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葉子豪在演奏中 官方圖
如託卡塔式雙手輪奏、大幅度變換音位、和弦齊奏、滑奏等高難度技巧,被巧妙隱藏在流暢的旋律中,當葉子豪奏響這曲被視作「世界最難鋼琴獨奏曲之一」的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魯什卡》時,觀眾深深感受到這個青年鋼琴家紮實的功底、精湛的技巧以及對樂曲的獨到理解。
昨晚,中國青年鋼琴家葉子豪在大寧劇院為申城觀眾奉上了一臺名為「德奧之魂」的鋼琴獨奏音樂會。作為大寧藝術·源 公益惠民系列的重頭戲,觀眾席裡既有圈內的專家教授,也有不少鋼琴愛好者以及慕名而來的琴童。這個從大山裡走出來、鼓浪嶼上成長、黃埔江畔成名的年輕鋼琴家給予人們的不僅僅是一場聽覺盛宴,更是一個普通孩子通過不懈努力攀登音樂高峰的勵志故事。
在父親決定去廈門讀研究生之前,葉子豪從未想過自己有一日會去到鼓浪嶼求學。自小生活在福建山裡,山中歲月容易過,10歲之前的他從未感受過外界的競爭壓力,鋼琴也是為陶冶情操而學。或許正是這份初心使然,至今他的琴聲中都有一份難得的悠然自得。
圖說:葉子豪 官方圖
機緣巧合,父親去廈門讀書帶上了他,憑藉難得的鋼琴天賦,他考上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廈門市音樂學校,這個音樂特色學校置身於鼓浪嶼,島嶼生活安逸,倒是個得天獨厚的追求藝術的好地方。由於這所音樂學校的存在,無論何時何地,人們遊走在鼓浪嶼,都能與窗口飄出的鋼琴聲不期而遇。
年少時的葉子豪不但琴藝出眾,還是個籃球高手,不是坐在鋼琴前,就是蹦躂在籃球場,只是苦了學校鋼琴學科主任林曉燕。她是葉子豪的恩師,愛徒心切,總怕他打籃球傷了手,所以一度動員全校師生「圍追堵截」,誰看到葉子豪出現在籃球場,凡報告者皆有賞。
雖然酷愛籃球,可是體察到老師的苦心,加上對鋼琴的熱愛,葉子豪也漸漸懂得有所得必有所失,想要在鋼琴上有所造詣,不辜負愛之深的老師的期待,就得懂得自我保護、有所犧牲。所幸,日夜勤學苦練終究有回報,2011年他以全國專業第一名的驕人成績考入了上海音樂學院鋼琴系,師從鋼琴系教授毛翔宇。
在上音的學習讓璞玉日漸琢成器,畢業後同時被德國漢諾瓦音樂學院和科隆音樂學院錄取為碩士研究生,後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德國科隆音樂學院攻讀鋼琴演奏碩士學位。2020年,葉子豪在韓國裡赫特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第一名。此外,他也是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鐘獎」獲得者,德國科隆音樂學院最年輕的鋼琴演奏博士,首位獲得裡赫特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的中國人。
雖然葉子豪十分擅長演繹「德奧之聲」,可是聽過他演奏的人,往往會在這些熟悉的旋律中聽出更為廣闊的天地。有人說他的琴聲中藏著大山大海。對此,他笑說:「一個人走過怎樣的路,從他的琴聲中就能感受,我自小從山裡走出,島嶼上成長,又在黃埔江畔受到上海這座海派城市包容兼併的文化所滋養,這每一段成長經歷最終都會化成骨血融於生命中。大山給予我氣魄、大海給予我胸懷,而上海則讓我在東西方文化交融中對演繹的曲目又有了新的理解。」
「我演繹的很多古典鋼琴曲都是西方的,但我本身是浸潤於東方文化的中國人,我哪怕是演繹『德奧之聲』也不會是簡單的拷貝不走樣,必然會帶著民族文化的影響。我相信,這最終也是我能夠站上國際舞臺被識別的關鍵。」問葉子豪,未來有什麼目標,他坦言:「我希望在不斷淬鍊琴技精益求精的同時,也能更多演繹中國作品,讓中國的聲音被世界聽見!」
(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
音樂會點評:
上音鋼琴系教研室主任毛翔宇:
去了德國四五年以後我第一次這樣的聽葉子豪(的演奏),我很高興現在他越來越成熟與純熟,技巧越來越精湛。他的貝多芬彈得相當動人,勃拉姆斯的作品某些地方也演繹地很有氣質、很有氣韻,一些很抒情很細膩的地方我也覺得彈得相當好,最後彈奏斯特拉文斯基作品很出彩,把這個場地所有音響效果的可能性都發揮出來了。
華師大音樂學院鍵盤系主任張玎苑:
貝多芬的兩首奏鳴曲都是超難的,從技巧上、從音樂的詮釋上,是非常難的。葉子豪這場音樂會的表現非常成功,他完美地代表了一種德奧的精神。他所展現的音色非常豐富,尤其是第二樂章感人肺腑,他的線條和織體非常明確,我覺得他在他們的學科裡應該成為一個骨幹標杆,他能引領整個地方文化的一種向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