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藝考生藝術聯考基本在12月份,辛苦這麼久,馬上就要見真章了.然而這只是高考的第一步,緊接著就要開始小半年的文化大攻堅,參加校考的學生,滿打滿算,也就是小100天的文化複習時間。
藝考生中很大一部分文化功底弱, 數學很多人甚至是零基礎,現在已經有家長開始焦慮,這麼短的時間,怎麼能讓文化課的分數相對好看,已經有家長在相互打聽有沒有熱悉的代課好的老師,有沒有值得信賴的培優機構?這又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場。
很少有家長會在這個階段寄希望予學校,客觀現實擺在那:大鍋飯,沒有針對性,會有額外的幹擾,老師對藝考生的期望值不高等,這些都是學生和家長面臨的問題。那麼,什麼樣的學生適合在聯考結束後跟班上呢?什麼樣的學生又需要找機構作針對性拔高呢?
如果就學生來說,本身有不錯的基礎,目標性比較強,有自制力,能跟上文化班的進度,在學校能跟班上,無疑可以給家長省不少錢,如果能進一個老師一視同仁的班最好。因為很多學校在聯考前,解散了藝術班,聯考結束後因為學生回校的時間不一致,不好組織教學,只能把學生隨機安排進正常教學的文化班裡。因為這部分學生的成績不計入老師的考評,就得不到老師相應的關注度.所以,在家長決定讓學生跟班上後,也要及時的跟孩子溝通,在新班級裡學得怎樣,及時關注學生情緒變化,及時作調整。如果學校在聯考後,組織藝術生進入專門由藝考生組的的班裡學習的話那問題就大了。因為是班課,老師要照顧大部分人的進度,而大部分人的底子又偏弱,老師講的內容和進度達不到高考的要求 如果是這種情況,建議家長及早打算! 如果學生底子相對比較弱,就不建議在學校上了。要麼聽不懂,如果聽懂了,那說明講的太基礎。聯考完,高考的倒計時就正式開始了,分秒必爭,耗不起時間,這種學生是需要出來的。還有一些學生,中等成績,但自己要求高,想在最後階段衝一衝,也需要找老師,找機構專門補。 找機構補課大體兩種形式:班課和一對一,班課又分大班課和小班課。大班課就是10人以上的,小班課一般四人以下,有些關係好的同學可能會一對二或一對三上課。
找什麼樣的機構?省會、市區的都還好,平時身邊都有接觸培優機構,但是周邊的家長在選擇讓孩子做最後衝刺的時候都是在網上搜索的,看排名,看評價,看打的廣告等,然後再實地考察。因為時間、費用等各方面原因,憑大概印象確定讓孩子未來的幾個月全託出來。大小培訓班之間,費用其實差不多,所以家長可能在多方比較之後,更關注的是環境和老師的經驗上。因為環境是擺在那的,所以在老師的教學上,家長要傾注更多心血,不是把孩子放進來就完事了,要經常溝通,問問學得怎麼樣,也可以跟班主任和代課老師多溝通學生的情況。在培訓班的選擇上,家長也可以多打聽親戚朋友間已畢業的學生,他們選擇的是哪家,風評如何。 確定培訓機構後,下一步就是報班課還是一對一上。班課的費用和一對一的費用差距在3-5倍,非常大的差距,但是如果家裡不是特別缺錢,或者孩子的基礎在中下的話,數學堅決不要報班課,根本聽不懂,聽懂了也做不了作業,或者能做部分作業也做不了試卷。當發現不對勁,孩子強烈要求上一對一時,有經驗的提分厲害的老師早就沒時間點了,你要找也只能找經驗一般的老師來上課,或者等優秀的老師有空點出來。這個差距不是考場的一分兩分,是單科幾十分的差距,有經驗的老師知道如何把藝術生從o分提高到90分,就這麼短短的100天,單科提高好幾十分,這只是呈現出來的分數,它帶給學生的自信心,會帶動他別的科目快速進步,這是它的隱形價值。
高考前不建議一對二、一對三,因為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的,即使分值一樣,具體到章節上也是不一樣的,老師是要口啤的,他只能遷就稍微弱的那一個,家長省了部分錢.結果相對厲害的學生反而被拉平了,培訓班裡班課都有1-2個班主任管學生的生活學習,一對一的話也有專門的老師負責,所以家長要及時跟班主任溝通,這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給學生手機,至少在白天上課期間,堅決不能把手機帶身上. 以後的文章中我會陸續分享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尤是高三這個階段,如果家長有疑問,可以加關注,我看到後會及時作回復,希望用心的家長和學生在2020屆高考都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