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眼真多!」常被我們形容某人想得多,或很有心機。然而,有一部分人還真的比其他人多了一個「心眼」!這個「心眼」叫做卵圓孔,長在左右心房之間。不過,多了這個「心眼」,不僅不會「變聰明」,甚至還有健康風險。
57歲大媽突發多處栓塞孔大媽是東北人,性格豪爽的她一直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吃嘛嘛香、身體倍兒棒,前兩年退休後,閒不住的她來到杭州,幫在杭州安家落戶的女兒小雨(化名)帶孩子,女兒一家都很愛吃她做的東北菜,特別是一手「拔絲」絕活,不比餐館裡做得差。
然而,今年9月底開始,孔大媽一直感覺左腰隱隱作痛,她以為可能是搬東西傷到了腰,沒有特別在意,但是疼痛越來越厲害,一天凌晨,小雨從睡夢中被媽媽的呻吟聲驚醒,跑到媽媽房間一看,孔大媽躬身坐在床邊,一手託著左腰,另一隻手扶著床板,疼得滿頭大汗。
孔大媽一向要強,小雨從來沒見過媽媽這個樣子,嚇得她趕忙帶媽媽趕到家附近醫院的急診,經過一系列檢查,並沒有查出什麼問題。經過對症治療,孔大媽的疼痛好轉,雖然未查出病因,但孔大媽堅持要出院,小雨也就隨了媽媽的意願。
但是病魔並沒有放過孔大媽,回家幾天後,孔大媽左腰再次突發劇痛,擔心還是查不出病因,小雨就帶媽媽趕到了浙大一院之江院區。
在之江院區急診科,孔大媽接受了詳細的檢查,發現其左側腎梗塞,從而引發左腰疼痛,同時還發現孔大媽還有肺栓塞、腔隙性腦梗死等問題,但因這兩處栓塞情況還不是特別嚴重,所以未引起她身體上的不適。
原來是心上多了個「洞」孔大媽左腰痛的病因找出來了,但是除了左腎梗塞,她還發生了肺栓塞和腦梗死,這是怎麼回事?經過進一步檢查、排查,發現孔大媽的體內的這三處阻塞血管的血栓均源自心臟。
找到了來源,謎團卻仍舊存在。
「肺栓塞,和腎梗塞、腦梗死同時發生,這屬於『反常栓塞』。」浙大一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郭曉綱主任醫師說。
通俗來說,腦梗死和腎梗塞可能會同時發生,因為它們都聯通左心房,屬於同一套動脈系統,也就是由左心房的血栓掉落引發的。
但是我們的右心房是接收靜脈系統回到心臟的血液,然後再送到肺部,所以肺栓塞是由右心房掉落的血栓引發的。
正常情況下,左右心房不相通,所以這就相當於孔大媽的左右心房同時有血栓產生、掉落,這個概率相當於零。
如果肺栓塞和腎梗塞、腦梗死同時發生,說明左右心房之間可能存在連通的通道。
有著豐富心臟疾病診治經驗的郭曉綱主任想到了一種可能——心臟卵圓孔未閉。
「打個比方,人的左心房和右心房就像兩個隔壁的房間,中間有一堵牆壁隔著,兩邊不相通,這個房間掉灰了,也不可能會掉到隔壁房間去。但如果中間的牆壁上破了個洞,那就有問題了,不僅這個房間的灰可能會掉到另一個房間,而且這個洞口周圍本身就是容易滋生灰塵的地方,產生的灰塵會往兩個房間掉。」郭曉綱主任說,「卵圓孔就是牆壁上的這個洞。」
經過心超檢查,孔大媽被確診為卵圓孔未閉,卵圓孔直徑大約為0.3cm,同時也排除了房顫引起血栓的可能,說明孔大媽發生反常性栓塞的原因與其卵圓孔未閉有關。
11月5日,由心血管內科張必祺副主任醫師主刀,在心血管超聲中心副主任姚磊主任醫師的超聲引導下,為孔大媽進行了卵圓孔封堵術,幫她牢牢地「堵住了」這個不該存在的「心眼」。同時,經過多學科治療,孔大媽三處栓塞也得到了有效治療,目前已順利出院,又開始掌勺燒起了「拔絲地瓜」。
以下這些症狀可能都與它有關心臟裡為啥會多出這麼一個「心眼」?
「每個人在胎兒時,都是有這個『心眼』的。」郭曉綱主任說,「卵圓孔是胎兒發育期心臟裡連接左右心房之間的通道,胎兒還未形成成熟的血液循環系統,來自母體的臍靜脈血就是通過此通道由胎兒的右側心腔進入左側心腔,然後灌注全身,提供胎兒生長發育所需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出生後,右心房壓力降低,左心房壓力升高,這個孔就消失,通道就關閉了。如果大於3歲,卵圓孔仍不閉合,就稱為卵圓孔未閉。」
卵圓孔未閉主要和發育異常、遺傳、病毒感染等有關。根據統計,大約有25%的成年人卵圓孔未完全關閉,大部分的卵圓孔未閉並不需要治療,但確實存在一定的健康風險。
對於卵圓孔未閉的人來說,在生理狀態下,由於左心房內壓力大於右心房,卵圓孔會被「暫時關閉」,但在特定情況下,右心房壓力瞬間增高(如咳嗽、打噴嚏、快速下蹲、排便及排尿等),會導致卵圓孔開放,引起暫時的右向左分流。
一方面,由於卵圓孔內可形成像通道樣的結構,血液在通道內流速減慢甚至停滯,易導致這裡形成血栓,就像孔大媽那樣,卵圓孔上的血栓掉入了左右心房,導致發生反常栓塞。
另一方面,若靜脈系統或右心腔內有血栓,血栓則可經未閉的卵圓孔從右心系統進入左心系統,導致體循環栓塞,如果到達腦組織,就會導致腦梗死、偏頭痛、暈厥、低氧血症、減壓病等一系列臨床症候群。
浙大一院專家提醒:如果出現頑固性偏頭痛、不明原因腦梗死、頭暈、暈厥、低氧血症、減壓病等,要警惕卵圓孔未閉存在的可能,儘快到心血管內科進行篩查。
通訊員 | 王蕊 朱詩意
記者 金晶
編輯 肖旭
【來源:都市快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