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仍處於關鍵階段,巨大的救治壓力下,醫護人員們往往難以吃上熱菜熱飯。
有這樣一群人,自疫情爆發以來,一份份豆角肉絲、小炒肉……成了他們抗擊疫情的方式。「我們現在只是盡最大力量保證醫院病人和醫護人員一日三餐能吃飽飯。」2020年2月11日,武漢市第一醫院(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餐廳項目負責人吳魁接到《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曾經一天十餘人辭職
武漢市第一醫院(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培訓和健康管理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全派餐飲負責該醫院餐廳項目的運營,而全派餐飲員工吳魁是該院餐廳項目相關負責人。
吳魁今年40歲,老家在湖北省鄂州市葛店鎮。葛店緊鄰武漢,加上吳魁在武漢打工已經20多年。對於武漢,吳魁有著家一般的感情。
2月11日,剛剛接到《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電話時,吳魁正在忙著打飯。事實上,自疫情爆發以來,吳魁已經忙活了半個多月了。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武漢市第一醫院餐廳原本有80多個員工,但因為疫情爆發加上春節因素,目前在崗的員工只有20多人。「大概是1月20號左右,一天就有十幾個人辭職。」吳魁說,有部分員工直接提出辭職,還有部分回家過年後因為各種問題難以返工。「這麼危險,他們不來(辭職)其實我也理解。」
不過,通過召開動員大會,向留守在醫院的其他餐廳員工說明情況,並教大家如何做好自身防護。漸漸地,武漢市第一醫院餐廳員工們也沒有那麼擔憂,並安下心來工作。
儘管如此,20餘人的團隊,要完成原本80餘人的工作量還是顯得人手不足。據介紹,武漢市第一醫院餐廳平時類似美食城,品種豐富,但目前改成統一供應盒飯。而以武漢市第一醫院員工和病患數量來看,一頓大概要供應一千份盒飯左右。
如此下來,餐廳員工最早大概凌晨三點半就到達操作間,為了準備中餐配菜,切配組員工大概七點就要上班。一天下來,員工們一般要忙十餘小時。而吳魁也成了打雜的,「卸貨、送飯,啥活我都幹。」
有時卸貨到凌晨三四點
武漢市第一醫院副院長吳文莉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經表示,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基本上不會下樓吃飯,「因為離開隔離病區,要脫掉防護服,很多醫生怕浪費物資,都在辦公區不脫隔離服扒口飯。我們還考慮讓醫生少走幾步路,讓後勤人員將飯菜送到病房門口。
為了讓員工們安心,吳魁也曾帶頭送餐。當被問及是否害怕感染風險,吳魁坦承「肯定會害怕。」不過,他也樂觀道,「上去後把菜放走道並打聲招呼,穿著隔離服的醫護人員就會過來拿,其實感染機率不高。」
在他的帶動下,員工們也變得勇敢。周文蓮是武漢市第一醫院餐廳送餐員。近十幾天來,她每天推著餐車送餐到醫院呼吸科病房門口。「我不怕,我從年初開始送,一直到現在,我覺得我蠻好。」周文蓮說。
疫情陰影下,武漢市第一醫院餐廳是否出現過物資緊缺和成本上升等問題?「成本現在沒有考慮,現在只考慮疫情怎麼度過去。」吳魁說,醫院盒飯目前免費,待疫情過去後就讓領導們對接。「我們現在只是盡最大力量保證醫院病人和醫護人員一日三餐能吃飽飯。」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