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落實全省脫貧攻堅「對標補短」視頻會議精神,交裡鄉以「四比對四實現」為抓手,紮實開展「對標補短」工作,確保全鄉脫貧攻堅工作圓滿收官,給黨和人民交一份滿意答卷。
一是比對核實「兩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標。重點對全鄉建檔立卡戶、邊緣戶「兩不愁三保障」達標情況進行比對核實。一是比對家庭人均純收入情況,重點核實剩餘貧困人口收入來源是否達穩定,達標有無風險,脫貧戶收入是否超過人均5000元的監測標準;二是比對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控輟保學和享受教育扶貧政策情況,重點核實貧困家庭適齡兒童有無失學輟學,精準資助是否實現全覆蓋;三是比對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情況,重點核實貧困戶住院治療合規性費用報銷是否及時、是否達到80%-85%的合理區間;四是比對大病救治、慢性病籤約服務開展情況,重點核對「四類」慢性病籤約情況,核實符合政策的貧困戶是否均享受健康扶貧政策;五是比對安全住房達標及住房監測情況,重點核實貧困戶住房是否安全,有無鑑定報告;六是比對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落實情況,重點核實搬遷後「1+7」後續扶持政策落實情況;七是比對飲水安全達標及飲水設施管護情況,重點核實水質、水量、取水時間、用水方便程度「四項」指標是否達標,後續管護是否到位。
二是比對核實主要幫扶措施。重點對建檔立卡戶、邊緣戶扶貧政策落實情況進行比對核實。一是比對享受產業扶貧政策情況,重點核實產業扶貧措施是否精準落實到戶到人,村集體經濟和帶貧益貧機制運行效果(特別是對貧困戶分紅協議是否能有效執行);比對符合產業扶持條件的戶是否存在建檔立卡以來未享受產業扶貧政策;二是比對享受就業扶貧政策情況,重點核實「就業實名制」臺帳建立情況,比對今年以來的穩崗保就業的政策落實情況;光伏收益80%是否用於公益崗位等;公益崗位開發利用情況;公益專崗管理人員聘用情況;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人口是否全部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三是比對生態扶貧政策落實情況,重點核實生態補償、退耕還林和護林員聘任等生態扶貧政策是否全部落實到位;四是比對兜底保障政策落實情況,重點核實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人口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養、孤兒補助、臨時救助是否落實;五是比對殘疾貧困人口補助政策落實情況,重點核實符合條件的是否全部辦證,並落實「兩項補貼」;六是比對金融扶貧政策落實情況,重點核實扶貧小額信貸獲貸和延期、逾期情況;七是比對各階段學生教育補助及雨露計劃落實情況,重點核實是否按標準落實補助;八是比對駐村幫扶工作情況,重點核實駐村制度是否落實,幫扶力量是否減弱,有無鬆勁懈怠、轉頻換向的現象;九是比對防返貧致貧預警監測和動態幫扶開展情況,重點核實是否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及時化解風險。
三是比對核實主要基礎設施指標。對標《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目標任務和貧困退出指標要求,全面比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成情況,重點關注因洪澇地質災害造成的損毀情況。一是核實有脫貧攻堅任務的行政村標準化衛生室建設情況;二是核實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以及村組道路管護等情況;三是核實建制村通動力電和電力入戶「一戶一表」落實情況;四是核實貧困村寬帶網絡覆蓋、人居環境乾淨整潔等情況。
四是比對核實信訪輿情處置情況。比對核實國務院扶貧辦及省市縣扶貧局、「12317」社會監督舉報電話等方面轉辦和媒體反映的扶貧領域群眾信訪問題化解處置情況;比對核實國家脫貧攻堅普查督查、中央和省委專項巡視「回頭看」、省市縣級督導檢查反饋問題整改情況,核實所有問題是否見底清零、資料是否齊全。
一是實現普查疑似問題全面消疑。聚焦脫貧攻堅普查自然減少戶、代答戶、電話訪問戶和特殊情況戶等「人群」,對普查發現的疑似問題,對標中央要求,加強溝通協調,完善佐證資料,全面審核消疑。
二是實現各項幫扶措施精準落實。對幫扶措施有漏項、不到位的,要及時落實政策、補齊措施;對貧困戶實際已享受,但未錄入扶貧信息系統的,要組織扶貧信息員儘快錄入;對幫扶成效不明顯、貧困群眾不滿意的,要進一步研判、落實相關幫扶措施;對監測預警發現有返貧致貧風險的監測戶和邊緣戶,要根據家庭勞動力情況,合理落實產業就業幫扶措施和相關綜合保障政策,確保所有貧困戶全面精準享受扶貧政策,徹底消除幫扶措施空白點。
三是實現返貧致貧風險排除化解。健全完善監測預警體系,以村為單位確定監測預警員,負責做好走訪、發現、上報預警信息等工作,確保早發現、早預防。重點對支出驟增或收入驟減以及因病、因災和家庭發生重大變故的家庭進行預警,精準掌握「兩不愁三保障」實現情況。
四是實現數據信息質量全面提升。充分運用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和省市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對發現的數據信息疑似問題,由駐村工作隊統一收集匯總,建立臺帳,鄉上確定專人審核,及時在扶貧信息系統中補正完善,確保帳實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