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簡易的平房,一面飄揚的五星紅旗;1個老師,30名學生,典型的「一師一校」……這便是貴州黔東南州鎮遠縣報京鄉松柏村坪玉教學點的模樣。
每天清晨,這裡會傳出陣陣讀書聲,在幽靜的山區中顯得如此動聽。
「父親的話讓我打消顧慮」
2000年,剛從黎平民族師範學校畢業的潘仲勇,服從安排,來到報京鄉松柏村金坪玉教學點。沒曾想,這一待就是20年。
「剛來時,坪玉教學點叫坪玉小學,只有1至3年級,僅有兩名代課老師。」
20多歲的潘仲勇,最初得知分配結果,內心是抗拒的,雖然在自己家鄉教學,但條件艱苦,便有些猶豫。
「松柏是你的家,你都不願留下來,其他人怎麼會留下來?」「你想看到村裡的學生沒人教,幾歲的娃娃每天走路十幾公裡去上學嗎?」父親一席話,讓潘仲勇如夢初醒,打消顧慮,堅定紮根鄉村的信念,開啟長達20年的執教生涯。
「很慶幸在這裡遇到妻子」
「我也沒曾想過自己在這裡20年,期間,有心酸也有苦澀,但很幸福,很慶幸自己遇到一個好妻子。」說起妻子,潘仲勇嘴角始終洋溢著幸福。
2002年,潘仲勇與朱木群喜結連理,他找到另一半的同時,也讓教學點有了「女主人」。
「這些小孩挺可憐,他們的爸媽去外面打工,我們就要盡力多照顧點。」朱木群一邊切菜,一邊對記者說。
坪玉教學點的30名學生多數是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親戚撫養,而學前教育學生就有17名,為了方便照顧這群孩子,潘仲勇夫妻直接在辦公室搭起床鋪,吃住在校。
潘仲勇負責教學,朱木群負責給孩子煮飯,照顧學前教育的小孩,日復一日地堅守在教學點,把更多的愛傾注在這群孩子身上。
「非常感謝潘老師,我家娃娃在這讀書太放心了,上次我們沒空來接娃娃,潘老師還幫忙送孩子回家。」「前段時間,潘老師還幫我外公外婆栽秧。」……
提起潘仲勇夫妻,村民們總是讚不絕口。憑藉良好的師風師德和獨特的人格魅力,潘仲勇贏得同學愛戴和家長信任。
對於父老鄉親們的誇讚,潘仲勇開玩笑地說:「一個學生也是教,兩個學生也是教,30個學生同樣教,學生在我這裡,鄉親們就放心出去賺錢。」
「執教20年我無怨無悔」
「如果讓我重新選擇,我還是會來這裡工作。」
生於斯而長於斯,20年時間,潘仲勇不僅愛上這片土地,愛上這群孩子,更找到一生的幸福,以至於曾經有機會可以調往其他的中心校區工作,他都謝絕了。
「潘老師是我小學老師,更像朋友,感謝他一直鼓勵我,雖然我遠在大連,但每次回家都會去他家坐坐。」研究生畢業的朱勇安是潘仲勇的一名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和潘仲勇的鼓勵,成為一名飛出大山的「金鳳凰」。
如今,坪玉教學點共有17名學前教育、5名一年級和8名二年級的孩子。
「我想幫助坪玉這群有夢想的孩子走出大山。」執教20載,學生換了一茬又一茬,當初的代課教師也已離開,潘仲勇堅守如初,頭上多了銀絲,但初心未改,一直堅守在這裡。
紮根大山,一心一意服務家鄉教育事業……對於潘仲勇而言,這已經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責任和擔當,而他也將繼續在崗位上,把更多的熱情奉獻給這片土地。(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徐偉通訊員楊子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