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顯影彩色膠片「強迫顯影「( Pushing.又譯作強化顯影、增感顯影、迫衝)的意思是對曝光不足的膠片進行額外的顯影,從而試圖得到在正常衝洗過程中不會出現的細節。有些膠片能夠成功地進行強迫顯影,有些則不能。為什麼要對膠片進行強迫顯影呢?如果你在最初對膠片進行了恰如其分的曝光,就不用強迫顯影膠片了。
但是我們可能面對這樣一種情形,場景中沒有足夠的照明,而且由於某些原因不能增加輔助照明。對那些無論在什麼情形下都必須拍照的新聞記者來說,這是經常發生的情況。如果場景很暗而且又不能增加輔助照明的話,他們可能面臨這樣的選擇:根本不拍(可能機會就錯過了),或盡力而為,寄希望於通過強迫顯影膠片而得到一幅可發表的影像。
另一種可能性是,我們犯了一個錯誤。例如:我們本來把照相機設置成使用ISO400的膠片,但卻錯用了ISO100的。這種錯誤對DX膠片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因為DX膠片能「告訴」照相機它自己的ISO感光度。但是,如果我們使用的是那種不能識別DX碼的老式照相機,這種錯誤還是很容易發生的。
不管什麼原因,如果膠片曝光不足,我們可以在衝洗過程中通過「強迫顯影」來進行調整。但是強迫顯影本身就是一種取捨。我們在找回某些「損失」細節的同時,也損失了一些東西。損失了什麼呢?
第一,不管是黑白膠片還是彩色膠片都增加了影像的顆粒度;第二,不管是黑白膠片還是彩色膠片,都增加了影像的反差;第三,使用彩色膠片時還會產生偏色。對於適度的強迫顯影,比如說1擋光圈,那整個影像的顏色看起來會稍微變淺。如果進行更大程度的強迫顯影,比如2擋或3擋光圈,則整個影像的顏色就會變得難以接受。最常見的是陰影區會呈綠色。誰會希望照片上的臉是綠色的呢?
那麼對於彩色膠片,安全地進行強迫顯影的程度到底如何呢?一般情況下,彩色反轉片可以安全地強追顯影2擋光圈。但是曾經有過這樣的說法,就是由於偏色無法接受,彩色負片根本不能強迫顯影。這對於某些彩色負片確實正確,但是能夠進行強迫顯影的新型彩色負片已經開發出來。既然新型膠片不斷由廠商提供出來,我們建議對某種新型彩色負片感興趣並希望在衝冼中進行強迫顯影時,最好向知識淵博的零售商進行諮詢,核對廠商提供的文字說明書。
再重複一遍,不管是彩色膠片還是黑白膠片,強迫顯影膠片都會增加顆粒度和反差。使用彩色膠片時,強迫顯影還會改變影像的顏色。這種改變對我們來說是否可以接受因人而異。如果想要強迫顯影膠片,我們建議先試驗。把一個測試卷強迫顯影1擋光圈,再把另一個測試卷強迫顯影2擋光圈,比較其結果,便可以確定,當強迫顯影的程度較大時,照片已變得具有不可接受的顆粒度,或者不可接受的反差,或者不可接受的偏色。
以完美的影像為目標讓我們通過最後的一個例子,繼續討論怎樣利用累積讀數的方法捕捉高反差場景中儘可能大範圍的細節。記住,不管使用彩色膠片還是黑白膠片都可以使用這種方法。使用任何一種負像膠片時,對陰影區曝光;使用彩色反轉時,對強光區曝光。在下面的例子中我們假設使用的是負片。雕像沐浴在陽光下,但它後面的巖石和樹葉卻隱藏在濃鬱的陰影下,我們希望記錄下雕像,同時也希望記錄下背景的細節。如果我們只是對雕像進行曝光,結果就是照片A——雕像的影調完好,但是背景卻沒有細節如果我們對陰影下的背景曝光,結果就會是照片B——背景中的細節清晰若現,而強光區的雕像卻曝光過度。
解決方案:我們可以運用累積讀數法進行曝光,如果快門速度設置為160秒,強光區的讀數為16,陰影區的讀數為m2.8,那麼我們使用r4或56進行拍攝。結果就得到了照片C。與前兩幅照片分別比較一下陰影區和強光區的細節。背景中的巖石和樹葉就像照片B一樣清晰可見,不過強光區的雕像卻並不像照片A那樣細節歷歷在目。
在暗室中改進照片我們將在放大的有關課程中介紹進一步提高這些照片質量的技術。例如觀察照片C的強光區,由於過於明亮而造成細節的損失。我們可以在放大過程中,通過僅增加到達雕像這部分區域的光量進行校正,從而得到像照片D那樣更為細緻的結果。
目前最重要的一點在於,只要細節被記錄在膠片上,不管是非常微弱的還是非常濃密的,我們都還可以在顯影或印製影像的過程中加以調整,最終得到效果較好的照片。但是,如果由於嚴重的曝光不足或曝光過度而導致膠片上未能記錄細節,我們就沒有任何可以在暗室中將損失的細節顯現出來的魔法了。在此,我們再一次強調以完美曝光為目標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