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談性色變嗎?
最近一段時間,很多新聞給很多父母頻添焦慮感:鮑某明案、韓國「N號房」事件,還有北大女生包麗去世事件……
每一次出現這樣的新聞,都好像在給爸媽們敲響警鐘:父母無法成為孩子一生的金鐘罩。父母唯一能做的只能是盡力給予孩子正確的教育,並努力成為孩子最堅實的後盾。
因為我一直從事學前教育方面的工作,近幾年,我已明顯感覺到,相比老一輩父母談性色變的態度,現在很多年輕爸媽已經意識到性教育的重要性。
很多年輕爸媽都有向孩子普及性知識的意願,但是他們遇見的問題大體有兩點:不知道該從孩子幾歲開始進行性教育;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曾經有寶媽和我聊天時說,一想到要一本正經地和熊孩崽聊一聊性知識,就感覺尷尬癌就要犯了。
我個人覺得,雖然年輕父母態度轉變,但是還是容易走進一個誤區:一說到「兒童性教育」,總會把它與「關於性器官的教育」和「關於性行為的教育」相提並論。事實上,性教育的範疇遠不止這些。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8年最新修訂的《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孩子的性教育根據年齡不同被分為4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涉及到以下8個版塊:
1. 關係:包括如何理解和處理家庭關係、友誼、愛與親密關係。
2. 價值觀、人權、文化與性傾向:探討性價值觀、人擁有哪些跟「性」有關的權利,以及不同文化中對性的認知。
3. 性別:探討對性別的認識與認同,並涉及社會性別角色分工、性別平等問題、性別刻板印象與性別歧視問題等。
4. 暴力與防侵害:包括性暴力行為的界定,明確身體的界限與隱私,介紹遭遇性侵害時可以使用的工具和溝通技巧等。
5. 健康、良好地發展:討論社會規則和同伴對性行為的影響,告訴孩子面對「性」如何做出決策、拒絕或協商,探討媒體對性教育的影響,教導孩子如何尋求支持和幫助等。
6. 人體與發育:介紹性與生殖的關係,普及解剖學與生理學知識,解決青春期一系列問題。
7. 性傾向與性行為:介紹和解釋不同的性傾向、性行為,介紹性喚起的表現以及與性有關的生命周期。
8. 生殖健康:討論懷孕與預防懷孕,愛滋病的預防與關懷,幫助孩子認識、理解和減少其他性疾病。
總之,性教育是一個很龐雜的領域,涉及一系列知識、溝通技巧和價值觀,而面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具體溝通的內容和方式也都存在很大不同。
胡萍老師在《善解童貞》一書中談到,性教育的本質就是人格教育,幫助孩子從諸多知識中理解「性」。這對於孩子建構健康的人格,應該是一種積極正面的引領。
所以,真正理解性教育的範圍與本質後,各位爸媽是不是就不會感覺這麼尷尬了呢?
性教育的領域如此龐大,今天我想談一談的是,幼兒階段(3歲至6歲),如何進行早期性教育。
性教育何時開始?
最好是進入幼兒園之前!
究竟應該從幾歲開始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教育學者和家長們眾說紛紜。
保守的學者和家長認為,孩子這麼小的年紀,講了也不懂,不懂又好奇,一旦好奇了,這事就麻煩了。
開放的學者和家長則認為與其讓孩子對「性」產生各種隱晦的好奇與猜測,不如坦白地跟孩子講講這個「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心理學研究發現:2歲以後的寶寶隨著認知能力的發展與自我意識的增強,會開始注意自己的身體和別人身體的差異之處,並開始對自己及他人的身體感到好奇。
也就是說,孩子在這個時候,已經開始對自己的身體和性別有了懵懂的認識。
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也表示,兒童性教育應該從孩子離開母親視線的那一刻開始,也就是進入幼兒園之前。
這一點我是很贊同的。在孩子幼小的時候,爸媽是不能隨意離開孩子的。當孩子準備上幼兒園之前,爸媽就要開始進行性安全教育。
所以,相比學校的老師,爸媽顯然是更適合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人選。
還有一點是,由於性教育是一個過程,是分階段的。兒童性教育重點在於性保護。比如,要告訴孩子隱私部位不能碰,泳衣遮的地方不能給人看等等。
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期,怎麼辦呢?爸媽們需要及時補上這一課。
我一直覺得,沒有做得太晚不能做的性教育,只有從來不做被忽視的性教育。性教育無論從何時,都可以開始。
兒童性教育不只是讀一讀繪本
很多爸媽對孩子進行性教育,都會自然而然的想到繪本。
我也非常贊同這種方法,因為讀繪本是孩子和爸媽都比較好接受的方式。下圖是人民網推薦的兒童性教育書單,有很多經典繪本,爸媽可以和小朋友們一起閱讀。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閱讀繪本只是兒童性教育的一方面。6歲前,爸媽需要進行的相關教育還有很多。
01
生理發展健康
首先,爸媽需要做的是教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認識隱私部位當然是最基礎的性教育。比如哪些是隱私部位,應該如何保護,如何清洗,人與人的身體界限、男女性別差異等。
很多爸媽都覺得。說起來很容易,但總不能一本正經地和啥都不懂的孩子說這事兒吧?
在被譽為性教育經典書籍的《從尿布到約會》中,反覆提到:進行性教育要把握生活中的「可教時刻」。利用好這些「巧合」,能使性教育事半功倍。
比如,上中班的孩子表示長大後要和媽媽結婚,這就是一可以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的機會。
你可能會發現之所以他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結婚」對他意味著可以常常在一起玩,他喜歡媽媽多陪陪自己。在這個談論中,大人會談到媽媽和爸爸結婚了,不能和孩子結婚。
再比如,媽媽給孩子洗澡的時候,就可以灌輸一下身體的小知識,告訴孩子身體的名稱,並且告訴孩子,哪裡是身體的隱私部位。
最常見的一句話就是:我們的內衣內褲蓋住的地方就是我們隱私部位,這些部位不可以隨意的給別人看,也不能隨意給別人摸。
另外,在親子共浴時,我們則可以利用自己的身體做教材,和孩子探索身體的奧秘,讓孩子對性別的認知更加全面。
02
性心理不可忽視
在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時,我們還要幫他們建立良好的性心理,這是孩子婚姻幸福的基礎。
6歲前,大部分孩子都會問的問題是:我是怎麼來的?
用孩子能聽懂的話回答孩子就好了:「你是媽媽生出來的呀。」如果孩子還有好奇,進一步追問,就用通俗簡便的語言繼續告訴孩子。
重要的是搞懂孩子到底在問什麼,他到底想了解什麼。
比如「我是怎麼來的?」,如果孩子5歲,告訴他「因為爸爸媽媽互相喜歡、結婚了、在一起了,於是就有了小寶貝,你在媽媽的肚子裡長大,肚子裡有一個身體器官叫子宮,10個月之後,你就出生啦」。
03
建立信任
成為孩子最堅強的後盾
做一個孩子心目中「可以信賴的」、「可以談論問題」的大人,不是一句空話。
在任何時候,面對有關性的問題,爸媽需要做到有問必答。
如果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提問時過於緊張或者表情不自然,這些小細節就會被細心的孩子捕捉到,他會產生疑惑和好奇:「為什么爸爸媽媽會有這樣的反應呢?難道這些部位有什麼特別之處?」
另外,告訴孩子學習自我保護固然重要,但強弱有別,孩子能做的非常有限。
爸媽要為孩子們築一道防火牆,才是更重要的!孩子能否安全地長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是不是有足夠的危機意識。
這份危機意識是爸媽們對孩子最後一道保護。
最後,如果家長們想更多了解性教育方面知識,我可以推薦三本比較實用的書籍:
如果家長想要一本涵蓋基礎知識的入門級的書籍,推薦《給爸媽的兒童性教育指導書》。
如果家長想要深入學習與孩子互動的技巧,參考大量案例,推薦《善解童貞1:0-6歲孩子的發展與性關懷》。
如果家長想要了解國外的性教育,推薦《從尿布到約會》。