮根于澄江邊遠山區教學一線,先後在立昌小學、養白牛小學、尖山小學任教。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他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的理念,心系每一個山區孩子。在學校管理中他盡職盡責,同事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他總是主動幫忙解決,是大家公認的「熱心人」,教育工作的「好把式」。
  • 助力山區孩子放飛夢想
    《直擊雙一流 總複習高考語文》《直擊雙一流 總複習高考英語》《贏在寫作 解讀新高考英語考場作文》……一本本嶄新的書籍呈現在眼前,河南天一教育集團高考圖書銷售負責人表示,希望這些書籍能幫助孩子們考上理想的大學,學有所成後,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同時,此次捐贈為首次捐贈,之後還會陸續捐贈。棉紡路街道相關負責人為愛心企業頒發了榮譽證書。
  • 大餘縣首屆「紮根山區教師獎」獲得者事跡展
    在《大餘縣人民政府關於表彰2019—2020學年度全縣優秀教師和優秀學生的決定》中,「紮根山區教師獎」首次設立並予以表彰。紮根山區父子兵,奉獻鄉村守清貧。1981年7月,龍雙喜的父親龍良志紮根吉村32年光榮退休,受父親耳濡目染的影響,龍雙喜懷著滿腔熱情,踏入了教師這個行業。他像一顆螺絲釘,哪裡需要就去哪裡,先後前往右源、富竹埠、帽子峰、紅崗、解放、遊仙等各個教學點輪崗近十次。
  • 林青爭:九年如一日,只為放飛山裡娃的夢想
    她的同事班金寧老師說:「一個青春少女,能堅守山區教育,她的付出,十分不易,林老師的堅守,是難得的情懷。林老師是山間最清涼的山泉,用她的博學多才讓山區孩子了解這個廣闊無垠的世界。她就像是山區孩子的望遠鏡,讓山區孩子看得更遠。」都安縣教育局義均辦的黃瑞德到過幾次教學點,對林青爭十分了解,他動情地說:「愛生如子、循循善誘、不圖名利的老師不僅僅只存在電視劇裡,我們身邊的林老師就是這樣的人。
  • 紮根山區三十載 不忘初心育桃李——記城固縣天明初中唐漢昭
    唐漢昭,出生於城固縣南部山區的一個偏僻小山村,1988年7月師範畢業後就回到母校天明初中任教。參加工作32年來,他始終紮根農村教學一線,一直不忘選擇師範的初心:「我是山裡娃,深知山區學生上學的艱難和不易,我一定要紮根山區,奉獻家鄉教育事業」。
  • 磨礪與夢想——一所貧困山區小學的足球奇蹟
    新華社長沙8月14日電 磨礪與夢想——一所貧困山區小學的足球奇蹟新華社記者柳王敏 袁汝婷8月13日上午,16名男孩戴著大紅花,在漫天的彩帶和喝彩聲中,踏著紅毯,穿過拱門,走進湖南石門縣第五完全小學校園。
  • 2020腦能特訓暨賦能邊遠山區兒童活動正式開營
    8月17日,2020腦能特訓暨賦能邊遠山區兒童活動在貴州普安黔山秀水旅遊風景區正式開營。孩子們希望通過分享他們的學習方法,奉獻學習技能,傳遞愛心,用友愛和多元化的方式,讓更多的孩子能參與傳遞腦力公益活動,以傳承美好的中國傳統文化,賦能邊遠山區兒童腦力開發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 三七互娛發起邊遠地區獎學金計劃 助優秀學子放飛夢想
    獎學金計劃旨在幫助旺蒼縣優秀學子放飛夢想,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培養的基礎。活動當天,廣東省遊心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遊心公益」)理事葉國營、秘書長張峻瑋也為該縣優秀學子頒發獎學金,鼓勵其不斷進取。
  • 「山裡娃大聲說英語」啟動 志願者招募開始
    掃描二維碼讓"山裡娃大聲說英語"  中國青年網北京9月3日電(記者 張群)從貧困的偏遠山區走出來的你甚至當你終於走出大山來到城市上學,面對著同學們流利的英文,你忐忑地不敢張口……  努力學習考出成績,是山裡娃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貧困山區簡陋的教學條件、缺失的教學資源、不科學的教學安排以及較差的學習環境都似乎預示著,與同齡人相比,他們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英語作為我國教育的重要學科,山裡娃在中考、高考等大考中並不佔優勢,分數的差距成為山裡娃走出大山的阻礙。
  • 34載紮根山區育桃李
    他34年如一日默默無聞地在山區執教,送走一茬兒又一茬兒山裡娃,近日他的家庭被授予駐馬店市最美家庭稱號。    泌陽縣馬谷田鎮中心學校教師趙付家1985年參加工作,這些年來,他始終信守愛是成功教育的基礎。班裡的禹輝同學不慎左腳腳踝扭傷,疼痛難忍。
  • 山西:近百名山裡娃省城找「親戚」
    人民網太原3月13日電 12日,是我國植樹節,在太原某商場大廳內,來自太原市的五所城市小學與來自忻州、呂梁等地的4所山區學校共79名留守、貧孤兒童牽手共成長,現場79個城市家庭與山裡娃接了對子
  • 獎學金能否鼓勵畢業生投身邊遠山區
    再比如,《辦法》進一步拓展了邊遠山區基層就業學費補償貸款代償學生範圍。原本只有市屬高校的北京生源應屆畢業生才能享受該政策,現在所有北京地區高校(不分是否市屬高校)所有應屆畢業生(不分是否北京生源)都可以享受該優惠政策。而且,即使是外地高校,只要是北京生源的應屆畢業生,都可以享受該優惠政策。這有利於鼓勵更多的高校畢業生投身於邊遠山區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