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我們來了~!
不出南京站,沿著指示牌,很快就能公交廣場。
雖然便捷,卻因沒有在南京站留影而略顯遺憾。
因為行李太重,所以大家一致同意下了火車後直奔青旅。
對於青旅的偏愛,不僅僅是旅店內置環境的文藝和溫馨,這也許是一個情懷摻雜其中。
我們定的45元一晚的價位是10人間。
起初我們總覺得吃虧被騙了,還試圖拿著訂單上照片跟他們理論。
後來想想,出來旅遊,玩是主要的,至於住宿,每天也就幾個小時在房間裡待著,加上大家剛下火車都筋疲力盡了,只好妥協。
填了入住人信息,拿了鑰匙便上樓了。
男生女生當然分開了,我和同寢的倆姑娘在7樓一個十人間的宿舍,而老潘則孤單的在四樓。
本來說是九點左右出門的。
在得知騷潘一夜沒睡後身體欠佳,就多延長了半個多小時。
今兒一天的行程應該是:瞻園(金陵第一園)—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夫子廟、烏衣巷、江南貢院—晚上夜泊秦淮。
可是事實證明,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瞻園,著有金陵第一園之稱。
我也是在看過蜂迷們的遊記後才決定去的。
據百度百科上介紹,瞻園是南京現存歷史最久的一座園林,有600餘年的歷史,江南四大名園之一。
剛剛踏入園林,被眼前這蔥鬱的植被間飛鳥點過,潺潺的流水上一座古色亭臺而立,遠處不時傳來幾聲江南小調的這番美景所吸引。
對於我這個只是遊走過北方古樸厚實的古鎮的人來說,的確新奇。
想想我走過的被晨雨沁溼又偶落繁英的青石板路也不少,每一次都有不一樣的感覺。
可能是地域不同,也或是訴說的故事不同罷了。
一行四人,穿梭在頗有蘇蘊的長廊間,看著廊下荷花初綻,不時從遠處又來一對鴛鴦,就連碧波間劃出的層層水波在這樣的氤氳下也顯得格外精緻。
對於瞻園唯一的惋惜就是,太多的亭臺樓閣有翻新修復的痕跡。
與周圍廊壁不搭的朱紅色的油漆,略顯光滑的柱面,以及毫無磕碰痕跡的門檻也許是我太較真,看的太仔細了罷。
瞻園出來後,天開始下起了霧雨。
這也許是南方的特點,雨都不大,卻別有風味。
問了路人,又求助導航之後,順利的到達第二站,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說實話,我不太願意在畢業旅行時選擇來這裡參觀。
我倒更願意在哪個陰雨天,獨行的在裡面走一天。
看過每一張圖片和遺物,讀過每一篇故事。
到進口還有一段路,悲壯的音樂縈繞在耳旁。
看著兩旁慘烈的石雕,一座一座的,我很想認真又不敢認真的讀出石雕上的片語,我怕我會承受不住那份現實的悲。
我只記得那天,天空陰的慘白。
隨著人流,我們進了紀念館,館外的紀念牆上赫然寫著「遇難者300000」。
這是在任何一本教科書乃至歷史資料中讀不來的震撼和義憤。
不止是我,任何一個有良知有熱血的中國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觸。
進入紀念館的路像是下到了一個漆黑的地下室,昏黃的燭燈無疑變成了遊客的導向。
紀念館裡的氛圍要比廣場上更為沉重。
昏暗的展廳中央,一張張在那次浩劫中逝去生命的黑白照片像放電影一樣,緩緩播放著。
照片周圍布置的如同靈堂一般,一條透明的玻璃路徑直的通向放映臺。
路的下面是密集的宛如蠟燭一樣的點點燭燈,不久就亮一次。
仿佛在安撫那些慘死的靈魂。
這一路,我走的很慢。
儘可能詳盡的看完展廳的每一處。
不知逛了多久,感覺忽見天日,眼前一座直通二層的檔案櫃引起了我的注意。
於是我走進,這才明白,每一宗檔案都有名字,而這些名字都是在大屠殺中失去生命的人。
我摸著這些檔案,走到了檔案櫃的盡頭,心裡有著說不出的滋味。
還有一個地方,我不敢駐足。
一個叫做12秒的狹窄空間。
當時好奇,也就跟著人群擠了進去。
起初因為人太多看不到這12秒的緣由。
只是聽到了秒針滴答的聲音,12秒後就是清澈的水滴聲。
之後又是滴答滴答的聲音。
停了一會,等人群漸漸散去,我走到一個牌子前,仔細的看了遍上面話:12秒,隨著滴答的讀秒聲,每隔12秒將會有一滴水從高空落下,側面牆上貼有一個遇難者遺像的燈,會同時亮起來然後再熄滅。
在六個星期中有30萬同胞遇難的南京大屠殺時間,如果以秒來計算,每隔12秒就會有一個生命消失。
人的生命是寶貴的。
我們要譴責戰爭、譴責屠殺、譴責恐怖,祈禱人類持久和平。
這段話,我看的很慢很慢,每一次水滴滴落,我都不忍抬頭看一眼側面牆上亮起然後熄滅的燈,那種感覺無非就是太過於現實又感到無助。
匆匆離開了令人窒息的12秒房間。
此刻我已經與同伴走散,他們發簡訊告訴我在出口的遊客中心等我,讓我慢慢看。
看了看手機已經下午兩點多了,這畢竟是集體出遊,不能耽擱太久。
剩下的新中國成立的展館我看的相對較快。
這一站,就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