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作者:孫彬彬團隊
摘要:
實體經濟數據:
預計5月工業增加值同比4.5%附近,固定資產投資回升至-6.7%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3%,CPI同比2.7%、PPI同比-3.3%。
進出口數據:
預計5月出口同比-5%,進口同比-10%。
貨幣信貸數據:
預計新增貸款約1.7萬億,新增社融3.2萬億,M2同比為11.3%
實體經濟數據
1. 工業增加值同比回升至4.5%
5月六大發電集團日均耗煤同比回升,臨近夏季水電佔比也在提升。發改委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5月份前20天同比增長5.2% ,5月18日國家能源局2020年二季度網上新聞發布會指出5月日均用電量同比增長5.9% 。大型企業PMI生產指數進一步回升至54.9%的高位。
綜合來看,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預計會回升至4.5%。目前工業生產回升與建築業鏈條改善以及恢復性需求有關,短期內可能還是維持比較高的位置,關注其持續性。
2. 預計5月固定資產投資回升至-6.7%
從兩條線索看房地產投資,一條是土地出讓-土地購置費,另一條是銷售-建安開發:目前土地成交溢價率已經從前期低點回復到17.4%,土地市場正在回暖,土地購置費持續支撐房地產投資;從需求端看,70大中城市新建住宅環比上升0.4%,商品房成交面積也回升到-8.53%,銷售端也在回暖。房地產投資4月的單月同比增速已經達到7%,我們預計5月單月同比繼續上升至8%左右,累計同比回升到0%附近。
基建投資預計持續上行:中觀水泥、鋼鐵價格回升,水泥價格同比增速-0.14%,螺紋鋼價格同比增速回升到-9.01%;基建投資4月的單月同比增速4.79%,預計5月單月同比繼續回升,累計同比在-4%左右。
製造業投資的復甦進度不及基建、地產投資,一方面,製造業投資中民營企業、中小企業佔比相對較多,而中小企業景氣程度不及大中企業;另一方面,製造業企業中分化比較嚴重,像計算機、通信和電子設備製造業,4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已經轉正,受疫情影響較小,而像紡織服裝、服飾業這樣的勞動密集型、外向型行業,則受人員和外需的限制,復甦仍然乏力。
綜合來看,我們預計5月固定資產投資回升至-6.7%,6月、7月隨著基建、房地產投資的拉動,繼續回升至-3%,0%。
3.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
5月地產銷售繼續環比改善,30城商品房成交量回升至-6.55%。值得注意的是,汽車銷售同比轉正之後,廠家零售再度轉負,可能表明恢復性需求釋放之後,需求不足的壓力顯現。我們在上期預測報告《4月經濟恢復多少?》中提到「五一」假期出遊人數、旅遊收入均明顯低於去年同期,報復性消費並未到來。
預計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回升至-3%,未來隨著居民生活恢復消費可能會轉正,預計6、7月社零同比進一步回升至0%、3%。
4. 預計CPI同比2.7%、PPI同比-3.3%
食品價格加速下行。豬肉價格環比超預期下行,豬肉平均批發價跌破40元/千克,22省市豬肉均價快速回落至42元/千克附近。鮮菜價格繼續出現大幅下跌,環比降幅達到12.88%。雞肉、牛肉、羊肉、蛋類價格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鮮果、水產品價格小幅上漲。綜合來看,5月CPI食品項預計環比-2.4%。
非食品方面,雖然原油價格觸底反彈,但布油仍位於40美元以下,成品油最高限價並未調整。統計局公布的旬度汽油、柴油價格還是在進一步走低,預計交通工具燃料分項環比還是會繼續下降。隨著經濟環比改善,非食品項中的教育娛樂等分項可能也會有一些恢復。
預計5月CPI同比回落至2.7%。如果豬價平均價維持40元/千克的水平,國際油價不出現大幅反彈,預計年內CPI還是會快速回落,6、7月預計CPI同比2.4%、2.2%。
5月PMI購進價格指數51.6%、出廠價格指數48.7%,螺紋鋼、水泥、原油以及大宗商品指數均顯示工業品價格整體環比回升。由於去年基數較高,5月PPI預計還會進一步下降至-3.3%,大概率是年內低點。隨著基數降低以及工業品價格大概率環比改善,6、7月PPI將有所回升,預計在-3.0%、-2.7%左右。
預計5月出口-5%,進口-10%
如果按照此前規律,韓國出口領先全球貿易,5月韓國出口繼續大幅下降,同比下降23.7%,國內出口應該下降,從PMI出口訂單看,出口也不容樂觀。
但4月的出口數據超出預期,同比增長3.5%,5月出口數據怎麼看?
首先分析4月出口超預期的幾個解釋,一個解釋是歐美受疫情影響生產能力下降,滿足不了進口需求,而中國生產恢復,因而海外進口需求轉移至中國。
從美歐3月的進口數據看,又要貿易摩擦影響,美國向中國的進口明顯弱於向其他國家進口,歐盟向中國進口也沒有超出總體。因而這一說法目前尚沒有數據驗證。
另一個解釋是防疫物資出口說,4月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出口同比多增369.9億元,可能帶動了出口的增加,如果去掉這一部分增長,則4月出口同比下降-15.6%。
按照經濟日報 的報導,3月1日至5月16日,全國共驗放出口防疫物資總額1344億元。4月以來,我國出口防疫物資呈明顯增長態勢,日均出口金額從4月初10億元增至近期35億元以上。我們假設5月防疫物資出口800億,換算成美元後,假設5月防疫物資以外,出口同比增-10%,加上防疫物資出口,可能負增長5%。
防疫物資的支撐是短暫的,一旦出口物資下降,中國出口將和全球PMI、韓國出口等指標指示的一致。
我們預計5月出口增速-5%,6月-10%,7月-15%,預計5月進口增速-10%,6月-8%,7月-6%。
貨幣信貸數據預測
1. 預計新增貸款約1.7萬億
從票據承兌發生額來看,我們預期5月份表內外票據淨融資額約為1100億元,相對去年同期364億元有所提升。
細分來看,表內票據貼現預計約為1550億元,表外票據融資規模約為-450億元,兩者均較去年同期有小幅提升。
4月新增信貸規模繼續超市場預期和季節性,總體信用擴張情況有所改善,其中政策支持是主要因素。不過,仍需注意的是,4月M1增速漲幅繼續小於M2,從側面說明企業現金流改善程度仍相對較弱。
根據季節性特徵,5月居民貸款新增規模都會有環比提升,疊加疫情負面影響開始褪去,房地產交易也開始回暖,4月份30大中城市房地產銷售同比跌幅進一步收窄到4.7%。結合季節性特徵,我們預計5月新增居民貸款較4月會有所提升,保守估計在7000億元以上(今年4月和去年5月均為6600億左右)。
從高頻數據來看,5月工業企業生產情況繼續改善,考慮到邊際改善幅度減弱,我們預計新增企業貸款規模約為10000億(4月為9563億,去年5月為5224億)。
合計來看,我們預計5月份新增貸款規模約為1.7萬億,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
此外,2020年6月1日,央行、銀保監會、財政部、發改委、工信部發布《關於加大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力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本次4000再貸款額度用於購買地方銀行新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的40%,對應能拉動的規模最多是1萬億。央行新工具有助於提升地方銀行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的積極性,不過具體寬信用效果仍需繼續觀察:一是信用風險仍由地方銀行承擔,地方銀行是否有意願進行普惠小微信用擴張仍需觀察;二是地方銀行是否有足夠的優質普惠小微客戶;三是新工具本質上是新型的再貸款,新工具是否會對此前的再貸款產生一定的擠出效應仍存疑。
結合季節性特徵來判斷,6月新增貸款預計環比提升,7月則環比會有所收縮,我們預測分別為2.1萬億和1.6萬億。
2. 預計新增社融3.2萬億,M2同比為11.3%
如果按照Wind中「發行截止日」來統計,5月份政府債券淨融資約為15000億元,這主要得益於今年5月1萬億的新增專項債發行。不過考慮到5月專項債大部分集中於5月最後一周發行,可能有一部分專項債發行被計入6月,我們預計5月社融新增政府債券融資可能在13000億左右。企業債券淨融資約2600億元。信貸資產支持證券淨融資約-60億元。
用益信託網數據顯示,5月信託成立規模較上月有所下滑,但到期規模小幅增長,淨融資繼續收縮,預計新增信託貸款規模也有所萎縮。不過,考慮到今年以來用益信託網估算的信託淨融資與社融信託貸款出現較大分化,我們預計新增信託貸款規模降至-500億以內。此外,預計新增委託貸款規模在-500億左右。
綜合來看,我們預計5月新增社融3.2萬億,與4月相仿,較去年同期增加1.4萬億,社融同比增速可能會上升至12.6%左右。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還明確要求「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於去年」,團隊前期報告預測全年社融增速可能會提升到14%左右,未來幾個月應該會逐步提升。
6月以及下半年社融超季節性因素應該主要來自於政府債券。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也就是3.76萬億,新增專項債3.75萬億,同時發行1萬億特別國債,今年新增政府債券規模為8.51萬億。
截至5月底,已發行政府債券規模約為5.05萬億,剩餘發行額度約為8.35萬億。
假設剩餘額度在9月前發行完畢,那麼每個月的發行規模約為2萬億,與5月份相當。就算假設剩餘額度在6-12月平均發行,那麼每個月的發行規模也在1.2萬億左右。
此外,5月29日國常會要求「該撥的錢儘快下撥、該發的債加快發行、該出的配套措施抓緊出臺。」因此,有可能6月政府債券發行規模會超過我們上述估算。
疊加政府債券的大規模發行和傳統季節性因素,我們預計6月新增社融會提升至3.6萬億左右,7月會回落至2.6萬億左右。
M2增速方面,考慮到5月貸款、債券分項同比均有所回暖,我們預計5月M2增速會繼續上升至11.3%。
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我們預計全年M2增速會提升至12%,未來幾個月仍會繼續提升。
風險提示
經濟走勢超預期,政策不確定性,通脹超預期,社融超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