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可愛的寶寶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家裡的每個人都翹首以盼,都想要爭著第一個抱抱這個新成員。老人家常說,第一個抱寶寶的人講究很大(醫護人員除外啦),特別是在性格方面,孩子以後會越來越隨這個人。
先來看看麥麥自己做的小調查吧
麥麥曾經問我自己的媽媽,第一個抱麥麥的就是我的奶奶,聽媽媽說,當時奶奶一手抱過去之後,當時還在襁褓之中的我就笑了,可把奶奶樂壞了,以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奶奶帶我,媽媽說我的性格挺像奶奶的。
麥麥的鄰居陳阿姨有個孩子叫小琳,陳阿姨說小琳剛出生那會,是護士把孩子抱出來後,指名道姓要我的老公抱,說這樣對寶寶好,但是他第一次當爹沒經驗,都不敢抱,還是護士手把手教的,孩子抱過手也沒有哭,靜靜地吮手指,非常可愛。雖然抱孩子的第一個是老公,但是陳阿姨覺得,小琳性格平時比較外向,和老公的內向性格還是有點區別的。
寶寶出產房誰第一個抱真的有講究?
從案例上可以看出,寶寶出產房誰第一個抱,並不會真的就一定會隨著第一個人的性格行為發展。事實上,寶寶出產房講究誰第一個抱的說法,也只是很多家長對孩子的一種期許,並沒有實際的科學根據。
出產房之後,寶寶第一個給誰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好好抱著就行。但是,如果家裡的老人比較堅持這種看法時,為了家庭的和睦,媽咪可以照顧一下老人的看法,跟老人一起挑選一個人來抱寶寶哦。
抱新生兒,真正應該講究的是抱姿!
新生兒軟乎乎的,剛剛離開母親子宮這種既寧靜暖和、又安全的生活環境,突然來到充滿空氣、亮光的陌生世界,會感到十分不習慣,特別被人抱起時頭和頸得不到支持,有向下墜落感覺,會出現驚嚇。因此,第一個抱寶寶的人要多加小心,用正確的方法抱著孩子,謹防傷害到寶寶。
一、手託法
抱起寶寶的人用左手和上臂託住寶寶的背、頸、頭,右手和上臂託住寶寶的小屁屁和腰,這樣既安全又舒服。
二、斜抱法
當媽媽在給寶寶餵奶的時候,可以採取斜抱法,讓寶寶斜躺在媽媽的懷裡。如果是吃左側乳房,可以將寶寶的頭放在左臂彎裡,肘部護著寶寶的頭,左腕和左手護寶寶的背和腰部,右小臂從寶寶身上伸過護著寶寶的腿部,右手託著寶寶的小屁屁和腰。如吸右側乳頭則恰好相反。
三、平抱法
這也是常用姿勢,需要媽媽的一隻前臂託住寶寶的頭和頸部,另外一隻手臂則要託住寶寶的小屁屁和腰。把寶寶平抱在臂彎中時,要掌握好兩個重心:一是寶寶的頭頸部分,另一個是寶寶的臀部、腰部,抱寶寶的時候要使寶寶的頭、頸、肩呈一條直線,這樣寶寶就非常安全。
四、靠肩法
這種姿勢適合給寶寶拍嗝時用,每次給寶寶吃完奶後,媽媽將寶寶抱起時,先用右手和腕部將寶寶的頭部和頸部輕輕託起後,再用左手和前臂託住寶寶的腰、小屁屁和腿,把寶寶豎起來並靠左肩,當寶寶頭和頸部靠著媽媽肩膀。用右手輕拍寶寶後背,讓寶寶打嗝,排除胃內空氣。
麥太優品的育兒專家表示:父母們不需要過分講究誰第一個抱孩子的問題,而是應該注意抱新生兒時應該採用的姿勢,這是特別重要的,因為抱姿不當可能就會給寶寶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