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是東莞市支援湖北荊州疫情防控醫療隊(以下簡稱「醫療隊」)到達荊州正式開展工作的第四天,21名隊員們,已經全員上崗,分成不同的班次,開啟了他們的「抗疫」之路。
黑暗終將過去,黎明必定到來。真槍實彈穿上「戰衣」,在隔離病房裡工作的這些天,他們都經歷了什麼?一起來看看吧!
1
隊員士氣很高昂
記錄人:張豔紅醫療隊隊長,大朗醫院黨委委員、護理部副主任,主任護師,東莞首屆「最美護士」
記錄時間:2020年2月24日
到達荊州時的前兩三天,一直處於緊張狀態中。作為醫療隊隊長,我帶著21人的小分隊——也是東莞首支支援荊州的醫療隊。需要考慮的事情很多:任務地的醫療條件怎樣?我們要如何快速融合到當地醫療環境當中?如何有效組織戰鬥?如何保障隊員的生活?如何確保隊員們的防護?哪一樣都不能疏忽。還有各種對接、協調,無形中也增加了很多壓力。但壓力也是動力,為了這次戰鬥,我們要竭盡全力。
根據指揮部的部署,我們醫療隊將對口支援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危重症醫學中心,充實ICU的醫護力量。荊州市共設置了3家醫院收治危重症患者,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是其中一家。經過強化培訓並通過考核後,目前所有隊員已經陸續進入兩個病區開展工作。
前兩天,我每天都在醫院、酒店之間來回跑,各種協調、對接。所幸,目前工作推進順利,我們醫療隊的隊員們也非常能幹,士氣非常高昂,累積起來的無數準備就是為了上「戰場」!
從23日開始,我在醫院負責院感監控這個環節。該環節很重要,要監督進入隔離病區醫護的穿脫流程,同時要把醫護人員職業暴露的任何可能存在風險點都排查出來,保證大家的安全。
其實,所有進入隔離區域的醫護人員,都必須嚴格執行防護流程。進入隔離病區前,大約要執行幾十個動作,完成各個消毒程序,穿戴好防護設備。第一層是洗手服,第二層是一次性防護服,最後是穿隔離衣。除此之外,還有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面罩,同時還要戴至少2層手套和鞋套,雨靴等,每次都要花費半個小時。我作為「卡哨」,幫隊員們把鼻梁捏了又捏,把護目鏡的縫隙處理了又處理。直白說,就是要保護好每個人,在前線倒下一個人都是很大的損失。作為隊長,我要保證將我們所有的隊員安全帶回東莞。
23日下午,鍾南山院士與廣東對口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進行了一次遠程會診,他提到了廣東醫療隊到達荊州後,對當地防治疫情工作起到很好作用,而接下來要做的工作主要是集中在危重病人上。而我們醫療隊正對口重症醫學中心,未來的工作將愈發緊張。一起加油!
2
儘量把更多的時間用來陪伴患者
記錄人:程琴 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科護師
記錄時間:2020年2月24日
今天是在重症監護隔離區上班的第二天。穿上密閉性防護服,比起第一天,已經更加適應了。第一天穿防護服時間久了,身體上還是出現了很多不適,例如鼻子幹痛、呼吸氣急、反胃。今天,持續6小時的工作,身體上已無明顯不適。
經過前一天的工作,我更加熟悉新環境、新團隊的工作流程,工作上已經上手了。穿梭於病區中做治療、輸液、接瓶、Q1h測量生命體徵……
一天下來,有一位老奶奶讓我印象深刻。她可愛、調皮,喜歡用一些行為「求關注」。在巡查中,我居然發現,她手頭上的輸液針頭已被拔出來了,我知道這又是她做的。但我還是輕聲地問:「老奶奶,這個針頭怎麼在外面了啦?」奶奶很肯定地說:「不是我拔的」。我說:「我知道不是你,你很乖的是不是。我重新幫你打針好不好?我會儘量輕柔一點的,不會很疼的。」她說:「好」。給她再打上針之後,我又陪著她說了好些話,並告訴她聽話就很快回家了!要加油哦!這之後,她一直都很聽話。
就這樣,一進入病區,除了完成各項護理工作和必要的記錄,我就把儘量多的時間用來陪伴患者,他們願意說的,我就和他們聊聊;他們喜歡安靜,我就靜靜地陪在他們身邊。這樣讓他們少些孤單,多些安慰,也能鼓勵他們,一起加油!
各項工作都圓滿完成,下班回到住處已是晚上九點多了。飯後學習了一些病區管理和病種診療、護理相關的資料。
我相信春暖花開,雨過天晴。湖北加油!中國必勝!
3
阿叔說會努力吃飯
好讓我們早回家
記錄人:鄭雨亭大朗醫院婦產科主管護師
記錄時間:2020年2月23日
今天是我上班的第二天,是夜班。我提前一小時到醫院,穿好防護服,準備跟同事進行交接班。今天分管的是五個重病患者,一接完班我就趕緊查看患者的情況。該做的治療得趕緊完成,不然時間越久,護目鏡起霧現象就越嚴重,護目鏡起霧越多,會越看不清東西,耽誤治療的及時性。如果因此穿刺不成功,還會增加患者的痛苦。
這次夜班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有兩位患者:一位是85歲的老奶奶,她的病情稍平穩些,可總是吵著要回家,不肯做治療,也不肯吃飯。上班護士交班的時候說,這個老奶奶治療時,總是想拉扯我們的面屏及隔離衣。所以一接完班我就趕緊把她病房裡的危險物品全部收起來,包括體溫計、開水壺等等,不能讓她傷害自己呀!老奶奶不會講普通話,溝通時特別困難,我都是連比帶劃地跟她交流,還聽不懂時就請本地護士過來幫忙翻譯。安撫了大半個鐘頭,最後連哄帶騙總算把老奶奶安撫下來,把液體給她打上。下班時,我看她睡得很香甜。
另外一位患者是一位59歲的阿叔,他上著無創呼吸機,人特別樂觀,每次進病房都會笑眯眯的跟我打招呼,我告訴他現在他的情況越來越好了,體徵越來越平穩。他說要感謝我們不遠千裡來幫助他們,他會努力吃飯,好好休息,調節好心情,聽醫生的話,努力讓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爭取早日出院,這樣我們醫務人員也可以早點回家了。我聽完很感動!
4
黑暗終將過去
黎明必定到來
記錄人:葉志威市第八人民醫院兒童感染科護士長、主管護師、東莞首屆「最美護士」
記錄時間: 2020年2月25日
凌晨時分,荊州的大路上顯得格外寧靜,寧靜到耳朵只能聽到風吹的聲音。當抬頭看到路面上LED廣告屏上的「向戰鬥在抗擊疫情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和社會各界人士致敬!」標語時,頓感此時的我並不孤單,因為有許許多多的人和我一樣行走在抗擊疫情的道路上。
凌晨3:00,生命體徵(體溫、脈搏、呼吸、血壓、SPO2)已測量完畢將近半小時了,發現39床85歲的老奶奶仍未入睡。我走上前問她,老奶奶焦急地用湖北口音說了一大串話語,可惜我一句都沒聽懂(話說自己曾在湖北讀書三年,現在一句都聽不明白倍感羞愧)。
我再向奶奶表示:「奶奶,不好意思,我是廣東東莞來的,您能用普通話說慢點嗎?」奶奶又把剛才的話慢慢的重複了一遍,這下子我終於聽明白了,原來她想下床解大便。考慮到奶奶行動不便再加上又在吸著氧氣、上著監護儀,我就跟奶奶說:「您解在紙尿片上待會我再幫您弄乾淨好吧」?可是奶奶還是堅持要下床。最後我只好用盡所用力氣慢慢地把奶奶挪到床邊的坐便椅上,幫奶奶處理完大小便回到床邊時,看到她已經睡著了,我的心也安穩了下來。回想剛才小女子哪來的力氣啊,也許這正是平常在ICU給病人翻身多了練就出來的!
早上5:30,忙碌的時刻將要來臨。6:00開始測量患者的生命體徵、抽血、打水、發早餐。對於護士來說抽血本是再簡單不過的事,可此時我的手上戴著三層手套,連握拳都需要費勁;眼睛上又掛著自己的眼鏡、護目鏡再加上面屏,一切都顯得如此朦朧。為了保證一針見血,每一次下手我都是十分慎重,最後平常抽三個血用不到10分鐘時間,這次卻花了30分鐘,幸虧每一次都順利完成了。坐下來寫護理記錄時已明顯感覺到全身已經溼透。哎,待到下班時發現衣服又被悶幹了!
黑暗終將過去,黎明必定到來,相信明天會更好,期待著所有的病人都能快快好起來,和我們一起張開臂膀擁抱陽光!
5
已經適應了狀態
記錄人:楊小婷虎門醫院重症醫學科副護士長
記錄時間:2020年2月23日
今天夜班,所以第二天是輪休。
早上七點半起來吃早餐。跟家人報平安!為了增強抵抗力,做了半小時運動,大汗淋淋後真舒服。
九點半到練習房去練習穿脫防護服,只有反反覆覆不斷練習才能更好地保護好自己,只有保護好自己才是對病人負責、對自己負責、對醫療隊負責。
十二點吃午餐,感謝領導給我們安排豐盛的營養餐,午餐後在手機上學習資料給自己充電!午休過後,通過微信跟戰友們聊聊家常。今天是來荊州的第四天,我很欣慰大家都適應了當下的生活狀態,說明我們都是棒棒噠!
6
一句謝謝讓我們幹勁十足
記錄人:王雨晴寮步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
記錄時間:2020年2月22日
今天是到達荊州的第三天,上午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院感科侯主任及廣東省專家塗虹清為我們詳細講解了醫院的防護操作和危重症病區結構圖,讓我們提前對病區有一個初步了解,期間我們也提出了一些問題和建議。
中午接到通知,我和新賢13:00上班,急急忙忙吃完午飯去到醫院。那裡的老師協助我們穿了防護服,檢查完畢後工作人員就帶著我們進入了重症監護區。隨後,大家忙碌而有序地進行著各自的工作。我和一位老師在給一位爺爺測量生命體徵的時候,爺爺還一直道著謝謝,說我們辛苦了,這讓我覺得自己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加強烈了。
這幾天,家人、朋友、醫院領導和同事們都發來了信息,時刻提醒著我們要注意好防護,一定保護好自己!爸爸說既然來了,就一定要發揮出自己的價值,多學、多問、多看;醫院領導也時不時發信息問我們的近況,有需求第一時間為我們解決。
我要告訴大家,我們累積起來的無數準備就是為了上「戰場」的,我們會努力。不管多晚,我每天都要給家人報一聲平安,我知道他們擔心我,但是他們也更支持我。
我是湖北人,家鄉有難、國家有難,在這裡我覺得自己身上責任重大。我會用實際行動,竭盡我的所能,努力完成任務,也希望同在湖北的家人朋友們照顧好自己,待春暖花開,我們再相聚!
文/東莞日報 記者 鍾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