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看似毫不起眼的小改動,竟得到畜牧專家的肯定,還成為重慶市銅梁區生豬養殖場學習的榜樣。近日在銅梁區平灘鎮紅河村,銅梁區畜牧發展中心在該村召開現場會,推廣該村養豬農戶彭遠貴的節水減排經驗。
彭遠貴笑呵呵地指著豬舍牆上的兩個飲水器,說道:「這是我發明改良的豬用飲水裝置,看起來很簡單,但非常實用,不但可節水60%以上,還衛生環保,有利於減輕畜牧汙染。」
筆者在現場看到,每個圈舍靠裡牆的牆壁上都安有兩個飲水器,每個飲水器由一個圓型的金屬筒和一個吸附式水龍頭組成。金屬筒下寬上窄,底部鑽有一個圓孔。當豬吮吸水龍頭裡的水時,從嘴邊漏下的水就滴在金屬盤裡,順著穿牆而過的膠管流向了牆外的水池,再用於農田和魚池。
彭遠貴介紹,過去,每隻成年豬每天要飲用3公斤左右的水,但它們吮吸龍頭上的水時,會有一半左右的水漏進圈舍形成糞水,這樣大大增加了沼氣池的承受和處理能力。
「一頭成年豬每天要產生17公斤糞水,包含衝洗圈舍的水。通過我的改良,現在每頭成年豬每天產生的糞水只有6公斤左右。」他說。
老彭從2010年開始辦養豬場,現在年出欄肥豬300頭以上,在當地是小有名氣的養豬專業大戶。過去他採用傳統的水龍頭供水辦法,大量的水順著豬嘴流進了豬圈,把豬圈弄得非常潮溼。同時,每天大量的豬糞水進入沼氣池,使沼氣池「不堪重負」,超量的沼液也難以有效處置。現在,滴漏進圈舍的水少了,沼氣池淨化糞水的負擔減輕了,節省了大量人工和物力。
「做一個這樣的節水器總成本在60元左右,最主要的材料是金屬圓筒。」當參會養殖戶提出改造費用會不會很高時,彭遠貴介紹說,金屬圓筒的材質可選用抗腐蝕的鍍鋅鐵皮,圓筒直徑21釐米、上深6釐米、下深12釐米,下部內傾斜度為30度,下部中間鑽一圓孔。這樣,豬飲水時就不會濺到圓筒外,多餘的水順著孔洞流向牆外的聚乙烯塑料筒裡。
(趙武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